本書以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春秋霸主為關鍵線索,講述他們對春秋歷史乃至華夏文明變遷與融合的影響。他們每個人的經歷或功業(yè),都體現(xiàn)了春秋時代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思想的重大轉折。書中主要講述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四位霸主的經歷、功業(yè),以及他們對春秋歷史的重要影響。齊桓公一變則尊王攘夷,中原諸夏有了攻守同盟;宋襄公一變
本書為一部深入淺出的歷史讀物,以介紹唐朝至清朝的歷史轉折點為核心,用翔實的史料和深刻的解析,講述了那些歷史轉折點背后的故事,解讀了造就這些轉折點的機遇,分析了置身其中的人所扮演的角色,剖析了如今我們應該如何吸取教訓、抓住機遇。書中介紹了安史之亂的前前后后,講述了王安石變法的急轉直下,訴說了元朝的太子斗爭,解讀了薩爾滸之
《尚書》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是我國首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自漢代以來,《尚書》一直被視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哲學經典,既是帝王的教科書,又是貴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經大法”,在歷史上有很大影響。本書為傳統(tǒng)文化讀物,古代儒家經典名著,為經久不衰的
在省委宣傳部關于“持續(xù)打造出版精品”精神的指導下,積極落實“要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推出一批展現(xiàn)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xù)性、創(chuàng)新性、統(tǒng)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讀物”的指示精神,打造“大家學術文庫”系列圖書,此次申報為第一輯。該系列圖書涵蓋了20世紀初至中期的知名學者,如舒新城、王國維、傅斯年等學術大家
《吳越春秋》記載春秋末期吳、越兩國攻伐爭霸之事。《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郡齋讀書志》都著錄為十二卷,宋以后殘缺。今傳世本《吳越春秋》僅十卷,前五卷記吳事,稱“內傳”,后五卷記越事,稱“外傳”!秴窃酱呵铩肪幣攀肥螺^為系統(tǒng),但因多有神仙怪異,復加以作者的主觀色彩,不類信史,反類小說,但部分記載頗有特色。《越絕
北京大學閻步克教授在書中圍繞《周禮》六冕制度及其對歷代冕制的影響,探討了服飾禮制與政治權力的關系。他指出,六冕并非真實的周朝禮制,而是《周禮》的建構,具有“君臣通用”的特點;后代各王朝在宗經、復古思潮推動下,重新采用古冕,同時從尊君、實用出發(fā),立足現(xiàn)行品位結構而調整古冕等級,理性化與世俗化傾向最終導致了“服周之冕”的低
《中國史綱》是青年學生了解中國歷史的簡明讀本,原為張蔭麟受聘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的一部分。作者對史料進行了嚴格的甄選,并融入了自己的歷史觀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以講故事的方式敘述了歷代社會的變遷和重要歷史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淺出地勾勒出從殷商到東漢的歷史畫卷。因書中沒有繁瑣的引證和考據,非常利于學生閱讀,因而被著名古文字學家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通行的《十三經注疏》本《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本。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西漢魯恭王劉余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墻壁時,發(fā)現(xiàn)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
劉逢祿是清代公羊學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其學術以回歸漢代董仲舒、何休為主要宗旨,而下啟清末民初的今文經學研究,并對晚清的政治變革思潮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本書以對劉逢祿《春秋》學的個案研究為主,并將之置于整個清代今文經學思潮中加以總體考察,包括作為劉逢祿學術先導的莊存與、孔廣森,以及后來深受劉逢祿影響的今文學家,如宋翔鳳
本書是何樂士先生在《〈左傳〉虛詞研究》(商務印書館,1989年)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收錄論文24篇,研究對象為《左傳》中多類、多義、用法比較復雜的20多個虛詞。全面描寫《左傳》虛詞的用法,總結其語法特點和客觀規(guī)律;把虛詞研究和句式結合起來,重視虛詞在單句、副句、語段中的運用;采用比較的方法,探究不同虛詞或不同句式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