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可說是唐代玄奘大師翻譯的經典中最為殊勝的一部,其邏輯清晰,條理分明,被公認為學佛修持首要必讀的典籍。 在本書中,南懷瑾先生挑選《瑜伽師地論》中聲聞地修定的部分加以說明,以人我的實際經驗配合義理講解,希望對真正修定的行者有所幫助,并避免修持路上誤入歧途。
本書是以道為本源與本體,為道教的終極信仰目標及其實現方法進行哲理論證和解釋的哲學。道教的哲學精神規(guī)定了道教哲學的基本特點。道教是道、學、術三者的統(tǒng)一,對道教哲學的探討,必須聯(lián)系著學、術,尤其是術來展開,深入挖掘各種術的哲學意蘊。道在道教的信仰中具象化為神,神學哲學是道教哲學的核心內容之一,而其實質依然是以道為本體的本體
大興善寺座落于西安市正南小寨興善寺西街,是古都西安歷史很為悠久的寺院之一,也是中國“佛教八宗”密宗的祖庭。大興善寺很初的名字叫做“遵善寺”。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晉泰始至泰康年間(265-289),到如今已經有1700多年了,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寺!堆闼隆笈d善寺》介紹了大興善寺的歷史沿革,大興善寺與密宗的關系,大興
作為一項比較歷史社會學研究,本書將歷史個案并置比較,以闡明和提煉關于宏觀社會變化的理論觀點。大多數比較歷史社會學研究以國家為個案,本書卻講教派作為個案,在作者看來,宗教改革引發(fā)了一場波及廣泛的深刻規(guī)訓過程,可以稱之為規(guī)訓革命。這場變革大大增強了近代早期國家的權力,其影響在信奉加爾文主義的若干歐洲地區(qū)最為深遠和徹底。這一
本書共分四個板塊,*部分寺院源流,介紹中國佛教寺院的起源和發(fā)展;第二部分寺院建筑,分別介紹漢傳、藏傳和南傳佛教的寺院布局;第三部分寺院法器,介紹莊嚴具、供養(yǎng)具、梵唄器、容置器、攜行器、僧服等;第四部分寺院制度與禁忌,主要介紹各派佛教的叢林制度。本書通過圖文的形式,通俗地解讀了我國古老的寺院文化,引導讀者品味佛教寺院的建
《格魯派教法史——黃琉璃》內容共分三十章,是一部全面敘述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學佛經歷,格魯派的產生、發(fā)展,各大寺院的組織結構、堪布傳承、經濟狀況,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出生,以及作者自己負責修建“世界一莊嚴”和其他寺院的情況等,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是了解清初西藏寺院、研究格魯派歷史不可多得的參考書籍。目前有拉薩版藏文木刻
本書以作者自己的學術回顧為主,分為“上編”和“下編”:“上編”為其學術生涯的自我反思及總結,題為“路難心靜”;“下編”則以“會通”來搜集相關“學友文序”,分為兩個部分,一為作者在各種學術場合的致辭或發(fā)言,二為作者給學界同仁所寫的序言或相關文集的前言。書后“附錄”部分包括作者學術簡介及其出版的著作和發(fā)表的文章目錄。
討論中國宗教問題,會面對“中國有無宗教”和“儒教是不是宗教”兩大根本問題——這是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中梁啟超等人給我們留下的問題。本書會觸及當今中國學界對這些問題的質疑、詰問、探究和解答,并論及對儒教、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及基督教等中國信仰特色的見解,討論中國宗教的文化建設及其“中國化”發(fā)展方向等問題。
在西方文明的沿革脈絡中,自古典晚期開始,便恒亙著世俗與宗教這兩條持久而強勁的脈線,二者既相對獨立,又緊密交織。就宗教脈線而言,影響最大、地位最高者莫過于天主教傳統(tǒng),而對這一傳統(tǒng)提供“神理”及“法理”支撐的,除了《圣經》之外,最為重要的便是由歷次“大公會議”(GeneralCouncil,亦譯“公會議”或“圣公會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