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中國俗文學文獻的考訂研究提供了一個平臺。書中以古代戲曲和俗文學研究為主要對象,以實證研究為特色,重視手文獻資料的發(fā)掘與利用,強調對基本文獻的調查、編目、考釋,尤其強調文獻資料考證研究,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獻考索、海內外藏家目錄編集、稀見文獻考述、新文獻材料輯錄考釋等。戲曲、俗文學、文獻、實證,便是本
本書第一次將漢族和藏族的傳統(tǒng)文學理論做了全面比較研究。中華民族有五十六個民族,漢族是主體,其他少數(shù)民族是中華大家庭重要的成員,在歷史上都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在文學理論上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藏族就是其中重要代表。我們當下的古代文論史沒能很好地吸收少數(shù)民族的文學理論,實際上成了漢族的文論史,因此,沒有全面展現(xiàn)中華文論博大精深
中國現(xiàn)代文學與都市文化關系密切而復雜。都市一方面是現(xiàn)代文學的物質基礎,為現(xiàn)代作家提供生活資源和出版市場;另一方面都市也是現(xiàn)代文學的審美對象,為現(xiàn)代文學提供各類題材內容。中國現(xiàn)代作家的都市體驗各不相同,既有地域性的文化差異,也因個人化的經(jīng)歷使然。本書主要以魯迅、老舍、張愛玲、茅盾、沈從文、徐訏、新感覺派、象征派、現(xiàn)代詩派
本書概述了軍旅文學的基本特征,介紹了古今中外軍旅詩詞、散文、小說、歌曲、戲劇、影視等經(jīng)典作品。
本書選編了1955-2021年出版的200余部中國地質文學圖書的封面與簡介。所選圖書在體裁上涵蓋了小說、報告文學、紀實文學、詩歌、散文等各類作品。在內容上以地質勘探題材為主,也選取與地質勘探相關的石油、煤炭、礦山、自然資源、環(huán)境保護等題材;以反映地質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的作品為主,也選取了地質工作者創(chuàng)作的各類題材作品。所
朱德潤是元代著名的書畫家和文學家,其書畫作品影響深遠,而文學創(chuàng)作卻因畫名淹沒和抄本殘缺而少有人知。關于朱德潤,學界已有的研究都是針對其書畫藝術成就的,本書是第一本研究朱德潤文學成就的專著。書稿從朱德潤的創(chuàng)作歷程出發(fā),并結合朱德潤的文壇交游情況,從散文、辭賦、詩歌等不同體裁方面具體分析了朱德潤的文學成就,論述了朱德潤在元
本書為浙江大學中文系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所11位在職工作教師研究論文之匯編。所收時間,上始1982年,下迄2018年。內分“問題與方法”、“思潮與現(xiàn)象”、“作家與作品”(含浙籍)、“影視與文學”、“出版與文化”五個部分,共計文章60篇。其主體內容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同時還包括影視、編輯與出版等。開篇有一5千字的“前言”,對
該書收錄的是近年來周艷麗所撰寫的文學評論文章,以女性為視角,關注了中國女性文學的創(chuàng)作,是一部專門研究女性創(chuàng)作的專著,分三部分。第一輯:“女性與社會”:收集了周艷麗論述女性與社會關系的文章,詮釋了女性與社會的關系;第二輯:女性與文學:評論女性文學作品的寫作;第三輯:艷麗論創(chuàng)作:談艷麗自己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看法。因所有例證均以
沈文慧的書稿《形式的詩性》對宗璞、白樺、周大新、劉震云等當代河南作家作品進行深入分析,從思想高度、精神力度、情感深度和藝術廣度等層面呈現(xiàn)河南作家書寫中國故事、表達中國精神的大膽探索和積極貢獻。書稿還關注了當代文壇影響巨大的非虛構寫作,充分肯定非虛構寫作“在場”和“行動”的力量。對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的創(chuàng)作既有整體性的
該書作者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十余年,富有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是該領域的博士研究者。本書共36講,如:《精衛(wèi)填的不是海》《那些年我們錯讀的<詩經(jīng)>》《李白與杜甫的“友情”》《情為才掩李清照》等,作者嘗試從不同尋常的角度去解讀看似司空見慣的古代文學作品,同時增加了新媒體時代的表達方式和元素,讓古代文學作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