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作者為我們展示了馬原的虛構、格非的語言風格和突出的敘事方法、余華的棄絕經(jīng)驗、蘇童的□□感與美學風格的雜糅、阿城的尋根、王安憶虛實結合、白先勇的抒情言志、鐵凝的自我相異性、王小波的性、區(qū)隔與荒誕、九十年代底層的顯露和動刀暴力美學的回歸、王朔帶來的文學大眾化,到賈平凹和劉震云對鄉(xiāng)土中國文化想象的終結及去鄉(xiāng)愁,以及莫
本書精選、精校、精注唐五代兩宋詞作133首,從詞調的來源、詞作的本事和作法,及其背后的歷史和歷代點評著眼,詳細解說文本。總體上來說,重唐五代輕兩宋、重北宋輕南宋、重小令輕長調、重婉約輕豪放,選釋富于靈氣和體現(xiàn)作者生命精神的詞作。介紹詞人生平、詞作的背景和本事,分析作者的用意和達意的手段,引證適度,脈絡清晰,文字從容以此
高滿堂是我國著名的劇作家,被譽為編劇圣手,其從事電視劇編劇藝術實踐已四十年。四十年里,他創(chuàng)作了一千多部(集)膾炙人口的電視劇作品,深受中國億萬電視觀眾所喜愛。這部作品評論集是研究高滿堂影視劇創(chuàng)作詳實、全面的資料,是高滿堂的創(chuàng)作價值從熒屏延伸向學術界的基石,具有長久的學術研究價值。本書收錄了關于高滿堂編劇藝術的研究文章八
本書是一本歷史哲理散文評論佳作,全書從歷史演進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從俠、儒、道、佛的源頭對中國歷史與文化脈絡的演變作時代的闡釋。第一篇《青衿無名》是對中國本土俠文化基因的歷史演變的梳理和時代的闡釋;第二篇《渡在海上》是對中華賢哲在西行泛海與東渡傳道中的歷練與參悟的系統(tǒng)總結;第三篇《澡雪春秋》是對中華儒家先哲的出世情懷和入
本書收錄了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著名學者張國風教授關于《聊齋志異》的經(jīng)典解讀,為讀者講述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的內心世界,領略中國志怪文學巔峰之美。全書以俠義忠信、驚悚鬼怪、愛戀姻緣、公案訴訟、世間百態(tài)五個主題評說聊齋中的精彩故事,采用白話文譯文與解讀相對照的形式,文字深入淺出,妙論紛紜,可讀性強。本書的設計亦有特點,特邀微
本書精選了莫友芝、周婉如、唐樹義、石贊清、陳鐘祥等我國貴州地區(qū)清代詞人的作品約300首,并進行評注,在注釋部分盡可能地詳細,包括地名、人名、史實、時事等;在評析部分則對詞作的背景、藝術風貌聯(lián)系此人的經(jīng)歷來做闡述和分析,從詞作中的典故到用字,再到其思想感情與意蘊都做了較詳細的注解,有對歷史風物的描繪,也有對地方風光的刻畫
明清之際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獨特而重要的階段,也是中國文學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本書以明清之際的詩人心態(tài)和詩歌走向為審視重點,探討詩人心態(tài)的變化對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風走向的影響。晚明詩人唱響的衰世之音,清初遺民詩人表達的故國舊君之思,貳臣詩人流露的愧悔之情,國朝詩人展示的復雜心態(tài),都是在明清易代的大時空背景下士人心態(tài)的自然表露。明
《一場寂寞,半窗殘月》是對唐宋詞人及其作品的賞析集,包括《詞客有靈應識我說溫飛卿》《洛陽才子他鄉(xiāng)老說韋端己》《問君能有幾多愁說南唐二主》等十五篇。本書概述了詞的由來及發(fā)展,與讀者共同品味唐宋詞人的別樣人生,領略唐宋詞的蕩氣回腸。作者在書中旁征博引,舉朱彝尊、周濟、王國維、龍榆生、吳世昌等各家之言,同時對詞句背后的典故一
本書為國家社科課題西部項目格律文化的體系構建與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15XZW015)的研究成果。本書通過對漢語格律現(xiàn)象的個案研究,建立起關于詩詞音樂性乃至于語言音樂性的一般描述體系,由此解釋漢語格律文化面臨的傳承困境和深層問題,為詩詞曲聯(lián)吟誦等格律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提供對策和思路。本書研究了語言(詩歌)音樂性的一般描
本書為李章斌近十年來的批評文章選集。主要聚焦于中國現(xiàn)當代詩人的語言意識與歷史意識,對中國現(xiàn)當代的重要詩人如穆旦、多多、海子、張棗、朱朱等開展了一番細察的辨析,尋繹其語言意識、詩學理念的起源、動力以及歷史關聯(lián)。本書尤其關注先鋒詩歌的“語言中心主義”傾向問題,分析其中存在的自我中心主義的痼疾以及寫作倫理的困境,并探索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