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共通感概念位于先天與后天、感性與智性、主體性與主體間性之間。本書通過對康德全部著作中此概念各種含義和功能的分析,縱向地整理出三種類型的共通感:邏輯共通感、實踐共通感和審美共通感,橫向地揭示出三者之間的結構性關聯(lián),提煉共通感概念的總全式內(nèi)涵及其在康德哲學中的體系性功能,突顯康德哲學中一直被忽視的、與理性相對的感性和
《哲學治療的可能性:重新發(fā)現(xiàn)叔本華與尼采》從哲學治療的角度,重新思考叔本華和尼采的哲學。它不是一本闡釋性的著作,而是針對“我”自己的靈魂。它不采取旁觀者的姿態(tài),書寫過程本身,成為自我內(nèi)心世界的舉止行為史,對自我實施心理手術。它決不置身事外,它把親歷的內(nèi)心感受與判斷融為一體。它不是正確的,而是真實的。《哲學治療的可能性:
本書是法國著名哲學家帕斯卡的經(jīng)典作品選編。全書由思考入題,講述道德、信仰、思維等人生主題。解答了許多哲學回答不了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帕斯卡洞悉了宇宙的真相,窺見了人類的奧秘。在他看來,人就像蘆葦一樣脆弱,但因有思想而偉大。翻開本書,直抵人生的秘密。
本書為阿多諾審美思想研究,它把啞謎一般晦澀難懂的阿多諾藝術理論,提綱挈領地介紹給對阿多諾思想望而生畏的讀者,深入淺出,切中肯綮。阿多諾是法蘭克福學派杰出的哲學家,也是西方世界剖析現(xiàn)代性頗具功力的思想家,在美學方面,與海德格爾、伽達默爾齊名。
本書是對柏拉圖重要對話《普羅泰戈拉》《會飲》《斐德羅》《斐多》的解讀。這四篇對話是柏拉圖對話中*有文學性的作品,主要反映了柏拉圖關于愛欲、政治、理性、哲學等問題的看法。本書在整個柏拉圖哲學的基礎上解讀四篇對話。主要針對大學生、相關專業(yè)研究人員、對柏拉圖哲學感興趣的讀者。
《西方歷代哲學家思想縱覽》是面向哲學專業(yè)初學者的基礎性讀物,《西方歷代哲學家思想縱覽》是用西方哲學家自己的文字敘述其自家哲學思想的樣式來編寫的,內(nèi)容依據(jù)已出版的哲學家原著的中譯文本,按照每位哲學家思想學說的體系進行采編,同時附記有編者的重點評說,編寫《西方歷代哲學家思想縱覽》旨在有助于研習哲學的讀者對西方歷代各個哲學家
本書論述了對雅斯貝斯軸心期精神即“共同因素”理論的重新審視;“軸心期”時間同步性的“奧秘”;“神”的原貌及其分化;“人性”如何形成,如何覺醒,如何實現(xiàn);軸心時期道德或倫理的不同路徑與面貌;理性的知識面向;哲學如何登場;是否存在“哲學的突破”?軸心期的知識分子及軸心期的結果及文明的分化等。
孤僻怪異的少年,畢生的自殺準備,狂暴的生活偏好,死亡谷與車禍的神秘啟示…… ?碌纳钔乃枷胍粯迂S富、迷人又充滿爭議:童年時期對同班男孩的別樣情感;大學時期屢次的自殺嘗試;初入學界,對籠罩學界的大哲薩特的反對與批判;在德里達當場批評《瘋癲與文明》時的一言不發(fā);對政治運動曖昧不定的靠近與遠
本書對康德的原著進行逐章、逐節(jié)、逐句的解讀與評價,對康德的先驗論、形式主義和調(diào)和主義的道德倫理思想進行剖析,特別是在附錄中設專題,把康德的道德倫理思想與我國古代儒家的道德倫理思想加以比較,提出中國儒家的道德倫理思想遠遠高出于康德的道德倫理思想水平。
本書為《海德格爾全集》第15卷,是《全集》第一部分(生前出版著作)中*一一卷以“討論班”(Seminare)命名的,其獨特之處在于討論班參與者對文本作出的貢獻。在眾多的參與者之中,歐根·芬克憑借其對赫拉克利特的闡釋而獲得了突出的位置。讀者在這里的對話中遇到的海德格爾是作為談話主持者和參與者的海德格爾,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