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關于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發(fā)展研究的新論述。作者認為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進入國家階段所擁有的物質、精神和制度創(chuàng)造的綜合文化實體,距今8000多年進入中華文明起源的第一階段,約距今6000年進入中華文明起源的第二階段,約距今5100年中華文明正式形成并進入“古國文明”階段,距今4000年左右進入夏代和“王國文明
為更好踐行“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晉城市人大常委會的支持指導下,市文旅局積極組織協(xié)調各方力量,基于國保單位的保護利用現(xiàn)狀,編撰《惠澤千載、光耀后世——晉城國保叢覽》,分為《總覽卷》《市直城區(qū)卷》《高平卷》《澤州卷》《陽城卷》《陵川卷》《沁水卷》七卷,以圖文并茂的形式
人物畫像紋青銅器最早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戰(zhàn)國早期,分布范圍甚廣,多出土于吳越、齊魯、三晉、燕地和巴蜀地區(qū)中不同等級的墓葬。過去對于這類青銅器的研究多僅關注于某一類工藝手法、某個區(qū)域中的發(fā)現(xiàn)或某種圖像及其所反映的與史書契合的內容。本書則對人物畫像紋青銅器及出土這類青銅器的墓葬進行年代序列研究,再按不同工藝對人物畫像圖像進
嶺南古為百越之地,先秦時期先民使用特定的符號來記錄信息。秦統(tǒng)一嶺南,設立郡縣,推行漢字。秦末漢初,趙佗建立南越國,有意識地傳承和效仿秦漢制度與文化,漢字進一步推廣應用到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方面。南越國宮署遺址與南越文王墓是迄今發(fā)現(xiàn)最重要的南越國時期遺存,前者是國君生前所居,后者是身后所寢。此外,兩廣地區(qū)還發(fā)現(xiàn)許多南
本書是一部全面、系統(tǒng)研究中國古代體育巖畫的論著。作者在對國內已發(fā)現(xiàn)的體育巖畫進行圖像辨別與考釋的基礎上,將其分為狩獵、石球、飛石索等13個項目。同時,結合巖畫考古資料,對其分布情況、地理環(huán)境、發(fā)展軌跡、演變規(guī)律等作了深入考察,對中國古代體育巖畫的表現(xiàn)風格、象征意義、文化背景、審美特征、文化內涵及社會價值等作了深入探究。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早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前,玉便作為美好、神圣、通靈和祥瑞的寶物受到人們的喜愛。萬物皆有靈性,尤其是凝聚了古人虔誠之心的美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每一件皆由信念而生,溫潤內斂,氣韻靈動,成為時光的見證者、歷史的承載者,美得令人驚嘆,讓人癡迷。本書匯集新石器時代至明清各個時期靈性而唯美的古玉800余件
《敦煌:從新石器時代到今天》(中英對照)是朝華出版社敦煌外譯傳播工程重點作品。作者將嚴謹考究的歷史與詼諧浪漫的插畫相結合,以時間為線索系統(tǒng)介紹了敦煌從新石器時代經兩漢、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以及近現(xiàn)代在地理、文化、藝術等方面的變遷和發(fā)展,以繪畫和故事相結合的形式,將敦煌歷史深入淺出、詼諧幽默地講給孩子,幫助
《藏在文物里的兩宋史》以揭秘傳世文物的角度書寫兩宋史,是一套人文通識讀物,涵蓋藝術、文學、歷史、社會風俗等多個領域。從兩宋文物著眼,欣賞器物之美,不僅是一場精彩絕倫的美學盛宴,也是一次尋找歷史謎題的紙間旅行。以古人衣食住行的常用之物為紐帶,聯(lián)結起當下與過去、藝術與生活,讓讀者體味宋朝的風雅清韻和世俗繁華。本書為該系列圖
新疆歷史文物集萃
《烏程漢簡萃編》為2022年出版的《烏程漢簡》一書基礎上,遴選書法較有代表性者110余件匯編而成(增補同地出土的木簡兩枚),通過實物原大、紅外線放大的呈現(xiàn)方式,展現(xiàn)其珍貴的文獻與史學價值的同時,也為廣大書法學習者提供優(yōu)質的簡牘臨習范本。烏程漢簡于2009年出土于浙江省湖州市舊時子城所在地,后經整理賴以保存的計有35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