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在綜通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作者作為文藝學教授,研究立足于根本,著眼于打通。10多年前,作者從綜通角度研究了200個文本語根。此后從言數(shù)話語、文史符號、文醫(yī)符域角度進行打通研究,探索了400多個雙音義符。本書從綜通角度探討了100多個雙音義符。包括“猿人”“士族”“經(jīng)驗”“學習”“通俗”“書概”“音樂”“戲曲”
《文學名著的翻譯、改寫與調控》是當代著名翻譯理論家勒菲弗爾的代表作,是翻譯學領域頗有影響力的名著。在該著作中,勒菲弗爾將翻譯行為放在意識形態(tài)、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的大背景中考察,深入探討了翻譯過程中影響翻譯策略的諸多因素。這也是他的理論相較于其他理論家更具特色的地方,使該著作成為了引領“翻譯研究派”的最重要的著作。
本書為作者系列論文集,主要集中于中國古代美術史和西方文藝理論、當今藝術評論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國古代畫論方面,論文對明代宮廷畫院與宮廷畫家、浙派繪畫、沈周藝術贊助以及“詩畫一律”理論等作出研究;在西方文藝理論方面,論文對克萊夫?貝爾《藝術》中的兩個審美假說、語言學轉向下“作者之死”(以巴特、福柯和拉康為例)等作出研究;在
比較文學在中國已有一百多年的學術發(fā)展史,1980年代以來,成為中國學術中最具前沿性、國際性和最具活力的人文學科之一。為中國比較文學編纂《年鑒》,是中國比較文學學科建設的需要,也是中國比較文學及學術文化進一步繁榮發(fā)達的必然要求。本年鑒為2020年中國比較文學年鑒。2020年度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在比較文學學科理論、比較詩學、
本書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實然性文學功能考察。第三章為實然性文學批評標準考察。第四章為實然性文學價值觀念考察。第五章為應然性文學價值觀念假說。
本書是基礎性的影視編劇教程。目標非常清晰,就是讓有志于類型影視創(chuàng)作的初學者,掌握打造劇本的基礎方法:主題的發(fā)掘、結構的搭建、正反面角色的塑造、情節(jié)的組織。在領會入門知識之后,在類型電影編劇方法上的進一步深入,作者提出的方法,對于剛入行的編劇來說,都非常精準而且有效,是非常值得使用且易于上手的編劇工具。
在文學理論中,“闡釋的邊界”是一個難以忽視的命題,它以闡釋的客觀性和意義的確定性為核心,在不確定性思潮泛濫的當下被不斷激活;它不同于獨斷專行的法則或律令,而是蘊含著豐富的理論路徑和方法論取向,不斷涉入更廣闊的文化精神領域。本書從概念內(nèi)涵、歷史譜系、建構路徑、本體形態(tài)、實踐策略等不同向度切入,對文學闡釋的“邊界”問題加以
《文藝美學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連續(xù)性學術出版物。作者涵蓋國內(nèi)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優(yōu)秀學者。所設欄目包括文藝美學:發(fā)表文藝美學、藝術哲學、文學理論等方面的論文。生態(tài)美學:發(fā)表生態(tài)美學、環(huán)境美學與生態(tài)批評等方面的論文。古代文論:發(fā)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文藝批評方面的論文。審美文
面向童心的文學,具有明顯的童本性、文藝性和教育性,不僅多維助力孩童發(fā)展,也是成人的心靈歸宿。小小的兒童文學閃現(xiàn)著人類文明演進智慧,在東、西方呈現(xiàn)差異與共融的發(fā)展脈絡。本教材服務于對兒童文學和教育傾心的師范生、幼兒園教師、家長等,融合教育學和文學雙重學科立場,梳理兒童文學概念和原理,從體裁形式、主要母題和藝術特征三方面帶
《沈從文的寫作課》:本書是著名作家沈從文有關小說、散文寫作技巧的文章選集。何為好的小說?何為好的散文?怎樣才能寫出詩意空靈的小說、簡潔雋美的散文,有何訣竅?本書中,沈從文從創(chuàng)作觀、小說藝術、散文秘訣三方面,與讀者坦誠分享自己畢生在小說和散文方面的寫作經(jīng)驗、寫作技巧,內(nèi)容涉及思想、語言、描寫、結構等,既有切實可行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