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老子》全文進行了詳盡的解讀,不僅有對應的譯文,而且對每句話都進行了條理清晰、透徹明了、有理有據(jù)的講解,更有《老子》不同版本的對比。對于讀懂《老子》具有很大的幫助。
這本書專注于解讀《黃帝》,書中對于每段話的講解,都有對應的正本、原文、清源、見知和今譯。解釋內容詳細而明確,對于讀者理解《黃帝》有很大的作用。
本書全部【文本歸元】都是訂正之后的產物,凡有訂正處,【見獨】均有詳細解釋說明,盡量做到?jīng)]有遺漏,以充分尊重《莊子》的可能原樣。訂正本身則基于三大原則。其一,行文必須合符莊子瑰瑋、參差、充實、弘大而辟、深閎而肆的整體風格;其二,邏輯必須自洽;其三,義理必須經(jīng)得起事實驗證。
讀《論語》,通曉為人處世規(guī)律,看淡生活的跌宕起伏,成就謙和儒雅的自己。王蒙講孔孟老莊,“要的就是老王的那點靈氣,那點經(jīng)歷,那點沉浮,那點切骨的感受與獨有的體會,那點言之成理、思之成精的新發(fā)現(xiàn)。”讀《孟子》,在繁雜世事中,不忘初心,守住原則和底線,辨清利義要害。讀《道德經(jīng)》,洞見世間萬物最根本的道與理,了解宏大的世界觀,
本書為國家圖書館藏古籍善本集成之一,《老子道德經(jīng)古本集注直解》,書凡二卷,宋人范應元集注,宋刻本?娷鯇O、沈曾植、楊守敬、鄧邦述、章鈺跋、王闓運跋。此書徵引古本及前人音訓注釋凡四十余家,附以范氏本人的見解。其內容體現(xiàn)由精氣至性命,最后歸結為修心的解《老》思路。此書道藏失收,焦閎《老子翼》采摭亦不及,洵為道家之佚典。
《當代儒學(第17輯)》是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辦的儒家思想理論輯刊,每年出版兩輯。《當代儒學(第17輯)》所稱的“當代儒學”,是指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21世紀以來的儒學復興中所出現(xiàn)的新的儒家思想創(chuàng)造、新的儒學理論形態(tài),旨在回應當今時代的呼喚、解決當今社會的問題。通過對當代儒學的研究與評介,推動儒學復興、中華文化復興;著
本書作者李鏡池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易學研究專家,是古史辨派的重要學者。本書稿是作者對易學的研究和普及的經(jīng)典著作,內容涉及周易的名義和著作年代,周易的內容的闡釋,周易的文學和文字訓詁問題,周易的經(jīng)傳問題,以及對周易卦爻辭的舉例解釋。
《儒藏》(精華編)第二二二冊,收集部宋代文集一種,即李綱《梁溪先生文集》。李綱(1084—1140)字伯紀,祖籍福建邵武。自其祖始居江蘇無錫。無錫有梁溪,因以為號。李綱中宋徽宗政和二年進士。靖康元年金兵入侵汴京,組織東京保衛(wèi)戰(zhàn),團結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排斥。宋高宗即位,首召為相,但在位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紹興十年
本書從宏觀的角度介紹了儒家及其思想。解釋了何為“儒”、何為“儒家”,指出了儒家的重要性、儒家與封建禮教的不同,概要總結了儒家文化的特點,儒家的治國安邦之道,儒家的修身之道,分析了儒家的人性論及其發(fā)展,提煉出了儒家的核心思想,解說了儒學由書齋進入現(xiàn)實的條件和過程,揭示出儒家與專制君主的對立,也指出了儒家之不足。
本書從宏觀的角度介紹了道家及其思想,解釋了何為“道”、何為“道家”,解析了道家的淵源、老子的思想,分析了先秦道家對儒家、法家的影響,并比較了老子與莊子思想的異同,此外,還剖析了《管子》的黃老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