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末特別是“五四”以來,中國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多次強有力的沖擊,國外文學對國內民眾思想的啟蒙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而中俄文學關系是其中重要的一頁。本書作者綜合大量兩國文學交往史料,梳理了從清末直至21世紀的中俄文學譯介史,對中俄文學之間的作家作品比較、風格流派、思潮交匯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全書分十章,按照時間順序展
青島文藝評論年鑒(2020)
本書共4編27章130余萬字,分為清初的文藝思想、清中期的文藝思想、清代前中期的其他文藝思想三個部分,全面論述了清代(不含晚期)文藝思想的發(fā)展。本書在論述每一個時期的文藝思想時,都將該時期的文藝思想分為詩學、散文、詞學、小說、戲劇、繪畫、書法、園林、音樂等部分加以專題的論述和闡釋,專題論述部分都既有概述闡釋又有以代表性
聯副根植于報紙媒介進行文學生產,其與政治場、經濟場、文化場等場域之間始終保持著密切互動,也正是在這種互動中,來自不同場域的力量分別在不同時期主導了聯副的文學生產,并因此形塑出不同時期殊異的文學景觀。本書以聯副前四十年的文學生產為考察對象,借鑒布爾迪厄場域理論的研究框架,分別從聯副與政治場、經濟場、文化場互動的角度,回到
該書系統(tǒng)而概括地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演變,力爭既全面翔實,又簡明扼要,將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史上各個時期的名家大家、文學思潮、代表作品、典型流派等囊括在318條常識之中。該書圖文并茂,突出知識點,強調整體架構,人物與作品并重,引領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即能獲得解惑的快感,又能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全貌有所了解,堪稱了解古代文學常
21世紀普通高等教育核心課程經典輔導·漢語言文學系列
《后學衡》取曾在西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工作的吳宓先生創(chuàng)辦的《學衡》之意,論究學術,涉及文學、文化、語言、電影等研究。主要研究現代文學思潮研究,中國現代文學思想史中文學制度的社會思潮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作家個人生活、歷史事實、文學傳統(tǒng)與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創(chuàng)新質檢的關系研究,文學的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之間的關系,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以文
南京的文脈源遠流長,文學名家薈萃,文化資源豐富,文創(chuàng)活力無限。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南京實現了從“天下文樞”到“世界文學之都”的千年跨越。本書希望通過優(yōu)美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展示南京“申都”的來龍去脈、“文學之都”的歷史源流與當代風采,以及“文都南京”的標志性IP,使之成為閱讀“文都南京”必不可少的“入門書”和“寶藏書”。
本書將時段定于隋唐,將空間定于洛陽,是一部體例獨特的唐代文學史話,試圖描繪一幅洛陽詩歌文學的全景圖。從引言開始,對洛陽都城史做了一次速寫,繼而轉入城市史、文學史、制度史的橫向軸線,嘗試破解唐詩得以繁榮的原因,回溯詩歌文學在隋唐之際的演變軌跡,探尋古都洛陽隱藏的文化密碼。后半部分落腳于具體的人與事,將唐代著名詩人的詩歌作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關漢卿銅豌豆成精;馬致遠寫散曲的神仙;張可久仕途坎坷的大紅人;張養(yǎng)浩當大官的寫散曲;竇娥冤》生得可憐,死得憋屈;《西廂記》不要包辦,自由戀愛;《倩女離魂》到底是美女還是鬼;《墻頭馬上》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