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昆是明代中后期文壇與李攀龍、王世貞鼎足而三的領袖人物,學術界尚無關于汪道昆研究的專著出版。本書以《太函集》和《大雅堂雜劇》為中心,“知人論世”,細讀文本,全面立體分析汪道昆的生平、文學思想、詩歌、散文、戲曲等,在此基礎上對汪道昆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做一個較為全面客觀地評價。全書以徽州地區(qū)代表作家汪道昆為個案,力求以全景
本書作者通過文史交叉融合的方法,精心整理了唐代諸王相關文化活動與文學作品,考訂了《初學記》《括地志》《后漢書注》等圖書的編纂過程,分析了《滕王閣序》《黃臺瓜辭》《永王東巡歌》等詩文的創(chuàng)作情境。如今,滄海桑田,物是人非,那些曾經(jīng)宏偉的宮殿早已坍圮,那些動人的故事也化為了傳說。這部著作以諸王為切入點,重新解讀唐代文學史,探
這是一本有關中國古代文學審美視覺與價值研究的學術專著。本書著眼于文化發(fā)展,旨在通過對古代文學作品的審美視覺和價值觀念進行深入研究,揭示古代文學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nèi)涵,為今人提供對美學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啟示,推動中國現(xiàn)代化文化建設。本書內(nèi)容集中探討中國古代文學的理論概述、中國古代文學的演變、中國古代文學的題材審美視覺表現(xiàn)、
“汪曾祺作品深入開發(fā)系列”之《汪曾祺筆下的手藝人》汪曾祺從年少時即喜歡將關注的目光投降民間職業(yè),他們是蕓蕓眾生,從事著民間的各種帶有民俗民風的手藝,他們手藝精湛,在對他們職業(yè)的描寫中,也表現(xiàn)出濃厚的民間風情和民俗,與此同時,作為普通手藝人的他們生活中也有著各自的悲歡喜樂。作者慣于在對人生百態(tài)的靜觀中體味世態(tài)冷暖,文字看
本書是關于三秦地域文化對陜西當代作家創(chuàng)作的影響的著作,主要由三秦地域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20世紀陜西小說的文化發(fā)展、三秦地域文化與當代陜西作家的連結、三秦文化背景下當代陜西作家柳青的創(chuàng)作、三秦文化背景下當代陜西作家陳忠實的創(chuàng)、三秦文化背景下當代陜西作家賈平凹的創(chuàng)作、三秦文化背景下當代陜西作家路遙的創(chuàng)作幾部分組成。本書對三
”當前有關唐調(diào)吟誦的研究方興未艾,但對唐調(diào)傳承的專題研究尚顯不足,主要緣于唐調(diào)傳承過程中,確有師承且均有吟誦錄音傳世的人實屬罕見。王蘧常先生與唐文治先生有著極為獨特的師承關系,但之前從未有過蘧常先生的唐調(diào)吟誦資料面世,本書獲家屬授權,第一次發(fā)布王蘧常先生吟誦的錄音及讀文法分析,從而讓這份珍貴的學術資料得以整理和流傳。本
《文心雕龍札記》(以下簡稱《札記》)是黃侃任教北京大學(1914—1919)、武昌高等師范學院(1919—1926)期間講授《文心雕龍》時,對《文心雕龍》文本加以注解、闡發(fā)的學術專著,也是現(xiàn)代學術的經(jīng)典著作。黃侃手批本《文心雕龍札記》為黃侃任教武昌高等師范學院時的課堂講義,是《札記》最早的全本,其中有大量通行本所未見的
這是一本文藝評論集。全書共分四卷,第一卷“小說江湖”是長短篇小說評論;第二卷“故土回望”是對寫土地、鄉(xiāng)情的作家作品的深切致意,并試圖找尋作家們創(chuàng)作的精神坐標;第三卷“箋紙春秋”是對一些隨筆集、散文集和詩集的評論,所評作品大多清新典雅、充滿意趣;第四卷“名家風流”記錄了幾位文學大家的家風和逸聞,具有較強可讀性。作品評論對
本書從林希元的相關文獻、史跡史料、論文著述、民間故事、軼聞等采集整理研究入手,全方位多角度,較系統(tǒng)全面地對林希元為官、為學、為人及其業(yè)績、品格、風骨作個綜合介紹、初步研究和客觀評價,書中有不少專家、學者的宏論力作。全書由題詞、圖像、序、傳略、年譜、主要著作簡介、史跡史料、研究論文選編、學術研討會專輯、希元重要代表性著述
本書為新文學學會組織編寫,設有多個專題,如“作家語錄”“文學新勢力”“新文學史家訪談錄”等。本期重點推介了作家哲貴,新文學史家姜振昌等,并對武漢文學微觀察、中國現(xiàn)當代舊體詩詞研究等主題推出系列文章,另有針對現(xiàn)當代文學一些人物和現(xiàn)象的評論。共收錄文學評論方面的理論文章二二十余篇。本書為編者經(jīng)心所輯,所選文章主題鮮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