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南先生歷數(shù)了自古以來居士對于傳播佛法的貢獻,簡要概述佛法在古印度和中國的發(fā)展過程,介紹了禪堂中修行的規(guī)矩,例如打坐的姿勢、行香的方法、香板的使用等。他特別重視軟修法門的唱念;傳授六妙門的修法,指示修安那般那是最快成就的捷徑,解說了呼吸法門初步的實修方法以及諸多有關修持上的盲點。他特別批評有的學者只注重佛理的研究而輕
佛教與道家、儒教在中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經(jīng)歷了多次碰撞和融合的過程,這本《三教歸一(佛教與道教儒教)》由劉聰、王黎芳著,通過佛家與道教儒教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對此進行梳理分析,劃分為四階段:相遇與借用:東漢時期的佛教與儒道、沖突與融合:魏晉至唐的佛教與儒道、合流與輔政:宋至清的佛教與儒道、困境與互救:近現(xiàn)代佛教與儒道。全面地解析
本書在元朝時期藏傳佛教寧瑪派的大師隆欽巴所論述的“自然智”的啟迪下,致力于破解“吐蕃宗論”及其在后弘期所引起的千年辯爭的教理之謎。通過思想史的梳理,分析了吐蕃宗論對藏傳佛教“次第思想”的啟迪、對前弘期和后弘期宗教格局的影響,從而得出結(jié)論:漢藏佛教親緣關系的具體表現(xiàn),除了有相互影響的具體事實,還有共同的核心理念、修持方法
由魏常海編著的《中華佛教史(中韓佛教交流史卷)(精)》分為九章,從“中韓文化交流概說”到“義天入宋求法與高麗教宗的振興”,較為詳盡地論述了中韓兩國的佛教交流史。中韓兩國的佛教交流是在兩國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展開的,而中國和韓國(朝鮮)地理上唇齒相依,歷史上關系密切,文化交流自古以來就十分頻繁和深入。全書論述翔實、科學,史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南懷瑾講述)》為南懷瑾先生二○○五年為佛學修行者講解佛學的記錄。南先生用通俗明白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佛法在中國的發(fā)展過程,佛法修行的正確途徑,佛法實證的精髓等。這些講解,不僅對佛法愛好者的修行有重要指導意義,亦對現(xiàn)代社會中的一般讀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以此和諧性情,舒適身心,形成習善慈悲的崇
諦閑法師是近代天臺宗的泰斗,著作眾多。本書主要收集了他的《大乘止觀述記》、《教觀綱宗講義》、《始終心要略解》三部書!洞蟪酥褂^法門》為南朝陳代慧思大師所著,以如來藏緣起思想為基礎,闡述了大乘止觀的學理及修行方法,對后世天臺宗及禪宗都有極大的影響!洞蟪酥褂^述記》即是對本書的講解,重點揭示了本書的主旨及止觀修行的方法!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明世法編著的《*國宗教的慈善參與新發(fā)展及機制研究》以宗教建構(gòu)社會公共領域的實證為視角,通過對*國宗教慈善非營利組織的個案調(diào)查與研究,考察當代*國宗教的慈善參與的新變化,總結(jié)宗教非營利性組織在專業(yè)性、創(chuàng)新性、規(guī)范性等方面的特點。優(yōu)勢和影響,提出*國宗教慈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對策和建設,又較高的參考價值。
宗教的幻想
《心·行》是一部兼具思辨性和藝術特色的散文作品,作者由淺入深,逐步講述了對禪學智慧的感悟——如何才能沒有煩惱,營造清凈、悠然的氛圍,不迷失自己,讓身心得到真正的釋放和休息。作者在敘述的同時,用禪學的智慧逐個解析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壓力,并用簡潔的語言啟迪讀者,只有讓更多正向、美善的念頭充滿我們的內(nèi)心,才能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