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四篇:預備篇,主要包括測量不確定度與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物理實驗的基本測量方法、實驗室安全管理;基礎篇,主要包括基礎性物理實驗,如力學、熱學和聲學實驗,電磁學實驗,光學實驗;進階篇,主要包括提高性物理實驗,如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探索篇,主要包括近代物理實驗初步、趣味物理實驗。
全書共分5章,第1章為測量誤差、不確定度及數(shù)據(jù)處理,介紹測量、誤差處理、不確定度評估、有效數(shù)字運算以及常用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第2章為基本測量方法及常用儀器介紹,介紹物理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術、常用物理量的測量及常用儀器簡介;第3章為基礎性實驗,編入力學、熱學、光學和電磁學基礎性實驗15個;第4章為綜合性實驗,編入綜合性
《新編大學物理實驗》根據(jù)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理工科類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結合相關理工類學校的辦學方向、專業(yè)特色和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及相關學科的新技術、新方法編寫而成。本書突出實驗中測量物理量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幫助學生在觀察、測量與分析中進一步理解物理思想,
本書根據(jù)《理工科類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10年版),結合理工科類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任務和特點編寫而成。全書分為7章,共39個實驗,內(nèi)容涵蓋了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和近代物理等領域,按照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含近代物理實驗)、設計性實驗的順序編排(實驗要求由低到高)。第1章到第4章系統(tǒng)地介紹了物理實驗數(shù)
本書是根據(jù)《理工科類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10年版)編寫而成的,全書共計56個實驗,劃分為9章:第1章闡述了測量與誤差的有關知識,包括不確定度及其估算;第2章介紹了常用實驗儀器;第3章系統(tǒng)地闡述了物理實驗設計的基本方法;第4章至第9章分別介紹了力學實驗、熱學實驗、光學實驗、電磁學實驗、近代物理實驗和研究設
《近代物理實驗(第二版)》根據(jù)教育部高等院校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通過的“高等理科物理學專業(yè)(四年制)近代物理實驗教學基本要求”,進行了實驗項目的選擇和編寫。其內(nèi)容涉及誤差理論與數(shù)據(jù)處理、原子物理實驗、磁共振技術、真空與低溫技術、激光技術與近代光學、液晶顯示技術以及計算物理等。共分為七個章節(jié),22個實驗項目。每個
本書根據(jù)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實驗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制定的“非物理類理工科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 全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與大學物理實驗有關的實驗誤差和數(shù)據(jù)處理知識,以及力、熱、光、電各類實驗預備和常用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并按不同層次編選了10多個個基本實驗,涵蓋了5類包括“力、熱、聲、光、電”實驗;編選
本書專門為外國留學生、合作辦學學生和準備出國留學的學生編寫的物理實驗教材,所選實驗內(nèi)容緊扣大學物理教材,介紹了常用物理量的測量、常用儀器的結構及使用,涵蓋測量方法、誤差理論、數(shù)據(jù)處理、力學、電學、光學等內(nèi)容。全書共編入20個經(jīng)典實驗。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各專業(yè)的物理實驗雙語教材,也可作為教師或科技人員的參考書。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本書是在2017年出版的《大學物理實驗Ⅰ》(第3版)和《大學物理實驗Ⅱ》(第3版)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適應我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和定位,適應教學需要和課程體系的變化,將近幾年來的新編實驗項目納入其中,并根據(jù)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物理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會2010年制定的《理工科類大學物理實
實驗一直是推動物理學前進的重要力量,物理演示實驗可直觀地展示有趣的物理現(xiàn)象。借助演示實驗講授物理課,這是絕大多數(shù)高;A物理教學的傳統(tǒng)。全書共76個實驗項目,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等多方面內(nèi)容,是我校展廳演示的主要部分。本書對每個實驗的原理、裝置、操作方法等做了詳細的介紹。本書對從事基礎物理教學的教師、技術人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