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配合2020年上海博物館“江南文化展”所出的配套圖書。以歷史為綱,通過橫向縱向的對比,呈現了江南陶瓷的發(fā)展脈絡。陶瓷制品從實用器,分化為觀賞器、文房用具等極具藝術審美的各種器物,陶瓷也成為代表中國文化的一種標志。書中用原始瓷編鐘、東漢瓷器、西晉青釉蛙形水盂、南朝青瓷蓮花尊、唐代秘色瓷、北宋越窯摩羯、南宋官窯弦紋瓶
作者是良渚考古的參與者、旁觀者和傳播者。她以記者的身份,戲劇場景式的描寫方式,辛勤耕耘,講述良渚的古與今。這本書匯集了作者近十年來寫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記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來的歷程。
《我的第一本甲骨文啟蒙書(全4冊)》是趣味盎然的漢字知識讀本,由知名漫畫家蔡志忠繪制插圖,圖文并茂,適合小朋友閱讀,也可以親子共讀。甲骨文是中國文字的源頭,蘊含著從哲學到日常生活的智慧,不僅顯現了中華民族的實踐理性的光輝,因其一脈相承,續(xù)存至今,也為整個人類留存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本書便從古老而鮮活的甲骨文入手,以象
《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共三十卷,《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第十六卷)》系第十六卷。此套書以英國國家圖審館收藏的全部漢文非佛教文獻為資料來源,將這些數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寫本,全部按號釋錄成通行的繁體字,并對原件的錯誤加以校理,盡可能地解決所涉及文書的定性、定名、定年等問題。每件文書釋文后附有校記和一百年來學
作者將陜西有特色的秦兵馬俑展覽,置于國際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以翔實的第一手資料,探討其受歡迎的深層次原因。同時,基于陜西文物出境展覽35年的數據,全面分析陜西文物出境展覽在地域分布、時間跨度、題材選擇三個方面的特點與變化。用點、線、面結合的記述、分析與研究,總結文物出境展覽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
水頭窯址位于閩南地區(qū)的漳州市云霄縣,水頭窯未見于歷史文獻記載,于20世紀50年代末文物普查時發(fā)現并登記,2017年8月,為了配合云平高速(云霄段)的基本建設,廈門大學考古專業(yè)聯(lián)合漳州市文保所對水頭窯進行搶救性考古發(fā)掘,出土了一批兩宋時期的青瓷和青白瓷。本書即這次考古發(fā)掘的考古報告。
稀世珍寶《簪花仕女圖》為什么幾乎流失民間,又差一點毀于戰(zhàn)火?神秘的青銅方壺既然源出一對,為何分藏兩地且名字不同?它們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磨難?國寶虢季子白盤怎么會在太平天國的王府被用作馬槽?每件國寶都有一個跌宕起伏、百轉千回的身世;每件國寶的背后都有一段難以忘懷、感人至深的故事!秶鴮毭咱櫌蟆防^續(xù)帶您破除時空的限制,體會解
《敦煌藝術中的人與自然/敦煌藝術書系》的第一部分,是筆者三十多年來從事敦煌藝術研究過程中,所發(fā)現的敦煌藝術中的一些美學規(guī)律或特征。如敦煌壁畫中的美的規(guī)定性、實用性和模仿性、敦煌壁畫中的于對稱中求不對稱、節(jié)奏感與韻律、夸張變形等美學特征,以及佛教石窟雕塑藝術的視覺審美心理等。筆者以敦煌藝術的具體圖像為研究對象,認為具象美
本書是敦煌歷史溯源及其文化發(fā)展的普及讀物,以繪本的形式概括了敦煌自建成以來1653年的歷史發(fā)展。著名的敦煌學專家用心寫就,特別突出對敦煌的文化保護和傳承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們。讀者從中可以輕松地了解到敦煌的文化及其歷史,本書簡單易讀。適合青少年培養(yǎng)熱愛中國文化的情懷,樹立文化自信。
金屬是文明產生的主要標志之一,本套叢書是研究黃河文明歷史變遷的學術性著作,所以黃河流域青銅文化的研究是本套叢書的一個重要成果。本書主要寫黃河流域青銅的產生,以及青銅文化在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發(fā)展,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個地區(qū)青銅文化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