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身體”意義的呈現(xiàn),它在立足性別的基礎上,又將關注的目光投放到“歷史”“民族”等領域,突出女性視角在探析解決這些問題中的獨到價值,給女性文學研究和相關歷史、民族研究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是優(yōu)秀的女性文學研究著作。
本書以《三管英靈集》的編纂為研究對象,以古典文獻、古代詩學、古代學術研究為理論基礎,以研究《三管英靈集》的編纂背景、文獻來源、編纂內(nèi)容、詩史建構、編纂價值等為研究路徑,系統(tǒng)探析了《三管英靈集》的編纂價值、詩學價值、文學價值和文化價值。
本書以中國少數(shù)民族史詩研究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線索對中國少數(shù)民族史詩研究成果展開了科學的述評,勾勒出了中國少數(shù)民族史詩研究發(fā)展的脈絡,闡述了中國少數(shù)民族史詩研究不同時期的研究對象、學術旨趣、學術理路、研究范式以及其間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關系等。同時,本書對史詩的界定、類型及功能,史詩的搜集與文本觀念及歌手的發(fā)現(xiàn)、考察與研究,史詩研
本書探討了元代儒學學派與詩文流派之間的互動關系。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總論部分,對南宋金元時期學術變遷與派別分化、學術與詩文的聯(lián)動、理學門派傳承與詩文流派的生成加以宏觀性論述;同時重點考察了許衡與元代中州文派、劉因與元代北方文派、許謙與元代金華文派、李齊賢與元代高麗文派等的儒學承傳和文學創(chuàng)作。下編為考證部分,匯輯了元
明清時期是回族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時期,也是回族文學逐步繁榮的時期。明清時期云南地區(qū)涌現(xiàn)出數(shù)量相當?shù)幕刈逦膶W家,并呈現(xiàn)出“大分散”、“小聚居”的地域分布特征,與我國回族的地域分布格局相一致。本書在此大背景下以古代回族文學為研究對象,以地域文化為視角,運用文學地理學、民族學等學理,以個案研究為基礎,對地域文化與古代回族文學關系
本書按《毛傳》目次整理,先錄經(jīng)文,以下按條目形式出現(xiàn),先總說,次句解,再次分章總說,最后集評。總說輯錄中日朝歷代學者對于《吉日》主題、作者、寫作年代等各類問題的看法;句解輯錄對本詩每一句的解釋,以單句為條目;分章總說輯錄本詩每個段落意思的概括或分析;集評主要是對于本詩寫作藝術方面評論的匯集。總說、分章總說和集評每個部分
第一編“觀念分析”闡釋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詩學觀念的決定性影響,同時也揭示了詩學背后隱含的深層文化意蘊。第一章具體論述了以儒學和老莊之學為代表的諸子之學對先秦詩學的影響,揭示了先秦詩學觀念與士人階層復雜心態(tài)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也揭示了詩學隱含的意識形態(tài)意義。
本書內(nèi)容主要針對當下明清小說研究中存在的熱點問題進行探討與回應,所以各章的側(cè)重點有所不同。第一章《三國演義》篇考證了羅貫中當為在太原生活過的東平人,小說當成書于明初;第二章《西游記》篇考釋“紫金缽盂”“金蟬”“松箍咒”“卷簾大將”等。第三章《金瓶梅》篇考
本書是就宋代帖子詞這一文體所作的專題研究,宋代帖子詞是指宋代立春、端午節(jié)日由學士院為宮帖、門帖所撰寫的五、七言絕句詩。
《詩經(jīng)•國風》共有一百六十首詩歌,《讀風臆評》共點評九十四首,剩下的六十六首有點無評。該書注重從文學藝術的角度對《詩經(jīng)》進行分析,并注重個人的主觀感受,即序言中所説的“以臆讀,以臆評”。《讀風臆評》的最大特色是“以詩讀《詩》”,即結(jié)合《詩經(jīng)》或後世詩篇來闡釋《詩經(jīng)》的文學美感與詩篇內(nèi)涵等,如評《邶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