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境界幾乎一直是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一個論題,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但由于各種主客觀方面的條件所限,尤其是由于富有情感體驗性的感性描述一直處于支配地位,其基本含義和表現(xiàn)也一直都沒有得到哲學上的嚴格界定和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就目前國內(nèi)的哲學研究而論,由于研究視域的局限,在探討和研究主體性的時候,國內(nèi)
《非洲的生活哲學》作者塞勒斯汀?孟加是土生土長的喀麥隆人,擁有名副其實的本地人眼光,又長期在國際組織中任職,擁有廣闊的國際化視角。書中的每一章都從他自身的經(jīng)歷和身邊的小事講起,涉及飲食、娛樂、信仰、工作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對待婚姻、幸福、暴力、死亡等人生大事或重要問題時的處世態(tài)度,作者從中思考其歷史根源及哲學意涵
《中西文化散論》是中英文論文集,收錄范存忠先生在英國語言文學領域的主要成果。作為中西比較文學研究的先驅(qū),范存忠先生通過這十二篇論文,不僅探討了文學相互間的影響和關系,而且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了產(chǎn)生這些影響和關系的源流。范存忠先生的大部分論文包含豐富的引文,為論點提供了堅實可靠的論據(jù),亦可從中見其嚴謹學風。
樂黛云、李比雄主編的《跨文化對話(34輯)》由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中國文化書院跨文化研究院與歐洲跨文化研究院共同主辦,并列入法國夏爾-雷奧波·梅耶人類進步基金會(FPH)面向未來的文化間文庫,本期主題——紀念湯一介先生?ㄟ^湯先生生前的七次講話和諸多學者的回憶文章,凸顯湯先生
本書主要內(nèi)容涉及文類秩序與文化權力、性別操演與空間區(qū)隔、帝國意識與他者表征、國族話語與學科規(guī)訓、歷史風暴與個體創(chuàng)傷、文藝體制與敘述場域、媒介技術與思想范式等,但“跨文化”則是貫穿始終的核心論題,包括文化交匯、權力運作與能動表征等種種意義面向。在此,“跨文化”既是問題意識,也是方法視野,還是研究對象。同時,該書的寫作嘗試
《文化的關鍵詞》是鏡味治也教授的一本力作。鏡味治也教授是世界著名文化人類學家,長期從事印度尼西亞地域的地域文化研究。本書特點在于通過對文化及與文化相關的概念進行梳理,從文化的歷史傳承視角,國際化的比較視角來對文化概念進行闡述。本書寫作思維嚴謹,風格樸實。是一本探討文化概念的教科書,內(nèi)容深度則介于通俗書籍與學術入門書籍之
《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自由與傳統(tǒng)》是作者近年來關于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文章薈萃。作者一直主張以傳統(tǒng)來再造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形態(tài),西學中的價值和理念恰恰提供了可供反思借鑒的思路,而自由與傳統(tǒng)之間的張力和互動,是建立中國文化現(xiàn)代形態(tài)的關鍵。本書從會通、傳統(tǒng)、西學、當代、編讀、漢學、日本、人生等八個角度,探討了國學與西學交流會通的角度與可能,展現(xiàn)了極
《理查德·桑內(nèi)特作品集:匠人》要探討的是一種基本的人性沖動:純粹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盡管匠人這個詞讓人聯(lián)想到一種隨著工業(yè)社會的到來而消失的生活方式,桑內(nèi)特卻認為,匠人的領域遠遠大于熟練手工勞動的范圍;今天的程序員、醫(yī)生、父母和公民都需要了解匠人精神的價值所在。 《理查德·桑內(nèi)特作品集:匠人》堪稱作者的巔峰
本書對區(qū)域文化問題進行集中和深入的研究,以探尋區(qū)域文化的深層次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受到學術界重視。從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等不同視角,對區(qū)域文化研究的對象、方法、范式、基本問題進行概括總結,在理論層面上加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