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稿系我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楊樹達先生的重要著作,原出版于20世紀20年代。《周易》、《老子》是中國哲學史上兩部重要的經(jīng)典著作,然其文簡而意奧,一般讀者很難讀懂,故歷來解說紛紜。我國著名學者楊樹達此書,博采諸子及史籍,將各種引證與詮釋相應地集于原句之下。對于
本書是一本對《論語》英譯文進行對比賞析的圖書。本書包含了5位翻譯家的譯文,分別是辜鴻銘、許淵沖、趙彥春、Watson和ArthurWaley。每個章節(jié)都包含了讀前思考、古文背景、原文、注釋、5位翻譯家的譯文、譯文對比賞析和翻譯練習。通過對比賞析,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論語》的含義和不同翻譯家的翻譯風格。本書適合對《論語》
《道德經(jīng)》是一部中國哲學圖書,全書共81章,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帛書道德經(jīng)》為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一批古書,意義重大,其中就包括《道德經(jīng)》,分甲乙兩個版本。經(jīng)整理復原后人們發(fā)現(xiàn),該版本與市場流行的《道德經(jīng)》,存在數(shù)百處差異,部分差異甚至是顛覆性的。本書特色如下。1.獨特性:《帛書道德經(jīng)》是唯一一份至
《子藏》的編纂是華東師范大學“985”工程的重大課題,具體由華東師范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負責此工程的組織和實施。其將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圖書館的力量,并聯(lián)合海內(nèi)外有關(guān)高等院校和學術(shù)機構(gòu),進行《子藏》編纂出版工程。《子藏》收錄的各子著作時間,則大致上截止到魏晉南北朝之末,因為這時期諸子百家的特點比較明顯;而研究各子的著
《子藏》的編纂是華東師范大學“985”工程的重大課題,具體由華東師范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負責此工程的組織和實施。其將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圖書館的力量,并聯(lián)合海內(nèi)外有關(guān)高等院校和學術(shù)機構(gòu),進行《子藏》編纂出版工程!蹲硬亍肥珍浀母髯又鲿r間,則大致上截止到魏晉南北朝之末,因為這時期諸子百家的特點比較明顯;而研究各子的著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討孔子遺說研究的學術(shù)性論著。作者在全書中對先秦兩漢時期的文獻資料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和分析,旨在全面展現(xiàn)孔子本人的言談藝術(shù),同時探討早期儒家文獻中多種文體的起源和形成過程。此外,本書還重點研究了后學追記者如何將孔子的遺說整理成不同的文體類型,包括語錄文獻、單篇散記和雜記這三種形式的演變過程。通過對大量文獻的
本書作者根據(jù)《道德經(jīng)》5000多字的文本,全面解讀、詮釋了老子的《道德經(jīng)》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分為老子的宇宙論、知識論、政治哲學、人生-生命哲學、敘事結(jié)構(gòu)與行文體例,以及老子哲學的當代意義與現(xiàn)實價值等范疇。揭示了老子文本中進入中國思想-文化基因的詞語,論述了《道德經(jīng)》的“當今綠色圣經(jīng)”的深刻意義,還設專章進行古今、中西哲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錄的孔子言行語錄,是中國歷史上儒家的重要典籍。本書選擇了具有重要學術(shù)意義和版本價值的《論語》著述,影印出版。其中,如《論語》的注本,選擇了反映漢魏古注和宋代《四書》學的特點的何晏《論語集解》、朱熹《論語集注》;《論語》的義疏,選擇了梁皇侃《論語集解義疏》、宋邢昺《論語注疏解經(jīng)》和清劉寶楠
欒調(diào)甫(1889-1972),1904年即立志研究《墨經(jīng)》,1911年寫成《名經(jīng)注》。1922年4月梁啟超出版《墨經(jīng)校釋》(書中收有胡適的批評性后序),5月欒調(diào)甫發(fā)表《讀梁任公〈墨經(jīng)校釋〉》一文,從而引發(fā)了一場持續(xù)三年的墨辯大討論,參與者皆為當時的墨學研究大家,如張仲如、伍非百、張子晉、章士釗等。1926年1月中華書局
韓非,后世尊稱為韓非子,戰(zhàn)國時期韓國新鄭人(即河南鄭州),師從荀子,與李斯師出同門,被秦始皇引為知己,甚至為了他攻打韓國。韓非子看到了當時社會競爭的殘酷與混亂,看到了人際交往的復雜與變換,看到了人性的弱點如何拖累政治集團,看到了小人如何將局面全部攪亂。受到這樣的刺激與啟發(fā),他寫下了讓兩千兩百年后的讀者讀來依然震驚、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