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的一生對于五四新文學乃至整個現(xiàn)代中國新文學的發(fā)展都做出了積極且重要的貢獻,他是一位積極的新文學建設者。本書從新文學的建設者這一角度對鄭振鐸的文學思想和文學實踐活動展開整體闡釋和研究,分析其新文學思想的核心要點與主要內涵,建構其新文學思想的體系,并對這種文學思想體系在鄭振鐸的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刊物編輯、文學史研究、兒童
本書是一部關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學術文集,書中匯編了作者對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代表思想、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的研究成果,包括孔子思想、唐宋文學研究、明清小說專論等,是一部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專業(yè)性圖書。
我必須重新認識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 避居斗室,苦讀群書,遐想中國文化的過去與未來,在臺灣一片去中國化的呼聲之中,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處。也正如孔子所說,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就這樣,中國文化成了我的精神家園。 本書為臺灣學者呂正惠重新認識中國、思考中華文明的結晶之一。他將唐宋文學放入中華文明形成的歷
本書以他異與間距為原則和方法,致力于中西文論的比較和匯通,文論話語的本土轉化,以及在此基礎上,對于中國當代文論話語的構建。他異即尊重他者的他異性,不以己度人,不削足適履,在西學脈絡中,對研究對象作出具有學理性和客觀性的探究和評判。間距則意味著在充分辨識和反思中西文論和文化之差異的基礎上,讓它們相互映照、相互激活,并尋求
本書是一部以文學理論這一學術現(xiàn)象本身為研究對象的思想史著作,旨在通過批判性審視西方為主導的現(xiàn)代文學理論諸學術現(xiàn)象,分析其中存在的諸多困難與偏差,從而探尋一條重返文明傳統(tǒng)、立足自身經驗的理論之路。本書主要分為三編。第一編為思想史中的文學理論,第二編為言語的力度和尺度,第三編為古典感覺與現(xiàn)代問題。
《沉香吻雨聲聲落:重訪張愛玲》為作者近幾年來的文學評論合集。內容主要是對張愛玲的文學創(chuàng)作思路、創(chuàng)作手法的成長和演變展開詮釋,從張愛玲筆下的人物出發(fā),用詩意的筆法和較為翔實的資料,生動、全面且深刻地剖析了張愛玲主要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動機,對其主要作品的人物設定、人物內心等進行深入的分析,亦在書中對張愛玲的成長經歷、戀愛
本書系《讓子彈飛》原作者、百年巨匠馬識途的文藝感悟。反映了他對小說、雜文、散文、通俗文學、網絡文學、詩歌,以及影視作品、川劇、版畫、書法等的個人見解與思考,以此來展現(xiàn)他的文學藝術思想。馬老談創(chuàng)作,聊川劇,說影視,侃美術……,是一部有趣!有料!有溫度!的文藝沉思。
《文心雕龍》既是中國文論經典,又是中國文化博觀雅制之典范。本書立足通識教育理念,從思想、文本和方法三個維度呈現(xiàn)《文心雕龍》的文論精髓和博雅精神。前面三章知人論世,結合劉勰生平際遇,介紹《文心雕龍》儒、道、釋兼宗的思想資源;中間四章品藻佳構,在現(xiàn)代文藝學與古典詩文評的雙重視域下,精講《文心雕龍》的創(chuàng)作論、文體論和接受論;
19世紀,各類文學文本與視覺文本,如小說、日記、詩歌、傳記、游記與肖像、照相和圖像等進入全球性流通領域,數(shù)碼時代的知識考古者借助新的工作方式發(fā)現(xiàn)這些被遺忘或塵封的歷史殘骸,喚醒其生靈與記憶,并訴諸潛思冥想、感同身受的體驗,憑借跨民族、跨文化、跨媒介的理論和視野,以精制的學術敘事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本書主要探討晚清民初文學
本書融會了著名批評家孫郁最新的當代作家批評與研究成果,對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進行觀照、分析、探討、發(fā)掘,論及汪曾祺、王蒙、林斤瀾、邵燕祥、張賢亮、阿城、史鐵生、賈平凹、李銳、劉恒、張煒、劉慶邦、莫言、閻連科、林白、徐小斌、許謀清、張檸、寧肯、李洱、格非、王家新等當代文壇知名作家。全書由二十余個專題構成,凸顯問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