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理大全書》,明代胡廣率楊榮、金幼孜等文臣奉旨編纂而成。該書采集宋元理學家著作、言論成書,囊括如周敦頤、二程、朱熹、陸九淵等儒家學者一百二十余人,學問涉及歷史、政治、禮學、性理之學等諸多門類。該書內容豐富,薈萃了理學家對歷代政治、臧否人物、道統(tǒng)治統(tǒng)、儒家禮儀,特別是心、性、理、情、數等理學重大問題的探討,文獻資料豐富
南宋淳熙年間,國勢頹唐,中興無望,滿朝文武貪圖安樂。朱熹等儒人屢獻良策,不被采納。恰遇連年大旱,孝宗皇帝任命朱熹為南康知軍。朱熹在信州道上巧遇武帥辛棄疾,二人一見如故,引為知己。辛棄疾以一方端硯相贈。朱熹見硯上刻著“持堅守白,不磷不緇”八字,心下十分喜歡,視為珍寶。朱熹與辛棄疾、陳亮、趙汝愚等交厚,常泛舟九曲,詩酒相酬
本書2008年在我社初版,印數4000冊,豆瓣評分8.7,近幾年不斷有讀者問起,舊書在孔網被炒至二三百元一本。現納入作者的作品集精裝再版,作者進行了適當的增刪,重寫了一篇較長的后記。 在宋明理學的展開過程中,張載哲學所發(fā)揮的樞紐性作用,早已成為學術界的一般常識。長期以來,關于張載的研究和討論一直是中國哲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朱子在中國文化史上是承前啟后的核心人物,歷來研究朱子思想者多以其晚年思想為主,而對其早年問學之經過鮮有全面探討者。本書以《朱子文集》與《朱子語類》等有關朱子的原始文獻為主,從歷史角度來探討朱子早年思想的變化過程及其意義。以“中和新說”的建立為界,朱子的思想至少經歷了五個階段:最早受其父韋齋的影響,追求儒家色彩的“自得”
○底本精當,校本適當 ○點校精細,全式標點 ○版式精美,繁體豎排 ○精心編輯,精裝呈現 羅從彥著述之大者為遵堯錄八卷,構成后來豫章文集之主體。宋寧宗嘉定六年,權知南劍州軍州事劉允濟繳進圣宋遵堯錄八卷,直齋書錄解題更言「且為版行」。元泰定中,南平教授許源始刊豫章遺稿五卷。至正間,沙縣曹道振搜訪羅氏遺文,后得吳紹宗稿,加
本書共收錄20篇關于朱子文化與武夷山的學術論文,作者皆來自武夷山朱子文化研究中心和武夷學院朱子學研究中心的專家和學者。論文有理有據地闡述了武夷山水與朱子學的形成、朱子山水行蹤里的哲學思辨、朱子的山水美學等重要命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本書對張載關學及其發(fā)展演變加以介紹,內容包括:關學的內涵、關學的成因、關學的歷程、關學的特征、關學的價值、關學的未來。
本書收錄楊先生已出版的《朱熹及其理學》《朱熹學術思想四論》《王陽明及其心學》以及研究舊時所稱“王學左派”的《泰州學派》等四種著作,并附錄其曾寫過的關于儒學、佛學和思想史的文章,本書對“理學”和“心學”的分歧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對“泰州學派”的評價也完全不同于前人,是一部集合作者多年哲學研究成果和心得的學術作品。
本書共分緒論、源遠流長、千秋吟頌、朱子三代與兩院兩園三祠、朱松詩文、朱子格言、朱子三代在政和的故事、朱子儀禮、孝道政和和熊城誦歌等十個篇章。政和是朱子孝道思想的實踐地,朱子理學文化的過化地。
本書重點介紹了朱子學形成的社會基礎并分析了朱熹思想的確立和主要內容,然后按時代分別將朱熹福建籍的弟子、再傳弟子、后學匯集在一起,考察其事跡,剖析其思想,對于福建朱子學從形成、發(fā)展到鼎盛的過程,本書進行了詳細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