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容簡介 由于甲骨斷損嚴重,許多甲骨文無法通讀,甲骨殘文的整理與研究成為甲骨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本選題圍繞甲骨殘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確定殘文的相關概念,闡明殘文整理與研究的作用,把殘字進行分類整理,對《字編》等工具書殘字進行校補,梳理殘辭類型,據殘文進行綴合。全文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章緒論包括三項內容:明確殘文概念
國家圖書館藏甲骨拓本叢刊之一。本叢刊擬收錄國家圖書館藏甲骨拓本及其整理著作約20種。根據各書情況的不同,分別采用影印、整理或二者結合的方式出版。成熟一種出版一種,其他各書隨后逐步推進。 【形式】排印,附原書影印。 【內容】全書包括前言、凡例、拓本、釋文、檢索表等五部分。 【學術價值】 《繪園舊藏甲骨文字》為國家圖書館
本書是《西安碑林全集》的《碑刻碑帖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說明文字組成,圖文并茂,是西安碑林博物館所藏秦漢至民國碑石刻帖類拓片(含碑陰及碑側)匯總,共1500余張,包含了歷代名碑,如秦《嶧山刻石》、漢《曹全碑》、前秦《廣武將軍碑》,以及唐宋時期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歐陽通、張旭、懷素、米芾、黃庭堅、蘇東
絲綢之路作為古代東西方文化的重要通道,不僅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也蘊含著豐富的法律文化價值。從十九世紀末以來,國內外考古工作者在絲綢之路沿線發(fā)現了許多古代法律文書,這些新出土的法律文書分布地域廣泛,從東起中國的洛陽和西安,往西一直到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各地;這些文書所涉及的年代久遠,從古代的秦漢到后世的明清之際。新發(fā)
本書集科學性與普及性為一體的的考古發(fā)現圖集,以重慶區(qū)縣為單元介紹三峽后續(xù)考古成果。第二卷由萬州、忠縣、開州、石柱等4個區(qū)縣組成,每個區(qū)縣均是單獨成篇,在總結三峽后續(xù)考古收獲的同時,對既往相關特別是三峽考古工作也進行了梳理,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對該區(qū)縣自建國以來考古工作的總結。出版《三峽后續(xù)考古發(fā)現》系列圖書,一是積極響應
本書是陜西省文物局組織編寫的全面、系統(tǒng)記載和反映2022年度全省文物、博物館事業(yè)基本狀況的資料工具書。正文包括《綜述》《考古工作》《文物保護工作》《博物館工作與社會文物管理》《科研學術工作》《文物外事及涉港澳臺工作》《文物安全與執(zhí)法監(jiān)督》《黨建工作》《人事工作》《財務與統(tǒng)計工作》《直屬單位工作》《市(區(qū))文物工作》《大
本書以費孝通先生所揭示的“多元一體中華民族歷史格局”理論為基礎,以民族學/人類學原理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考古實物、文化遺存等歷史文化資源,通過“物”“史”互證,精心選擇一百件文物,建構出“物”的譜系的中華民族形成發(fā)展史,生動展示出習近平總書記所論述的“四個共同”歷史文化場景,有力地呈現習近平總書記對“
本書系統(tǒng)性地研究南陽漢代畫像石的造型語言。第一部分是研究南陽漢代畫像石的造型語言的傳承,包括巖畫造型法、彩陶用線、青銅器的影響、楚漆藝的影響四部分。第二部分是研究南陽漢代畫像石造型語言形象的完美性,包括人物形象的完美性、動物形象的完美性、諸神形象的完美性三部分。第三部分是研究南陽漢代畫像石的造型語言繪畫構圖要素。第四是
本書稿整體包括前言、整理篇、研究篇等部分,其中前言綜述館藏革命文物總況,整理篇分類呈現書籍、報刊、布告、信函、票證等文物。研究篇匯集對寧夏地區(qū)革命文物的專題研究,如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公文制度的考察與分析、寧夏博物館藏抗日戰(zhàn)爭時期碑拓等,深化革命文化文化內涵和價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