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作品主要來自上海博物館、徐州博物館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逾百件出土及傳世文物奇珍,或栩栩如生,或精美細膩,或古樸神秘,包含玉器、青銅器、陶器、漆器等豐富品類。重現(xiàn)了兩漢天下安平、睦鄰友邦的大國智慧,百姓殷富、安居樂享的生活氣象,以及厭勝辟邪、心系彼岸的精神世界。旨在多角度、多層次揭示漢朝歷史、文化和藝術風貌,通
本書對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收藏的近百方碑志精品進行整理,在對原石拓印掃描的基礎上,按照時代順序對每一篇碑志進行文字辨識、計算機錄入、斷句標點,注釋碑志內容中比較生疏的詞語典故,分析其可補證史書之處,后附原石拓片以資讀者圖文對照。書后有附錄二種:附錄一《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所藏碑刻一覽表》對該院所藏全部碑刻的材質、尺
本書包括考古與文物、史海鉤沉、文博論壇、文化遺產(chǎn)、鄉(xiāng)梓俊彥五部分。具體內容包括:江蘇常州許家村六朝墓發(fā)掘簡報
本書包括四章及附錄,第一章概述背景信息,第二、三章分別介紹先周、西周、東周的墓葬,第四章為結語
本書內容包括:工業(yè)遺產(chǎn)活化利用服務人民美好生活、考古學(文物全科)人才培養(yǎng)讓基層文保后繼有人、社會文物流通管理綜合改革暢通海外文物回流渠道、依托科技+精細化管理賦能博物館綠色低碳轉型等。
本書從記載山東地區(qū)情況的古代方志(包括民國時期修撰的傳統(tǒng)體例志書)中,輯錄青銅器資料三百余條,兼及相關的封泥、錢范資料,時代以商周秦漢為主,璽印、銅鏡則晚至隋唐。相關資料以地級市為單位進行排列,條理清晰,方便查閱。
本書主要反映了近年來揚州市的一些考古新發(fā)現(xiàn),有遺址勘探和試掘簡報,漢代至明清墓葬的發(fā)掘簡報等,涉及了揚州地區(qū)考古工作的前沿
法國伯希和探險隊1908年繼英國斯坦因之后到達敦煌。伯希和精通漢學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徹查了藏經(jīng)洞文獻,按照四項原則(非通行佛教經(jīng)籍、有年代題記的寫本、古籍和民間寫本、胡語藏語寫本)收買了總約8000件寫本,其中4000件藏文編號,4000件漢文編號,包括粟特文、回鶻文、于闐文、希伯來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與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編纂,共同組建編委會,由榮新江教授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敦煌文獻出版工作開展較早,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就法藏敦煌文獻而言,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法國國家圖書館從1995年至2005年合作編纂了黑白版《法藏敦煌西域文獻》1-34冊,包括總約4000個編號,在學術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