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有共5章。第1章為誤差理論;第2章為基礎性實驗;第3章為綜合性實驗;第4章為設計性、研究性實驗;第5章為虛擬仿真實驗。另外,為了實現(xiàn)教學的立體化和教材的信息化改革,實現(xiàn)項目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二維碼技術將數(shù)字化資源與教材、實驗操作有機結合。
本書根據(jù)高等學校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的《理工科類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而成。全書共四章,系統(tǒng)地介紹了物理實驗基本操作技術、誤差理論及數(shù)據(jù)處理等相關基礎知識,全面闡述了物理實驗中常用的實驗測量方法,共安排了實驗項目34個。本書編入了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以及近代物理實驗,以期培養(yǎng)學生獨立實驗的
本書融入近年來作者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成果,結合南陽理工學院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編寫而成。全書共分5章,即測量誤差及數(shù)據(jù)處理、基本物理量的測量、基礎實驗、設計性或研究性實驗、綜合與近代物理實驗。全書包含了32個實驗項目,內容覆蓋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磁學和近代物理等各分支學科領域。
全書結構簡單,主要包括預備知識、課堂實驗和拓展實驗3部分。第1章預備知識介紹基礎理論、實驗方法和基本儀器的使用;第2章課堂實驗設置了36個實驗,覆蓋范圍廣,涉及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近代物理實驗,每個實驗又分別由背景簡介、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實驗內容及步驟、思考題和實驗拓展等組成,內容全面豐富。通過對第1
本書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物理實驗基礎知識,主要介紹實驗誤差和不確定度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以及有效數(shù)字的概念和常用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第二章對物理實驗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及調整技術進行歸納介紹;第三章為基礎實驗;第四章為綜合與提高性實驗;第五章為設計性實驗。
"本書是根據(jù)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的《理工科類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23年版),在浙江師范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多年物理實驗教學實踐的基礎之上編寫而成的,融入了物理系實驗教師與實驗技術人員多年的物理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成果。全書共分為3大篇,包括了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的基礎性物理實驗與設計
"本書是在2019年出版的高等學校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系列教材《普通物理實驗教程》(第二版)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的教學研究成果和教材使用情況修訂而成的。本書共分“實驗理論基礎知識”“基礎實驗”“設計實驗專題”三篇,分為13章,包含100個實驗。其中“基礎實驗”包含66個實驗,可作為必修和選修實驗。本書“基礎實驗”中實驗
本書是根據(jù)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的《理工科類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23年版)》,參閱國內許多兄弟院校的優(yōu)秀教材和實驗研究成果,同時結合華南師范大學理工科專業(yè)的課程設置、***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課程體系和設備情況,以及教師的實驗教學改革研究成果和經(jīng)驗編寫而成的。《BR》本書緒論介紹大
本書是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目標為指導編寫而成的,共7章,內容包括大學物理實驗概述及實驗報告撰寫規(guī)范、測量及誤差處理理論、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基本測量方法、基本實驗工具使用、基礎性實驗、選作實驗等,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注重引入課程思政和物理學史知識,突出基本技能訓練,緊緊圍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教學儀器的
本書共5章,包括物理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基本知識,物理實驗基本測量方法與測量技術,基礎性物理實驗,綜合性物理實驗,設計性物理實驗。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常用儀器的儀器誤差限,常用物理參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