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愚經(jīng)》詞匯研究》以北魏平城時期漢譯佛經(jīng)代表性典籍《賢愚經(jīng)》詞匯為研究對象,窮盡描寫了其中的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shù)詞、量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張忠堂,男,1968年2月出生,山西長治人,教授,文學博士,民革黨員。
作為一個不斷被講述的深邃恒久的神話敘事經(jīng)典,希臘羅馬神話千百年來對西方文化和文學藝術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本書從當代文化視野對希臘羅馬神話的重要文化母題及重要敘事題材進行提煉和探討,以揭示希臘羅馬神話的基本面貌、講述范式和藝術特色,幫助讀者增強文化修養(yǎng),培養(yǎng)審美的敏感性和鑒賞力。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希臘羅馬神話的概論及重要特點;希臘神話敘事中的世界起源、神界秩序、人類社會;神話基本母題,如傲慢自大、競藝與競技、罪與罰、神諭的秘密,等;神話基本題材,如家族與命運、人間深情、地下之旅、飛天之旅、發(fā)現(xiàn)之旅
祭司是古代埃及社會中的一個重要群體,他們不僅主宰著宗教世界,而且還滲透到世俗社會,對古埃及社會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本書從祭司勢力的演化和發(fā)展、祭司的構成和職能以及祭司的收入、特權和祭司職位的獲取等三個方面對這個群體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和深入剖析,闡釋了這些站立在普通人和諸神之間的神廟官員,確實塑造和指導了古代埃及世界。
《海南黎族藝術中太陽崇拜文化意象研究》站在藝術學研究視角,對海南黎族藝術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太陽崇拜文化進行研究。黎族的織錦紋飾、織造工藝、文身、神話、民間故事、銅鼓紋飾、骨簪、銀飾等藝術類型都體現(xiàn)了太陽崇拜的觀念,并從起源性、群體性、社會性等角度探討黎族原生態(tài)藝術文化的精神內核與生命內涵。本書研究材料多為田野考察收集,是深化海南黎學文化研究有益的補充!逗D侠枳逅囆g中太陽崇拜文化意象研究》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章黎族民族概況;簡要介紹了黎族的民族史與黎族藝術現(xiàn)今發(fā)展概況。第二章黎族太陽崇拜神話和傳統(tǒng)
成鷲法師生于廣州方氏文化世家,有神童之名,文武雙全,力大無窮,十三歲中秀才,多才多藝,父子號稱“番禺三方”;他是著名詩僧,沈德潛稱“本朝僧人鮮出其右者”,號稱嶺南佛門的曠世奇才。成鷲法師是具有代表性的遺民僧,八歲時明朝滅亡,他就隨父歸隱,十五歲躬耕鄉(xiāng)野,十九歲作塾師,四十一歲出家為僧,在佛門又四十六年。他出儒入釋,一生堅守志節(jié),不仕新朝。游歷、結社、著述、住持寺院,見證了明清之際的百年歷史。
本書是國內著名神話學、民俗學、歷史人類學學者田兆元、葉舒憲、錢杭教授所作的六講創(chuàng)世神話專題講座的內容結集。本書從浩繁的中華神話譜系中精選出日月、龍鳳、女媧、炎黃兩帝等流傳廣泛的符號元素,從自然、圖騰、祖先、圣人等多個切入口講述了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的發(fā)展演變,解讀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文化基因。
本書上篇是倉央嘉措的傳記,下篇收錄、整理、翻譯了倉央嘉措流傳下來的作品,并做了文辭優(yōu)美的賞析,將倉央嘉措的生平與他的詩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講述一個真實并唯美,質樸又深情的倉央嘉措,與倉央嘉措愛好者們分享。
《圓覺經(jīng)》為佛教著名典籍之一,譯者佛陀多羅,其名譯為覺救,意指覺醒救世,北印罽賓人,生平及生卒年無考。此經(jīng)以正宗分為主體,十二位菩薩從佛教義理的不同角度向佛陀發(fā)問,佛陀則逐一作出解答。在本書中,荊三隆教授在其個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此經(jīng)進行了系統(tǒng)注釋與評說,審慎與新意并重,值得一看。
《佛蘊禪思》一書以佛教與當代社會經(jīng)濟生活、社會文明、道德與文化建設的關系為論述中心,從佛家思想的十二個層面,探討佛教文化在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積極作用。作者將多年的研究成果踐行于現(xiàn)實世界,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真正結合,深入剖析如何將佛教與我國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日常生活相融匯,共同推動現(xiàn)代社會文明的建設。
《佛道名言品鑒》一書從佛家和道教經(jīng)典著作中選取名句,將其分別歸入修身、自然、喻事等十一種類別,輔以作者的介紹和品評。通過格言集萃的形式說明深刻的佛道哲理,同讀者一起體悟深邃的傳統(tǒng)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