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文淵閣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一》四十五則詞集提要的箋注,結合史書、方志、文集、詩話詞話、筆記小說、人物傳記等相關資料,箋注傳主生平概況、館臣引言出處及辨訛糾補四庫館臣于年號月份、引書引文、人事考據(jù)、作品考證、文字?薄⒕頂(shù)闋數(shù)等方面的失誤,并加以材料舉證,以此豐富“四庫學”的研究。
本書選取了《詩經(jīng)》里《關雎》《鴻鳩》《櫻木》三首,以三個篇幅講解祖先做人的標準與實現(xiàn)做人標準的方法,以及做人應該具備的品格標準。
《中國古代詩歌中北部灣地域意象的生成研究》厘清了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北部灣地域意象及其分類,梳理北部灣地域意象發(fā)展的脈絡,探索北部灣地域意象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生成過程及內涵,探討本土及域外詩人作品中地域意象的運用,歸納總結出北部灣的地域意象群,并探尋生成北部灣地域意象的文化根源。將歷史地理學與中國古代文學進行互濟,通過揭示文學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加深一般文學研究者,或者歷史、文化研究者限于學科壁壘而難以達到的通透解讀,深化地方文化的底蘊。本研究提出對古詩中北部灣地域意象的生成進行研究,是對意象的起源及
本書是對20年間的金庸研究與批評作整體性的回望與總結,當下接受美學的理論框架日新月異,較諸過往,“接受主體”的重要地位,似已被推舉至前所未有的境地;谶@種研究環(huán)境本書提煉出“有立場無作品”、“有立場少作品”、“無立場多作品”等數(shù)類常見的金庸相關批評,并加以評述,指出在以下四個方面——回到既定的文學文本,回到真正體貼作家心境與人生歷程的“知人論世”,回到文本間性,回到真正基于金庸小說而發(fā)的諸多衍生作品,或許可以作為新的學術生長點,在21世紀進行進一步深挖與開掘。
本書以現(xiàn)代小說為研究對象,緊扣小說藝術的變革與品鑒兩個主題。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小說藝術的現(xiàn)在與未來”,主要介紹現(xiàn)代小說藝術的變革這一世界性的文學現(xiàn)象,包括故事結構的變化、對新的現(xiàn)實的關照、“自我”這一主題的變遷、思維方式的變革、美學特征的更新、形態(tài)和語象的流變、危機與生機。下編為“小說藝術的評價與鑒賞”,重點品鑒了魯迅、王蒙、張賢亮、白先勇、賈平凹等作家的作品和《花城》《佛山文藝》這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刊物中的作品。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小說創(chuàng)作中一座難以企及的高峰,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很是經(jīng)典,作為《紅樓夢》中頗有爭議的人物之一,花襲人直較受研究者的關注。本文從“脂批”下的襲人形象、文獻中對襲人的研究入手,重點探討了襲人的多重形象、形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多年來被誤解的原因,重新對襲人的“花解語”“陋”與“賢”等進行剖析,并與晴雯和平兒進行對比,解讀出一個有血有肉的花襲人形象。同時,預測了花襲人的結局以及解讀花襲人對研究《紅樓夢》的意義,對紅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全書先錄經(jīng)文,以下按條目形式出現(xiàn),先總說,次句解,再次分章總說,最后集評?傉f輯錄中日朝歷代學者對于《北山》主題、作者、寫作年等各類問題的看法。句解輯錄對本詩每一句的解釋,以單句為條目。分章總說輯錄本詩每個段落意思的概括或分析。集評主要是對本詩寫作藝術方面評論的匯集?傉f、句解、分章總說和集評后都有本書作者按語。按語歸納條理紛紜之說,評析各說優(yōu)劣得失,進而提出自己的觀點。按語勾勒出《北山》研究發(fā)展演變之軌跡,總結各階段研究特色,并加以評述。本書還為輯錄的中日朝《北山》研究文獻加注了新式標點。對于
梅花,是我國特有的花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梅,樹姿蒼勁,鐵骨錚錚,疏影橫斜暗香浮動;花態(tài)文雅,婀娜多姿,高雅清秀,生機盎然。于隆冬百花凋零之時,傲然挺立,綻芳吐艷,向人們展示出春光明媚、妍麗動人的景象。在《群芳譜》中,梅花位列花魁,更有花中四君子和歲寒三友的美稱。我國人民對梅花有著特殊的喜愛,范成大曾在《梅譜前序》中說:"梅為天下尤物,無問智、愚賢不肖,莫敢有異議。學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他花有無多少,皆不系輕重。由此可見愛梅的普遍性。千百年來,梅花一直成為詩人吟詠、畫家描寫的對
本書把小說閱讀指導的宏觀問題微觀化,把文學理論放置到具體的情境中,通過系統(tǒng)性的理論講解和典型實例的剖析,讓具有中等閱讀能力的讀者的鑒賞水平得以較快提升。
本書以《虞初新志》在海外日本所產(chǎn)生的影響為研究視角展開分析,旨在梳理該書在日本的發(fā)展脈絡,把握其傳播與接受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