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著名藥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蔣華良院士與世長辭。蔣院士為我們樹立了崇高的科學精神,也留下無盡的思念。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作為蔣院士生前工作時間最長的單位,為緬懷紀念前任所長蔣華良院士,進一步弘揚和傳承科學家精神,在征求蔣院士家屬及相關人員同意后,中國
汪應洛院士是舉世公認的著名教育家、管理科學與工程專家,中國現(xiàn)代管理教育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他創(chuàng)建了中國管理工程學科和管理學門類,重建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培養(yǎng)了中國大陸(內地)第一位管理工程博士。在國內最早開辦培養(yǎng)既具有工程知識又有管理能力的高級管理人才的工業(yè)工程雙學位,最早開辦國內MBA、EMBA教育。作為國務院學
從“向科學進軍”到“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從“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到“建設科技強國”,黨領導我國科技事業(yè)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chuàng)新、自立自強之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畏艱難,敢為人先,勇攀高峰,“上天、人地、下!保A研究、關鍵技術、大國重器……一項項“國內首個”打破國外封鎖、夯實自主創(chuàng)新之基,一個個“國際首次”突破科技前沿、彰
本書以翔實的史料為基礎,介紹了陳桂林先生學術成長之路,詳細展現(xiàn)了他帶領研制團隊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奮斗,為風云二號氣象衛(wèi)星研制主體儀器——多通道掃描輻射計。本書通過照片和手稿等,還原了諸多科研工作、生活場景,反映了陳桂林先生自立自強、潛心治、無私奉獻的科學家精神,以及協(xié)同共進、淡泊明志、耕耘不輟的人格魅力。本書適合大眾閱
姚熹院士是我國高性能鐵電材料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他創(chuàng)立的“微疇-宏疇轉變”理論,引領了國際電介質材料研究的熱潮和發(fā)展。他推動了鐵電領域的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研發(fā)了一系列新的電子功能材料,解決了我國國民經(jīng)濟和國防建設在功能材料領域的諸多“卡脖子”難題,促進了我國電子陶瓷技術的更新?lián)Q代。姚熹院士創(chuàng)建了亞洲鐵電學會和亞洲電子陶
李冠興院士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戰(zhàn)略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是一位謙和且執(zhí)著的學者,也是一位德藝雙馨的智者,他的身上,體現(xiàn)了風度與才華的完美融合,也譜寫了科學家與管理者的“雙料”傳奇。本書展示了這位腹內有乾坤、立馬振山河的核科學家曲折感人而又輝煌勵志的人生故事,真實記錄了李冠興院士為我國核材料及核燃料元件事業(yè)做出的卓越貢獻,再
本書講述了中國21位杰出科學家波瀾壯闊、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人生故事。他們中很多人的名字是與中國科技史上的諸多“第一”緊密相連的,包括中國小麥遠緣雜交育種奠基人李振聲、中國放射化學奠基人楊承宗、中國冶金科技事業(yè)的開拓者李薰、中國植物分類學的引領者王文采、中國第一位對青藏高原鹽湖進行系統(tǒng)考察的柳大綱、被譽為“中國激波風洞
張之洞作為晚清重臣,參與諸多重要政治事件。相較張之洞督鄂時期,學界對其督粵時期的研究仍屬粗略。本書充分利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歷史研究院所藏相關檔案,以權力具體施行為切入點,考察張之洞督粵政事,提供了觀察辛酉到甲午間兩廣總督權力結構的事例。在“內輕外重”的格局下,兩廣總督并非擁有無限權力,而是受到中央、地方官紳、省級大
鄭哲敏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力學學報》主編、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lián)合會執(zhí)委等。是國際著名力學家,是我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重要獎項。 本傳記主要圍繞
本輯收錄的文章涉及人物思想、文化教育、經(jīng)濟活動、近代民族企業(yè)發(fā)展等。唐廷樞研究方面,既討論了晚清時代變局下唐廷樞民族救亡意識和家國情懷的日益深化,由洋行買辦轉型為近代民族企業(yè)家,主持或參與興辦近代民族民用企業(yè),積極投身教育和慈善事業(yè)等事功,也探討了開平煤礦創(chuàng)辦初期唐廷樞運籌帷幄籌資融資,將開平煤礦發(fā)展壯大的過程。鄭觀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