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民族地區(qū)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間文學,不少優(yōu)秀作品早已享譽海內(nèi)外,為我國多民族的文學增添了光輝。各兄弟民族的作家文學以獨特而濃郁的民族特色,在我們黨和國家正確的民族政策和文藝政策的指引下,創(chuàng)作空前繁榮,大放異彩,絢麗多姿,廣為世人關注。海南黎族文學在我國文壇上也是獨樹一幟,可謂是一朵盛開的南國之花,創(chuàng)作了一批反映自己
《教書先生》是英國著名女作家勃朗特的*部小說作品,生前沒有出版,在其逝世后才出版。中國讀者對其小說《簡愛》更為熟悉。本書中譯本的出版有利于中國的英國文學愛好者更加全面地欣賞這位作家的作品,更好地了解這位作家的寫作風格,從而更高地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魯迅一生中影響深遠的散文集,是原發(fā)表于《莽原》雜志的回憶性散文的結(jié)集,舊題舊事重提。它不僅真實而細致地記錄了魯迅青少年時期的人生軌跡,而且記載了他人生道路的幾個重要轉(zhuǎn)折:南京讀書(進化論的選擇)、日本留學(棄醫(yī)從文)等,成了研究魯迅生平和思想發(fā)展的重要材料。從文學角度看,它又是現(xiàn)代散文創(chuàng)作的精粹和典
本書針對先唐時期的河東作家著述及事跡進行細致研究。依據(jù)史志目錄以及相關地方志、清代學者所補史志等文獻記載,梳理出先唐時期的河東作家著述及其事跡情況,考證并確定其著述存佚情況。在充分考證的基礎上為每個作家寫出概述文字,概述內(nèi)容主要包括作者生平仕歷、著述類型以及著述存佚等情況,案語部分對其著述及事跡進行細致考辨,并附以作家
本書是先秦兩漢言說問題的資料匯編,輯錄先秦兩漢經(jīng)學、諸子、史學、集部著作中涉及言說問題的相關文字。文學是言說,言說是文學的一種根本屬性,由此出發(fā)展開的文學研究會有新的面貌。本資料匯編對于中國文學和小說的言說研究具有文獻匯集的價值,為研究者提供材料使用的方便。
武平千年文脈,發(fā)軔于北宋初。本書旁搜博求,鉤沉輯佚,選錄了北宋初至現(xiàn)當代75位詩人514首詩詞,或寓賢過客熱情詠贊之玉聲,或本邑鄉(xiāng)賢噴薄而吐之珠璣,是迄今收集武平古今詩詞最全的一部詩詞集。這些詩詞或紀事詠物,或抒情言志,文心深廣,應作客家武平的縮微文學史、山川史、社會史乃至心靈史來讀。選注者探幽索隱,對于作者生平及詩文
本書是王光明先生輯錄寫過的序跋博士論文評語、國家和教育部課題評語等。全書分三輯,第一輯是序,包括“《張棗詩歌研究》序等”共計48篇;第二輯是后記,共計21篇;第三輯是論文點評、課題審批評語及會議論文講評。本書除常見的序跋外,輯錄論文評語、課題評語等,不但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對可作為博士研究生及課題申報人員的參考資料。
本書從譯介、語言、詩體、觀念等層面,深入論析了現(xiàn)代抒情詩中“敘事性”的發(fā)生機制,具體呈現(xiàn)了現(xiàn)代抒情詩人在敘事性詩學實踐中的多元繁雜面目。在此基礎上,從抒情主體的敘事性話語、情事互動等層面,對敘事性的詩學形態(tài)——情境美學展開了理論上的探析。通過追溯“敘事性”的歷史演變,重繪了現(xiàn)代抒情詩表意版圖的變化,彰顯了“敘事性”在現(xiàn)
本書分上、下篇,上篇從意象本質(zhì)論、意象功能論、意象生成論和意象鑒賞論等方面探論;下篇擷取聞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食指、舒婷、于堅、戈麥、昌耀、余光中等十余位詩人的詩作進行系統(tǒng)的意象闡釋,并就七月詩派和九葉詩人、顧城和海子等詩歌現(xiàn)象和詩人詩作加以比較分析。既有理論層面的整合和論析,又有實踐層面的文本解讀,在承接古
《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優(yōu)勢學科主辦,旨在反映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狀況及其前沿動態(tài)的專業(yè)學術刊物,設有特稿、筆談、書評、訪談、專題評論、前沿綜述、會議紀要、項目動態(tài)、論點匯編、新資料、特藏文獻等欄目。本書是第三輯,分為特稿、文學所記憶、前沿觀察、明清文學叢稿、資料索引五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