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續(xù)修文山縣志》點注是關于云南省文山州原文山縣地區(qū)(相當于今天文山市及硯山縣部分地區(qū))的一部地方綜合文獻。記事年限上起清道光八年(1828年),下迄民國二十年(1931年)!睹駠<續(xù)修文山縣志>點注》輯錄圖像、建置、山川、賦役、官制、學校、人物、戎政、風俗、藝文10個方面的資料,共八卷;而現(xiàn)有書稿中大致缺少了山川、人物、戎政等方面的內容,共六卷。雖不完整,但仍保存了清末至民國時期文山縣政治、經(jīng)濟、社會等方面的基本資料。
總目錄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缺失)
第六卷(缺失)
第七卷
第八卷
《民國<續(xù)修文山縣志>點注》:
喪祭
喪禮。若祖父母、父母之亡故者,子孫親視含殮棺木與衣物,視家之有無而定。三日設孝堂,親朋往吊,皆得留宴。開吊之先一日,親朋賻議亦有定式,親家則以羊、豕等物往祭。是日,宴賓至有數(shù)百席者。次日發(fā)引,親朋送葬,至親執(zhí)佛至郊外止,是日,又宴一日。展奠先一日,迎請鄉(xiāng)里重望之人題書木,主持以大賓之禮,至斬衰期皆遵常制之,春秋辦掃以時食薦享,猶有古訓遺意。世風日靡,宴客至有一二百席者,前后至四五日。風俗改良會成立,人死三日,親朋往吊不設宴,發(fā)引準宴一日,不得過十五席,禁用海味,孝服非女、婿不發(fā),祭不得用羊、豕,帳不得用綢緞,合立規(guī)定,廣布城鄉(xiāng),反奢為儉,胥賴良有司之力以丕變具俗焉。
按:上列婚喪皆指漢族而言,至若夷族以儂人為眾,次土僚、猓玀、仆拉、苗子、擺夷等族,習尚各有不同。照《府志》載,余族多散居馬關、西疇、靖邊等屬,文山不常有,即有而族亦微矣。
依族,相傳儂智高后裔。文山各鄉(xiāng)均有,惟江那鎮(zhèn)占人數(shù)十之八。性狡好奢,男女勤耕種,喜樓居,無椅凳,席地而坐,脫屐梯下始登樓。男子衣服與漢近,多短裝;婦女頭纏青布巾,短衣長裙,有時以裙作大結于股際如獅尾,田中曲身栽插時,自謂遠望如獅。婚姻通媒,有歌唱愛慕而后通父母,議財禮。迎娶日,女家以十數(shù)女伴同新婦到夫家,住宿一宵仍與女友歸,迨栽獲日方至夫家工作,首胎后方住家。親死亦棺,素食麻衣、土巫擇期安葬,不拘月日,歲終服除。病不服藥,惟知祭鬼占卦以定吉兇。近亦知設學教育子女,衣服亦漸與漢化。每年五月三十過小年,六月三十過大年,先期染紅飯獻祖先。
土僚,有平頭、搭頭,喜種水田。男與漢人衣服相近,多短裝,色尚青。平頭僚婦女以方帕籠首,短衣長裙,裙提一角斜掛衣前,后以五色碎錦簇成方補,補下銀泡銀鈴,行路聲四方如環(huán)佩唱。搭頭僚婦女以長布折跌盤旋頂際,衣裙亦如平頭提角斜掛,無補。二僚語言微異,婚娶亦媒。喜日,新婦同女伴十數(shù)人至夫家,成禮后新婦同女伴在牛廄內宿一宵而回,栽種日年來夫家兩次,頭產后方住家。喪知棺殮掩埋,親朋宴會一日。每年舊歷二月初一日起禁止工作三日,謂之過小年。病多問卦,宰殺豬雞不惜。近亦知重教育,各村多有設小學校者。
仆拉,分黑、白二種,語言微異,黑種尚青,白種為白,性樸野,多山居,不事詩書。親死亦棺殮,聚家為孝子三五日,親者各以飯一籮,一酒一雞敬獻。發(fā)引先一日,將牛宰殺,巫者率家人繞牛數(shù)周,行跪拜禮,口誦有詞,仍率子進喪房。迨柩行半途,女婿與女路祭,獻上糕菜,手執(zhí)竹帚刷棺,謂之驅蠅;閼{歌唱,亦產首胎后方住家。
苗族,有白、花、青、紅四種,語言稍別,即《府志》載母雞。性兇猛如黠獸,出入常挾槍弩,半以獵獸為生活,好種山地,二三年即遷徙。婚則幼小即娶,同牧牛,及長,始成夫婦。親故,擇地安埋,不講堪輿,但手持木棒,仰天默告,向空拋去,落于地下,棒指東葬向東,棒西向西。凡婚喪先占卦,卦吉則行,否則即止。不事詩書。每至春正月有踩山之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