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黑鶴親近大自然動物小說》作者通過細(xì)致的觀察,用生動的文筆,描寫了大草原上離奇跌宕的故事情節(jié),字里行間彌漫著濃厚的大自然氣息,無論是寫其其格老人喂狼、姐姐保護丹頂鶴還是寫巨大的野牦牛、小小的母兔、獾等,都突出了一個“愛”字,人對動物的愛,動物對人的信任和愛,動物對兒女的愛等等。
讀黑鶴的動物小說,親近大自然,熱愛動物朋友,敬畏生命。
黑鶴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xué)獎;
冰心兒童文學(xué)新作獎大獎;
臺灣“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等。
有多部作品譯介到國外。
格日勒其木格·黑鶴,蒙古族。身高190cm,業(yè)余籃球運動員,中國原生猛犬研究者,F(xiàn)居黑龍江,飼有高加索牧羊犬、中亞牧羊犬、威斯拉犬等大型猛犬,每年會抽出一兩個月,帶著他的獵犬,在北方廣袤的森林和草地間游歷。他的作品多涉及草地和動物題材。出版《黑焰》《鬼狗》《馴鹿之國》《狼獾河》《黑狗哈拉諾亥》《黃昏夜鷹》《叼狼》等作品。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xué)獎、冰心圖書獎大獎,臺灣“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等。有多部作品譯介到國外。
《黑鶴親近大自然動物小說 獾》:
今天早晨,他們吃過早飯,就騎著馬開始趕路。
那時,這座沙山還是草原地平線上一個朦朧的綠影。
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站在沙山下了。
疤臉催著馬繞著沙山游走了一圈,立刻就選擇了一個位置。
那像是沙山的一道裂隙,不斷的雨水沖刷使這道裂隙越來越大,這倒像是沙山的一道開口。
疤臉坐在馬上,只掃了一眼,就翻身下馬,拴了馬之后向沙山上走去。
孩子也拴了馬,跟在后面。他知道,疤頭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些東西就是天生的,疤頭就是那種注定了會挖獾的人,整片草原,他騎著馬,會突然間決定向某個方向走去,而在他指定的地方,總是可以捕到獾的。
孩子拎著鐵鍬,跟在疤頭的后面。
疤臉并沒有走出多遠(yuǎn),沙山上稀疏地生長著一些像狼毒之類的蒿草,松軟而易滑動,走起來非常費力。
走在前面的疤頭停住了,扛著鐵鍬和鐵棒的孩子喘息著放下了身上的重物。
在沙山下是看不到這個洞穴的,洞挖在半山腰,孩子無法想象那洞穴的規(guī)模,因為從洞中掏出來的土幾乎堆成了一個將近兩米高的土坡,而洞口就開在坡頂。
整個秋天,孩子已經(jīng)和疤頭走遍了草原,挖了十幾個獾洞,這樣大的洞還是第一次見到。
這也許這是獾幾代經(jīng)營的結(jié)果。
疤頭呆呆地在這洞口站了好久,隨后似乎是突然醒悟過來,他掏出煙來,點燃之后猛地吸了幾口,那煙就被這種野蠻的吸法吸到盡頭,他又將煙狠狠地擲在地上,重重地踩上去,直到將煙蒂踩入沙中。
疤頭從袋子里取出每次必用的物件,一個比成年人的拳頭略大的鐵絲編織的球,鐵絲上連著一根十幾米長的鋼絲。這是疤頭自己發(fā)明的物件。
他將這個鐵絲球探進(jìn)洞里,然后不斷地把鋼絲伸進(jìn)去,于是鐵絲球就被送進(jìn)了洞的最深處。鋼絲柔韌而堅挺,可以毫不費力地在曲折的洞里隨著洞勢拐彎,直到洞底。
孩子想這一定是一個深得不可思議的洞,十幾米長的鋼絲竟然全部伸進(jìn)洞里之后仍然沒有探到洞的盡頭。在孩子的印象里,他們挖過的最深的洞也沒有用掉一半長的鋼絲。
這也出乎疤頭的預(yù)料,他低低地咒罵一聲,慢慢地收回鋼絲。
在鋼絲全部收回之后,那只鐵絲球露了出來。
疤頭拾起鐵絲球,結(jié)果令他非常滿意——鐵絲球上掛著幾根雜草,而其中的一些還泛著綠意。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還沒有被拋棄的洞,里面一定有貨。
疤頭拎著一把鐵鍬在沙山上來回奔忙,他在填堵一個個洞口。
孩子累了,騎馬的時間太久了。他坐在洞口靠著沙堆躺下,望著遙遠(yuǎn)天空中乘著氣流慢慢地向上飛升的雕發(fā)呆,那只雕像一片飄升的樹葉,一圈圈地緩慢盤旋著越升越高。
后來,孩子看不到它了,它已經(jīng)融化在藍(lán)天里了。
身后的沙地被陽光曬得發(fā)燙,像一頭正緩緩釋放自己體溫的巨獸,孩子在后背泛起的溫暖的熨燙下慢慢地生起了困意。
孩子幾乎剛剛睡著,感覺炙烤著全身的暖洋洋的陽光突然不見了。
他睜開眼睛,一片壓得很低的云團正緩緩地滑過草原,在草地上留下巨大的陰影。
風(fēng)很快將這片云吹開了,陽光重又照射在大地上,暖意重新回到孩子的身上。就在他打算再次閉上眼睛小憩時,突然感覺到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一定是有什么地方發(fā)生了變化,在他的視野中多了什么。
孩子幾乎沒動,剛剛泛起的睡意讓他的感覺有些遲鈍。
不過,他終于明白是哪里發(fā)生了變化。
剛才,獾洞洞口一直是黑漆漆的,現(xiàn)在,在孩子的視野城似乎多了什么,洞口的色彩似乎發(fā)生了變化。在那個洞口,正探出一頭獾渾圓的頭顱,它并沒有注意到孩子,也許,剛才突然伸進(jìn)洞里的鐵絲球侵?jǐn)_了它的好夢,它終于沒有克制住自己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出來探個究竟。對于野生物動物來說,好奇心從來與警惕都是相對的兩極,好奇心往往讓它們葬送性命,而對即使是一絲變味的風(fēng)都會望風(fēng)而逃的警惕卻可以讓它們在生存的道路上走得更遠(yuǎn)。
這是一只還沒有成年的年輕的獾。
盡管整個秋天孩子都跟著疤頭在草原上捕獾,但其實他幾乎一次也沒有看到一頭干凈的充滿生命力的獾。每次看到它們的時候,都是已經(jīng)被疤頭打斷了脖子軟軟塌塌地癱在地上看不出形狀的一團,被血污染了皮毛。
有時疤頭用力過猛,鐵棒劃破獾的肚腹,甚至露出胃里的內(nèi)容物。
噢,它頭上的三道白色縱紋如此潔凈,而那位于身體最前端的黑色的鼻頭更顯得可愛,它輕輕地蠕動著,探索分析著洞外空氣中陌生的氣味。
孩子一動不敢動,生怕驚動了這個小動物。
獾,原來也是可愛的。孩子想。
但它倏忽間消失了,似乎根本就沒有在洞口出現(xiàn)過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