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儒家碑刻文獻輯錄(第1輯)》所收錄碑刻一律按朝代先后排列。每則碑刻首先對其存在形態(tài)、歷代著錄作詳細描述,再次詳錄其碑文,并標點、注釋,再次以碑文內(nèi)容為中心,論說此碑的前因后果。
前言
凡例
五鳳二年魯孝王刻石
居攝二年上谷府卿墳壇刻石
永興元年乙瑛置守廟百石卒史碑
建寧二年史晨前後碑
東漢元圣殿周公負康圖刻字
考盤澗刻石
神龜二年魏兗州賈使君之碑
大業(yè)七年修孔子廟之碑
開元七年魯孔夫子廟碑
天實年間羊荊璧墓志銘
咸通十年文宣王廟記
淳化二年文宣王記碑
景德三年敕修文宣王廟碑
大中祥符元年文憲王贊碑
金孔宗愿墓碣
大德三年闕里廟之學記碑
大德十一年加封孔子制詔碑
至大元年皇妹大長公主祭孔廟碑
泰定四年皇姊大長公主降香碑
元統(tǒng)二年加封顏子父母制詞碑
後至元二年修理曲阜啟圣林廟碑
後至元五年尼山書院碑銘
至正十四年尼山大成殿增塑四配享記碑
至正十七年復手植檜銘碑
朱元璋輿孔克堅、孔希學對話碑
洪武十年吉昌謁林廟記碣
洪武十七年劉修謁林廟詩碣
洪武二十一年俞漢彰祭少昊碑
永樂十六年重建尼山廟記
洪熙元年李昶祭少昊碑
成化四年御制重修孔子廟碑
成化十三年孔燮祭少昊碑
成化十九年孔饔祭少昊碑
弘治六年闕里孔氏報本之碑
弘治十二年李杰書廟陵手植檜詩碑
弘治十七年御制重建闕里孔子廟碑
弘治十七年重建闕里孔子廟圖序碑
弘治十八年李東陽詩禮堂銘刻石
弘治十八年李東陽金絲堂銘
嘉靖元年吏部尚書石琺致祭碑
嘉靖三年經(jīng)天緯地石坊題字
嘉靖四年城闕里記碑
嘉靖十三年李道芳祭少昊碑
嘉靖十六年許思臣祭少昊碑
嘉靖十九年孔公玨祭少昊碑
萬歷五年王藻謁廟詩碣
萬歷十八年鍾化民致祭啟圣公碑
萬歷四十六年兗州府為保顏氏宗族碑
康熙十五年馬汝驥祭少昊碑
康熙二十一年宋文運祭少昊碑
康熙二十三年御題萬世師表刻石
康熙三十年張云翼謁孔廟碑
康熙三十二年御制重修闕里孔子廟碑
康熙五十八年張廷玉祭少昊碑
雍正八年大清皇帝御制重修至圣先師孔子廟碑
乾隆十年重浚洙水碑記
乾隆十四年御制金川太學告成碑
乾隆十五年遣鴻臚寺卿吳應(yīng)枚致祭碑
乾隆十七年遣鴻臚寺卿儲麟趾致祭碑
乾隆二十年御制平定準噶爾告成太學碑
乾隆三十六年孔繼汾自作墓志銘
乾隆五十九年百戶姜君墓志碑
嘉慶六年葺修大成殿記碑
嘉慶二十二年重立免差徭碑
道光十八年碑院記謁
民國十四年重修尼山圣廟之碑
民國二十年孔厚庵德行碑
《曲阜儒家碑刻文獻輯錄(第1輯)》:
巡按地方時的職責:第一,糾核地方文武百官。“凡在外有司,擾害賢良,貪贓壞法,致令田里荒蕪,民人受害,體訪得實,具奏提問”(《明史,職官志二》)。凡巡按御史訪查出有違法失職情節(jié)的官員,五品以上指明實跡參核,由皇帝作出裁決;六品以下貪酷顯著者就便拿問。第二,薦舉人才。巡按在監(jiān)察地方時還負有發(fā)現(xiàn)人才以及舉賢薦能的責任和使命。洪武二十六年(1383)制定的監(jiān)察御史《出巡事宜》規(guī)定,巡按凡到地方“體知有司等官守法奉公、廉能昭著者,隨即舉奏”。第三,斷理冤獄。斷理冤獄是明代巡按地方的一項重要任務(wù)。《出巡事宜》規(guī)定,監(jiān)察御史“凡至按臨處所,先將罪囚審錄”。復核以結(jié)案件,然后受理訴訟。第四,販濟災荒,興利革弊。巡按在視察地方時,有向皇帝報告災情及販濟災民的責任。第五,督查倉庫、稅糧、戶口、均平賦役。巡按到地方,須督查地方官盤點倉庫。各府要歲辦稅糧、諸色課程各項數(shù)目開報,并將現(xiàn)在庫存錢糧等物,分列上年舊管,今歲收除、實在備細數(shù)目同官吏結(jié)罪文狀繳報。如有損壞即便修理,并設(shè)法防范庫吏作弊。此外還要了勘籍定戶口,分為城市、鄉(xiāng)都、舊管、收除、實在、增減數(shù)字等。第六,督修農(nóng)田水利及公共設(shè)施。凡有荒閑土地的州縣,巡按必須責成該官吏召民開墾,并將每年開墾田數(shù)繳報。農(nóng)田水利,如岸、壩等;公共建筑,如橋梁、道路、倉庫、房屋等,巡按都要親自查勘。如有損壞,必須督促及時修理。第七,檢查學校教育。明代規(guī)定巡按到地方時,有檢查學校的義務(wù),如遇學校損壞,就應(yīng)督促當?shù)毓賳T修繕完備。并要延請明師,教訓生徒,并要辦學校師生員額造冊上報朝廷。第八,存恤孤老,旌表孝義。巡按出巡到地方,對鰥、寡、孤、獨生活無法自理者,要責成府州縣收入養(yǎng)濟院,按月支給衣糧,加以贍養(y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