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基本原則、工作布局和重點任務。這三次會議和三個光輝文件,精神高度一致、內容相輔相成,是當代中國法治建設與理論探索的重大突破,揭開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新篇章,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從此迎來了法治新時代。
只有建成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推行良法善治,才能實現(xiàn)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目標;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xiàn)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才能在國家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法治建設歷經了三個階段:1978-1996年,民主法制恢復建設階段;1997-2011年,依法治國方略確立和社會主義法治初步發(fā)展的新階段;2012年黨的十八大之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新時期。
中國法制改革與建設的模式性特征,可以概括為共產黨領導下各機構部門分工負責的協(xié)商型法治,黨和政府自上而下推進的權力主導型法治,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蘇聯(lián)法律文化、西方現(xiàn)代法律文化和改革開放中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文化相結合的混合型法治,“一國兩制三法系四法域”的開放型法治,強調理性主義目標規(guī)劃的建構型法治,先易后難小步快跑的漸進型法治,注重試驗總結經驗的學習型法治,追求公平正義與社會和諧的社會主義法治八個方面。
比較中西方法律文化和法治模式,回顧中國法治現(xiàn)代化的曲折歷程,總結法律制度與實踐的歷時性智慧。從實證考察和理論歸納之雙重視角,總結中國法治的模式特征,提出從實然的“中國法治”前進到應然的“法治中國”的前瞻性結論。
從1978年年底至今,中國共產黨推行的改革開放已經38年了,在這個嶄新的時期,中國的法治發(fā)展同經濟社會領域一樣,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梢哉f盡享“后發(fā)”優(yōu)勢,創(chuàng)造了“中國奇跡”。在此之際,回顧法制改革的不平凡歷程,總結法治中國建設的模式特征,反思從實然的“中國法治”前進到應然的“法治中國”過程中的困難與挑戰(zhàn),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戰(zhàn)略性前瞻,最終建成既體現(xiàn)人類民主法治價值又具有中國歷史文化特色,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良法)和治理能力(善治)現(xiàn)代化,無疑有著十分突出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法治在中國的理論價值
法治是一個偉大的名詞。
法治是人類文明演進的制度成果,凝結了全人類而不只是西方自由主義智慧。它是迄今人類為馴服政治國家權力所找到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正是借助于民主和法治,人類政治文明才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法治是人類走向未來的自由標尺,體現(xiàn)了人類共識和價值理念。根據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的經典論述,“法治”包括兩重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本同F(xiàn)代社會來說,法治內在蘊含著人民主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力受到有效制約等價值理念,并通過立法、執(zhí)法、司法以及人權保障等諸方面的相關制度設計展現(xiàn)出來。這種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法治,就是“良法之治”。
法治是維護公平正義、實現(xiàn)經濟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本治國方略,是我國治國理政經驗和教訓的總結,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關鍵,就是依法善治,即把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貫穿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建設之中,從上到下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法律文化,樹立堅定的法律信仰、法律意志,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體系,不斷促進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實現(xiàn)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xiàn)代化建設目標。
人民共和國治國理論的探索,是圍繞著科學、民主、人權、法治這些基本范疇展開的。作為人類進步發(fā)展的價值追求,科學、民主、人權、法治彼此聯(lián)系、不可分開。要科學就得講民主,要民主就得講人權,要人權就得講法治,這似乎是人類社會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前進的必由之路,但是這條道路的具體形態(tài),在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民族和國度是不相同的,甚至是很不相同的,人們必須經過反復的實踐探索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論模式和具體的現(xiàn)實途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艱苦斗爭取得了政權,又經過新中國成立后的艱辛實踐和探索,終于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這就是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真學習和實踐科學發(fā)展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民主與依法治國的辯證統(tǒng)一。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理論的核心,也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的精髓。
馮玉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甘肅政法學院“飛天學者”特聘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日本一橋大學法學院高級訪問學者,F(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律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朝陽法學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法治評估中心執(zhí)行主任、法學院法律碩士教研中心主任、“孔子新漢學計劃”中方指導教授、《朝陽法律評論》主編。2011年度教育部“2011年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兼任中國立法學研究會秘書長,北京市政府立法工作法律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和國家宗教局特聘專家,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中國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迄今已出版學術專著7部、譯著4部,主編教材和論文集6部;在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40余篇,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社科重大課題和教育部、司法部重點課題。參加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參加全國人大法工委、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教育部、司法部、中國法學會重要文件的撰寫。在法學理論、法律經濟學、立法學、比較法學和宗教法治研究領域有廣泛學術影響。
第一章 中國法治的現(xiàn)代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法制現(xiàn)代化與發(fā)展理論
一、法制現(xiàn)代化釋義
二、法制現(xiàn)代化的基本模式
三、法治意識形態(tài)的時空敘事
第二節(jié) 中國法治發(fā)展的歷史道路及其特征
一、中國現(xiàn)代法制的起步
二、中國法治的現(xiàn)代發(fā)展及其特征
第三節(jié) 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治的發(fā)展
一、社會主義法治的恢復建設期(1978-1996年)
二、社會主義法治的快速發(fā)展期(1997-2011年)
三、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期(2012- )
四、新時期法治發(fā)展的必然性分析
第二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與法治體系
第一節(jié) 法治靠得住
一、人治好還是法治好
二、從法制到法治
第二節(jié)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一、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法治的根本制度保障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法治的行動指南
第三節(jié)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一、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
二、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三、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五、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
第四節(jié) 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
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
二、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三、實現(xiàn)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三章 中西法律文化比較
第一節(jié) 中國文明的特質與中華法系
一、中國文明的特質
二、中華法系的形成
三、中華法系的特征及影響
第二節(jié) 道德、法律、宗教三元互補與社會和諧穩(wěn)定
一、基本范疇
二、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三、法律(國法)與宗教(教規(guī))的關系
四、法律道德宗教三元互補、內在聯(lián)系的社會穩(wěn)定結構
第三節(jié) 儒釋道思想影響下的中國法律文化
一、“出禮入刑”“德主刑輔”的國家治理模式
……
第四章 中西法治模式比較
第五章 中國法治的模式特征和法治中國的實現(xiàn)
《法治中國:中西比較與道路模式》: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最終還是要靠人來實施。法治的實施和監(jiān)督不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在不同的保障條件下,法律規(guī)范和法律實施與監(jiān)督體系的運行與實踐效果必然會不盡一致甚至存在根本差異。法治保障體系嚴謹、強大有力、方向正確,則法治實施健康有序、成效顯著;保障無力甚至缺少保障,法律制度便難以為繼,不可能高效率地運行,更不可能達到預期的制度效果。所以,不僅要有一整套法治保障制度,還要確保法治保障體系強效而有力。
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是依法治國的標志,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依托。近些年來,我國法治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法治保障體制機制的部門化、行政化,人財物保障體制的“分灶”固化,進而滋生執(zhí)法司法領域的人情案、金錢案,損害了法治威信。執(zhí)法司法保障的低職業(yè)化現(xiàn)象較為明顯,尤其是執(zhí)法司法人員的準入、遴選、晉升、轉任機制不健全,形成職業(yè)保障規(guī)則不公平、機會不公平、起點不公平,“驅逐人才”。
法治保障體系是由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組織保障、能力保障、體制保障和履職保障以及實踐運行保障構成的統(tǒng)一體。其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確保法治建設的根本政治保障,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根本思想保障,切實提高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是法治隊伍保障的關鍵,而體制制度保障更具有根本性、長遠性和全局性。行政執(zhí)法體制的優(yōu)化、司法體制的改革、社會治理體制的形成和依法執(zhí)政體制的完善,都為法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構建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利益相關主體的沖突與磨合,亟需增強理念認同,對制約法治保障體系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必須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逐一解決。
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堅強政治保障。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具有歷史合法性和現(xiàn)實合法性,是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而賦予其法律合法性。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最根本保證,是法治保障體系的首要內容。一方面,沒有黨的領導,法治事業(yè)就失去了主心骨,就會走入歧途和邪路,甚至引發(fā)混亂和失控,不僅無法實施法治,更會損害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全局性、整體性事業(yè),只有依靠中國共產黨發(fā)揮統(tǒng)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作用,才能破除固有障礙,不斷將法治事業(yè)推向前進。只有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才能充分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真正把人民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有序推進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各級黨委要切實加強對依法治國的領導,提高依法執(zhí)政的能力和水平,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組織和人才保障。治國經邦,人才為先。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yè)務工作能力、職業(yè)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障!睘榇,我們在法治教育方面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端正政治立場,強化職業(yè)操守,夯實專業(yè)知識。在法律職業(yè)保障方面要尊重司法規(guī)律,捍衛(wèi)和維護職業(yè)的嚴肅性和神圣性。科學合理確定法官、檢察官名額并切實提供財政物質保障,穩(wěn)定司法隊伍。通過保障律師依法行使職業(yè)權利,發(fā)揮律師隊伍作為依法治國重要力量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深化律師制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