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ⅲ焊劫浀氖仲~有黃色和藍色兩個版本,隨機贈送。)
1.做好筆記,能幫我們積累經驗,提升效率
記筆記,可以幫你規(guī)劃人生、計劃工作、整理生活,讓你去做人生中更重要的事,讓你的效率提升100%。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那種只憑記憶而不記錄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我們可以不斷地記錄,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而避免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2.做好筆記,能讓創(chuàng)意之泉不斷噴涌
通過記筆記,能夠幫我們記錄生活中隨時迸發(fā)出的一些新鮮想法,或是一些新點子,不至于讓這些轉瞬即逝的靈感消失。
3.做好筆記,能幫我們找回屬于自己的時間,無壓工作,快樂生活
白天,很多人都會面對一大堆需要處理的文件和資料,沉重的工作壓力讓生活變得雜亂無章。而做好筆記,能幫助我們管理、規(guī)劃好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從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暢快淋漓。
4.做好筆記,讓我們的大腦解放,輕裝上陣
筆記一份好的筆記,能幫助我們規(guī)劃人生、計劃工作、整理生活,進而讓放空的大腦可以自由思考,去做人生中更重要的事。
5.不會做筆記,你就成不了職場精英
很多職場精英都特別善于記筆記,而他們的筆記通常是:框架條理清晰、準確抓取重點、直擊關鍵要害,并且讀后讓人難以忘記。因此,記好筆記對于提高工作效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6.學會技巧與效率兼?zhèn)涞挠浌P記方法,讓你的筆記每一次都比之前的做得更好。
7.記筆記,是學習和生活中的一項核心技能。無論你是學生、律師、秘書、作家,還是企業(yè)管理者,筆記都是你非常得力的助手。
8.是知識的積累,也是生活的態(tài)度。幫你拾遺補缺,幫你記憶優(yōu)化,幫你輔助記憶,幫你巧記妙用,幫你萬物互聯。
9.種類繁多的記筆記方法,實用高效的記憶儲存技巧 ,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筆記記錄、資料收集、筆記整理等方面的經驗。有效的大腦思維整理,理順工作程序,提升工作效率,讓生活、學習、工作變得輕松愉快。
達芬奇被譽為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現今保存下來的筆記手稿大約有6000頁,愛因斯坦曾說,如果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在當時就發(fā)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我國李時珍踏遍祖國名山大川,記下了千萬字的筆記,終成《本草綱目》,為人類醫(yī)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馬克思閱讀了1500多種書籍,留下了100多本讀書筆記,完成了震驚世界的巨著——《資本論》……
人類歷史發(fā)展到今天,留下的筆記故事不勝枚舉。令人驚嘆的故事背后,是他們勤于觀察、堅持記筆記的精神。時代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人類邁進萬物互聯時代記筆記似乎正離我們遠去。
現今,生活與工作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讓人們感覺到學習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生活變得越來越累“沒有時間!“我太累了!”已經成了人們的口頭禪,就像我們拋棄了記筆記那樣,生活也正在“拋棄”我們。正像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校長周玉說的那樣,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忘記記筆記,意味著一種習慣、一種修養(yǎng)、一種文化的漸行漸遠。
就在我們忙忙碌碌過著每一天,對記筆記不屑一顧的時候,許多優(yōu)秀的企業(yè)和團隊,已經悄然將筆記運用到了企業(yè)管理、團隊管理中。因為,筆記在提高工作效率、激發(fā)員工創(chuàng)意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筆記用它獨有的方式讓學習和工作變得更高效,讓心沉淀下來,讓生活從容起來。記筆記將成為這個時代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這個時代也將賦予記筆記新的意義,不要讓不會記筆記害了你!
本書立足提高學習、工作及生活效率,綜合古今中外記筆記的經驗與技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全書圖文并茂,從時間管理、生活筆記、學習筆記、工作筆記、數字筆記、旅行筆記等諸多方面入手,加入了名人趣事、真實案例、創(chuàng)意涂鴉、云端技巧等元素,用多變的筆記風格為讀者呈現出筆記的魅力。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記筆記的愛好者,都能從本書中獲取有益的知識和技巧。
任何技巧與方法都以堅持和習慣為依托,不去執(zhí)行,一切都是空談。因此,與其他相關類圖書不同的是,本書更注重習慣的養(yǎng)成。將西方的實用筆記記法、日本流行的手賬記法,融入我國悠久的筆記傳統中,形成更適合中國人記錄習慣的先進理念和簡潔實用的筆記技巧。通過輕松明快的語言,把筆記的技巧、方法與圖文融為一體,結構精嚴縝密,筆觸輕松有趣,別具一格。
如果你是一位上班族,面對一大堆要處理的文件、資料,每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沉重的壓力與責任讓生活雜亂無章;又或者你是一位學子,正對著一大堆學習資料發(fā)愁,不知從哪里下手。如果你正處于其中一種狀態(tài),不妨在百忙之中抽出些許時間來閱讀本書,開始試著重拾記筆記的習慣,相信你的生活狀態(tài)很快就會得到改善。
世間沒有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本書也不是萬能的法寶。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堅持下去,并養(yǎng)成有計劃的工作和生活習慣,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讓你的時間形成良性循環(huán)。由于筆者的水平和經驗所限,本書難免有疏漏之處,也在這里敬請諸位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第一章
筆記是智慧的積累,也是生活的態(tài)度
在這個數據化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多樣,速度也更加快捷,記筆記的習慣也逐漸離我們遠去。那么,記筆記在數據化時代,是否還有意義?紙和筆與數字筆記,哪個更適合這個時代?本章就帶讀者朋友探討一下關于“記筆記”在這個時代存在的意義和必要性。
拾遺補闕,記好筆記是一種智慧
筆記不只是一種工具,記筆記不僅能拾遺補闕,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還能鍛煉自己的思維。記筆記容易,記好筆記卻不容易,記好筆記可以體現一個人的修養(yǎng),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智慧。
魯迅說“用筆記本一方面把重要的記下來,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我不同意書里的講法,可以寫上一段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意思!
記筆記是學習和工作中完成知識與經驗積累的重要方式,必須做到從思想上真正重視起來,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如果抱著記不記無所謂的想法,高興就記一點,不高興就不記,那么筆記就無法實現它自身的價值,也就不能用來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了。
小張是一位普通農民。十幾年前,由于家庭原因,他高中畢業(yè)后就回家務農。但是,小張對知識十分渴望,他經常利用閑暇時間讀書、看報,并將精彩的內容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做筆記的好習慣。
栽種櫻桃樹在當地剛剛興起時,小張看到別人家栽種的果樹,大多數都是梨樹、蘋果樹、桃樹等,他覺得,栽種櫻桃樹很可能是一條致富的好門路。但是,從來沒有接觸過櫻桃樹栽種的他,對櫻桃樹的習性和栽種技術一無所知。
這并沒有打消小張的念頭,他積極查閱資料,農閑時就泡在圖書館里,用了半年時間,他將涉及櫻桃樹栽種方面的書籍幾乎都翻閱了一遍,并記錄了本關于櫻桃樹栽種的筆記,內容包括櫻桃樹栽種的知識和應該注意的事項等。
小張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于讓栽種的櫻桃樹茁壯地成長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有新的問題出現,小張依然堅持查閱資料,并將這些新問題和解決方法全部用記筆記的方式記錄下來。
經過十幾年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櫻桃樹栽種已經為他創(chuàng)造了不菲的收益。十幾年里,小張一直保持著讀書、記筆記的習慣,還將自己的筆記分享給栽種櫻桃樹的村民,與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
記筆記是一個好習慣,好習慣需要堅持才能養(yǎng)成。筆記本不需要很華麗,但一定要便于攜帶,因為你隨時都可能需要記點什么。案例中,小張通過記筆記完成了知識的積累,實現了夢想,并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對于人生而言,記好筆記,本身就是一種智慧。
巧記妙用
記筆記會讓人的學習更加主動,也是讓人全身心投入學習的良方。平時,可以將生活、學習以及工作中的重要信息記錄下來,可以記在本子上、平板電腦里、筆記本電腦里,甚至智能手機中。利用閑暇時間,將這些信息整理合并,你會發(fā)現,在這個整理的過程中,你已經開始理解并消化這些信息以及所關聯的知識了。
筆記能喚醒大腦記憶,增強知識回顧的效率,有助于加深記憶。所以,從現在開始,拿起筆也好,用智能產品也好,每天堅持記筆記吧。它可以是讀書筆記,也可以是生活瑣碎,只要每天堅持記錄,你的人生必然會發(fā)生改變。
舉一反三
《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修”貫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不斷完善自我,在實踐中完成積累。學會記筆記,并持之以恒,何嘗不是一種修行?讓記筆記成為你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就會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培養(yǎng)堅韌不拔的性格,塑造為人處世的優(yōu)秀能力,拾遺補闕,積累人生的智慧。
延伸閱讀
堅持才能成功
Facebook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曾出席過一個會議,與一些年輕企業(yè)家分享創(chuàng)業(yè)歷程。會議現場的所有人都在專注地聆聽,只有兩個人在邊聽邊記筆記,而硅谷傳奇人物——羅恩·康韋就是其中之一。
無論何時,學習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筆記就是整個學習過程中完成知識和經驗積累的絕佳工具。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睙o論是“時習之”還是“溫故知新”,無論你是學生還是上班族,記好筆記都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一項核心技能,只要堅持記筆記,就不會白做功。
點滴積累,筆記讓知識匯成海洋
記筆記是由微小到偉大的點滴積累之路,也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蛻變過程,必須要有“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精神。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不學會記筆記,就像“熊瞎子掰玉米”,學多少扔多少。
《荀子》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狈e累知識是學習、工作、研究等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也是通往成功的階梯,能不能做好筆記,就如同能否將自己通向成功的階梯壘得牢實。古今中外,大凡成功人士,都非常重視知識積累,有著記筆記的良好習慣。
李時珍從小就閱讀了大量醫(yī)書,并且對經史百家、方志類書也都廣泛涉獵。在太醫(yī)院任職期間,他通過對國內外藥材的仔細觀察,將這些藥材的形態(tài)、特性、產地都一一詳細記錄。李時珍在閱讀古典醫(yī)藥書籍的過程中,發(fā)現其中存在許多謬誤,這讓他下定決心要重新編撰一部本草書籍。
于是,李時珍認真研讀《內經《傷寒論《本草經》等醫(yī)學書籍,邊讀邊做記錄,將書中哪些對、哪些錯、哪些還有待驗證等,都一一記錄了下來,并將地理、歷史、文學典籍中有關醫(yī)學方面的知識,都進行了反復推敲,做成了詳細的筆記。
有一次,李時珍投宿在一個驛站,看到幾位趕車的馬夫正圍著一個小鍋,喝著連根帶葉煮在一起的野草湯,便上前詢問。一位馬夫告訴他“我們趕車人,經年累月地在外跑,損傷筋骨是常有的事兒。把這藥草煮成湯喝,就能舒筋活血!崩顣r珍立即將這種名叫“鼓子花”的藥草記錄下來,同時他也意識到,要想編撰一部新的本草典籍,還必須要實踐,光憑讀書是無法完成的。
為此,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近三十多年時間里,他的足跡遍及名山大川,參閱了八百多部書籍,請教了上萬人,累積記錄下了幾百萬字的單方和筆記。李時珍將自己搜集的資料去偽存真,編輯整理,終于編纂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中藥學巨著《本草綱目》。這本書目前已經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傳。
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及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搜集各種資料,從點滴開始積累,將這些資料記成筆記。這些筆記可以是簡單的摘錄、會議記錄,也可以是自己的見解或生活感悟等。
許多人對這些零散、微不足道的資料不屑一顧。但是,零散的知識點就像萬里長城上的一塊磚,只要這些“磚”積累到一定數量,一旦我們需要時,將它們組織起來,就能搭建出屬于自己的“萬里長城”,使之完成從量到質的蛻變。
巧記妙用
從點滴進行積累,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無法突擊完成。我們可以隨身攜帶一些空白便箋,這樣我們無論是聽演講、到書店看書,還是看電影時,都可以隨時記下我們所需要的東西,非常便捷。
不要小看這些便箋,如果每天寫8~10張,一年下來可就是幾千張,用不了幾年,我們就可以擁有上萬張記滿知識點的便箋了。如果每張便箋上有一百個字,那我們就擁有了上百萬字的資料。所以說,心動不如行動,現在還沒有養(yǎng)成記筆記習慣的人,趕快行動起來吧!
舉一反三
有人說,人生是打開了就再也無法合上的書,人生是永遠無法回頭的路。書,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寫;路,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實際上,人生本身,就是一場積累與蛻變的過程。
筆記,更像是人生這本大書中的每個字,人生路上的每個腳印。也許當時看來,這些筆記并沒有什么用處,但關鍵時候,它就有可能成為打碎雞蛋殼的那只錘子。不同的是,一枚雞蛋從內部被打破,是一次新生、一次蛻變;從外部被打破,只能注定成為食物。
延伸閱讀
《南村輟耕錄》
元朝末年的大文學家陶宗儀隱居在松江華亭時,每天清晨便到田地里干農活,并隨身攜帶著筆硯以及書籍,干活累了就坐在樹下休息讀書,并將讀書的感受和心得都記錄在樹葉上。
回到家中后,陶宗儀就將自己記的樹葉筆記放到瓦盆里保存起來。十幾年累積下來,陶宗儀擁有了十多盆樹葉筆記,后來經過整理歸類,成書三十卷,名曰《南村輟耕錄》。這本書在學術研究領域,至今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記憶優(yōu)化,用筆記建立知識體系
記筆記的目的不是抄書,也不是一字不落地記錄某項內容,而是為了積累知識,進而達到優(yōu)化大腦記憶的效果。記憶力強是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工作中也更容易出成績,但是,大腦還有一個弊端——遺忘。為了戰(zhàn)勝“遺忘”這個記憶力的天敵,記筆記是十分必要的。
《弟子規(guī)》中記載道“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币簿褪钦f,當心中有疑問時,要立即記下來,有機會就要找人請教,然后理解清楚。同理,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學習中,遇到不懂或者難懂的知識點時,如果不記錄下來,也不及時向他人請教,久而久之,記憶便得不到優(yōu)化,自身所掌握的知識也就變得經不起推敲。
東漢時期的經學家、天文學家賈逵年幼時父親早逝,母親既要操持家務,又要做些活計來維持一家的生活,根本沒時間照料他。照料賈逵的任務,就落在姐姐的身上。那時,四歲的賈逵總是津津有味地聽姐姐給他講一個又一個故事。
有一天,姐姐帶著賈逵玩耍時,聽到對面學堂里的老先生正在講課,講的正是上次她沒有給弟弟講完的故事,于是姐姐就悄悄帶著賈逵到學堂外聽老先生講故事。以后,每到老先生上課時,姐姐就抱著賈逵站在學堂的籬笆墻外聽。
漸漸地,賈逵長大了,姐姐抱不動了,賈逵就自己搬張板凳,站在上面聽,無論刮風下雨,從不間斷。姐姐心疼他,幾次要拉他回家,他卻說什么也不肯,每次都堅持把課聽完。就這樣,賈逵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學到了很多知識,加上平時刻苦閱讀,看了許多名篇、名著。
賈逵知道自己并不比別的孩子聰明,腦袋里記的東西也不一定就比別人多。因此,除了勤奮外,他還注重記筆記。但由于家里太窮,買不起紙和筆,所以每當遇到好文章或自己不懂的文句時,他就借來筆墨,將這些內容記在門扇、屏風上,他還自己制作了竹簡、木片,將筆記記在上面,找機會向他人請教。
賈逵一邊讀一邊記,他的記憶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不斷的優(yōu)化,最終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隨著他讀的書越來越多,筆記記得越來越多,他的學識也變得越來越淵博。許多人贊嘆他是當世奇才,卻忽略了堅持記筆記在他所取得的成就背后的重要作用。
無論是紙質筆記,還是數字筆記,筆記都不只是記憶的轉錄。記筆記時,應該思考創(chuàng)新記憶,只有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記筆記方式,才能有效地優(yōu)化你的記憶,幫助你形成獨有的知識體系,而不是將筆記記成日記,更不能舍本逐末。
巧記妙用
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在《關于記憶》一書中,闡述了著名的“遺忘曲線”。他說,人們學習到的新知識,開始時遺忘速度會很快,然后會緩慢下來,經過長時間記住的東西,則很難被遺忘。也就是說,遺忘速度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因此,學習后及時復習是非常必要的。在工作或學習中,將重點記錄下來,然后進行筆記整理,這個過程等于重復記憶一次。在整理筆記時,還會自主思考,從而刺激大腦皮層興奮,起到優(yōu)化記憶的作用。另外,整理筆記比枯燥地背書更容易加深記憶,一味死記硬背,反而會令人產生乏味感,降低大腦的記憶效率,容易疲勞。
舉一反三
人的大腦每天都在不斷地攝取新的記憶,同時也在不斷地忘記一些東西。一些有特殊意義的事情,總是會被牢牢記住,那些不那么特殊的事情,也會很快被忘記。人腦不是電腦,不能像電腦那樣,將有用的信息分類儲存起來,也不能將沒用的信息隨意刪除。
從外界獲取新信息時,腦細胞會隨之活躍,我們可以將我們需要記住的東西記在筆記本上,又或者輸入到電腦中,給混亂的記憶騰出空間,這并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同時,盡快將有用的信息整理出來,然后挑出我們所需要的信息,通過圖形記憶、口訣記憶、理解記憶等方式,加深這些信息在我們大腦中的記憶,完成記憶的優(yōu)化,使之成為自己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
任末讀書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用記筆記來優(yōu)化記憶,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成為學者習慣的做法《拾遺記》中就記載了東漢教育家任末的故事:
“任末年十四,負笈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任末年幼家窮,他就用削好的荊條為筆,用樹汁為墨,每次讀書之時,都將精彩的文字記到衣服上。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用干凈的衣服交換他的臟衣服,他的住處被人們稱為“任氏經苑”。他最終也成為一代博學的教育家、經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