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篇精彩的高校演講實錄,16位與傳統(tǒng)的“大男子漢”不—樣的男人,分享他們的生命歷程與性別思考。
16個男人千姿百態(tài)的故事,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都不認同于傳統(tǒng)的男性角色,不認同于二元劃分的父權體制,或從理論,或從實踐,或從自身做起,反思、顛覆傳統(tǒng)時性別角色,重新構筑著與女人的關系,挑戰(zhàn)著性別不平等的父權社會。
他們或是從事學術研究的男性性別平等主義者,或者致力于終止針對婦女暴力的行動家,或者致力于改變農村婦女兒童生存處境的公益達人,或者是正在從事傳統(tǒng)上女性從事的家庭和社會角色的男人,或者是致力于推動性別多元平等的社會活動家,或者本身便是性別多元的實踐者,如變性人、戀裙裝者、顛覆性別二元劃分的酷兒……
聆聽他們的故事,聆聽“不一樣的男性聲音”,開啟你自身與性別有關的全新思考!
16 篇精彩的高校演講實錄,16 位與傳統(tǒng)的“大男子漢”不一樣的男人,分享他們的生命歷程與性別思考。聆聽他們的故事,聆聽“不一樣的男性聲音”,開啟你自身與性別有關的全新思考!
方剛,
性與性別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博士畢業(yè),“中國白絲帶志愿者網絡”召集人,聯(lián)合國秘書長“聯(lián)合起來制止針對婦女暴力運動”男性領導人網絡成員,中國婦女研究會理事,中國性學會理事,北京林業(yè)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臺灣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兼職教。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性教育、性多元、男性氣質、性別暴力等,在國內外出版著作50多部。
朱雪琴,
中國白絲帶志愿者網絡執(zhí)委,女權主義心理咨詢師,上海開放大學女子學院研發(fā)部主任。曾在唯爾福婦女兒童心理咨詢熱線、白絲帶反對性別暴力男性熱線、同性戀親友會心理熱線等多家公益性別心理咨詢熱線任咨詢師和督導。朱雪琴主要的擅長領域:女性主義心理咨詢,性和性別社會工作;著有《當今中國社會性觀察》一書。
前言 不一樣的男性氣質,不一樣的男人
第一章 研究性別平等的男學者
我作為性別平等主義者——心理學家陶勃恒的演講
讓科學配上性別的翅膀——科學史研究專家劉兵的演講
一個男人的解構與重構——性與性別專家方剛的演講
我如何成為一個支持女性主義的男人?——臺灣性別研究學者洪文龍的故事
第二章 反對針對婦女暴力的男性倡導者
推動性別平等,我的反家暴之路——反家暴的警察歐陽艷文的演講
告別暴力,遠離共謀——中國白絲帶志愿者張智慧的演講
第三章 從事傳統(tǒng)女性社會分工的男人
一個幼教老師的自由平等之夢——幼兒園男老師王明榮的演講
照顧家庭,我的樂趣——“家庭主夫”崔玉亮的演講
猶豫著,前行著——中國第一個“本科男護士”徐國彬的演講
第四章 推動性別平等的男性實踐者
用行動改變農村婦女兒童的現(xiàn)狀——公益活動家鄧飛的演講
從性別平等公益行動中找到自己——同志權益活動家魏建剛的演講
透過同性戀身份,看社會不平等——男同志杜若的演講
第五章性別嚴酷兒”
我是“酷兒”,我以此為榮——“酷兒”高壘的演講
我的短裙,我的“美性”人生——裙裝“酷兒”曹靖的演講
與女同公益同行——不當雙性戀的“酷兒”小曹的演講
改變我的性別,我可以——男變女的依依的演講
不一樣的男性氣質,不一樣的男人
方剛朱雪琴/
男人曾被認為都是一個樣子,或者都應該是一個樣子的:強壯、勇敢、粗暴、追求事業(yè)成功、好色、重性、愛欺負女人、冷漠、有淚不輕彈、粗心、不做家務……
至少,這才符合所謂“大男子漢氣概”的標準。
事實上,男人遠非如此鐵板一塊。有多少個男人,就有多少種男性氣質。只不過,那些不一樣的男性氣質、不一樣的男人,長期被忽視或壓制著。
男人也可以溫柔、細膩、體貼、多情、纖弱、無力、居家、情緒化、重情輕性、愛做家務、關愛女人……
男人也可以不是“男人”,而自我認同為“酷兒”,甚至女人。
男人不一定是父權制的維護者,而同樣可以是父權制的顛覆者,是女性追求性別平等的同盟者。
2014年,中國白絲帶志愿者網絡在全國舉辦了“男人講故事”項目,就是想傳播這些不一樣的男性的聲音。法蘭西共和國駐華使館、聯(lián)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聯(lián)合資助了這個項目。在啟動儀式上,兩個機構項目官員的致辭突顯了這個活動的意義,已經作為代序收入本書中。
中國白絲帶志愿者網絡在北京、南京、長沙、曲阜等地的高校進行了10場演講,本書便是這些精彩演講的實錄。為了更全面地展現(xiàn)男性多樣性的“性別實踐”,本書還收入了另外6位男性在高校進行的性別演講實錄。
本書為您展示了這些在傳統(tǒng)的父權社會中略顯“異樣”的男性。
他們或是從事學術研究的男性女權主義者;
或者致力于推動終止針對婦女暴力的行動家;
或是投身改變農村婦女兒童生存處境的公益活動家;
或者是正在從事傳統(tǒng)上女性從事的家庭和社會分工的男人;
或者是致力于推動性別多元平等的社會活動家;
或者本身就是性別多元的實踐者,如變性人、戀裙裝者、顛覆性別二元
劃分的“酷兒”;
……
他們各具特色,各種各樣,但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都不認同傳統(tǒng)的男性角色,不認同二元劃分的父權體制,或從理論,或從實踐,或從自身做起,反思、顛覆傳統(tǒng)的男性角色,重新構筑著與女人的關系,挑戰(zhàn)著性別不平等的父權社會。
他們都是社會性別的革命家!
男性卸下傳統(tǒng)“大男子漢氣概”的重軛,意義重大。
男性可以由此嘗試生命的不同存在形式,而不再是文化劃定給他們的僵死形式。
他們可以更多傾聽內心的感受,選擇自己舒適的生存狀態(tài),而不再是統(tǒng)一劃一的“男人”狀態(tài)。
他們與女性的關系也將面臨徹底的改變,挑戰(zhàn)了“大男子漢氣概”的男人可以與女性建立更加平等、和諧的關系,而不再是主宰、支配與被主宰、被支配的關系像式。
他們將成為暴力的終結者,而將開啟不同的親密關系模式;
……
在傾聽他們的講述,編輯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們亦感到,作為生理男性,要顛覆既往社會性別文化所給予的角色期待,要擺脫可能與生俱來、也可能是后天賦予的所謂“既得利益”,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們無不掙扎于自我反思、自我探索之中,與周邊的冷漠、嘲諷、不信任抗衡;他們也在這種掙扎和反思中體味著性別二元對立的文化給每個“不同”的個體帶來的傷害。在實踐性別多元平等的事業(yè)中,生理男性,是少數者,而常常困惑是否將自己定位于一個“女權主義者”;在踐行性別多元平等的生活方式中,生理男性,是“非我族類”,而常常游弋于自卑和自信之間。
通過這16場演講,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困難、不易和格格不入,并非天然如此,更不是因為“男性”這個生理性別,就好像女人在這個社會的種種不易也并非因性別而天然就該當如此,而是我們缺少一個接納少數和多元的性別友好環(huán)境—在這一點上,他們和所有的社會“少數者”面臨的是同樣的困境,他們和那些在傳統(tǒng)男性社會領域中奮斗的女性也有著相似的遭遇。我們也發(fā)現(xiàn),這16位講者在講述自己故事的時候,亦很少提到自己的伴侶或配偶,而相反的,我們目及的很多女性在談論自己事業(yè)時,卻始終不忘要對家庭、孩子、老公表達一份歉疚,雖然她們可能已經做得很不容易了……這是不是再次印證了這個主流社會缺少對男性在家庭、情感和人際關系領域的角色期待和這方面的鼓勵?而我們對女性的要求更多的還是在強調她們在私人的、家庭的、孩子撫養(yǎng)的、生活照顧方面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事實上,我們希望通過這16個故事,帶給你們更多的是對自己生活的反思和回味,我們也知道,這僅僅是16個個體經驗,絕不是什么“最好”或者“典范”。
正如講述者們自己所說,正因為女人不是生來就是女人,而是文化環(huán)境塑造的,“變成的”,所以,男性也是被塑造的,也是可以“變成的”,而這個社會的個體變得多了,文化環(huán)境亦將隨之改變。
因而,我們相信生理男性亦可以自我探索,自我顛覆,掙脫性別二元對立的桎梏。我們亦期待更多的男人,可以跟隨這些“性別革命家”,一同創(chuàng)造社會性別多元平等的新紀元!
我們希望這些人的現(xiàn)身說法,可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男性形象,從而啟發(fā)、帶動更多的男人,開始反思自身的社會性別角色,進而投入到促進性別平等,特別是反對性別暴力的運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