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嘗試從哲學上提出一些新的論點、論證和解釋,盡力為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咨詢。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哲學根據問題,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和地位作用問題,精神文明建設的戰(zhàn)略地位問題,如何從哲學上全面正確的認識全球化、和諧世界等新的社會現(xiàn)象,等等。
陳志尚,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人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學學會名譽會長。1.長期從事馬哲研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8卷本)、《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肖前、黃楠森主編本)的作者。2.從事人學基本理論研究,負責編輯出版了《馬克思主義與人》、《人道主義與異化問題研究》文集,主編《人學詞典》、《當代中國人權論》、《人學原理》、《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論》、《辯證唯物主義人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當代構建第四篇》)等書。3.結合現(xiàn)實,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提出的哲學和人學理論問題,發(fā)表論文200多篇。承擔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馬克思主義人學基本理論和重大現(xiàn)實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經典作家關于人的基本觀點研究》。
自序
第一章 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 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生命力和歷史使命
二 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三 創(chuàng)新體系要堅持科學世界觀的原則
第二章 哲學基本問題的新認識
一 哲學基本問題的論證
二 人和世界的關系是哲學基本問題
第三章 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新探索
一 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石——正確理解列寧的物質定義
二 對本體論的幾點思考
三 物質和意識關系的幾個問題
四 主客體問題研究三原則
五 對主體性問題的幾點認識
六 正確評價《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紀念《唯物主義和經驗批評主義》出版75周年
七 高舉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旗幟
第四章 唯物辯證法的新探索
一 深化唯物辯證法核心和精髓的認識
二 高舉辯證唯物主義旗幟——黃柵森老師教我學馬列
第五章 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觀的新探索
一 唯物論和“實踐本體論”
二 不要用葛蘭西曲解馬克思
三 社會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四 分歧在于對實踐的不同認識
五 人的實踐與文化發(fā)展
六 一個涉及多方面基本理論的問題——重提真理階級性問題
第六章 深入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哲學根據
一 重大戰(zhàn)略思想的哲學根據
二 以人為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范
三 一定要求真務實
四 深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
五 對私營企業(yè)主階層的幾點認識
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戰(zhàn)略地位的哲學論證
七 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原因和對策
八 黨的世界觀與“三個代表”
九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關于深入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對話(一)
十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于深入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對話(二)
十一 “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于深入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對話(三)
十二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zhàn)略地位和作用
十三 再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zhàn)略地位
十四 和諧: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特征和方法
十五 全球化、和諧世界與人權
十六 繼承和發(fā)揚列寧主義的精華——紀念列寧誕辰130周年
十七 從馬哲觀點看中國夢
第七章 深化生態(tài)文明理論的新探索
一 論生態(tài)文明、全球化與人的發(fā)展
二 生態(tài)文明、人文精神與振興中華
三 生態(tài)文明是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
四 探討生態(tài)文明的幾個理論問題——在生態(tài)文明學術沙龍的發(fā)言
五 生態(tài)文明理論的新探索
《哲學新探索》:
在認識過程中,物質對意識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通過人們的觀察、實踐這個由此達彼的橋梁,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使意識活動得以發(fā)生,并構成意識的客觀內容。沒有客觀事物的刺激作用,不但不能引起感覺,而且因為沒有感性材料作基礎,理性認識(對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也不能完成,就這方面來說,物質的作用是整個認識過程的前提和基礎,對認識過程的第一階段(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完成來說,具有主要的決定的意義。當然,在這個階段上,意識也并不是完全被動的,不起作用的,無論感覺還是思想,都是意識能動作用的表現(xiàn)。但是認識過程到此并沒有完成。意識一旦形成之后,又通過實踐反作用于物質,改變物質原有的形態(tài)、結構和性質,這是認識的第二階段。而對認識過程的這個階段的完成來說,意識的指導作用對于實踐,對于物質的變革具有主要的決定的意義。當然,這時物質(作為認識對象)仍然是意識的源泉,但是它并不能決定物質(作為改造對象)的變革。而從整個認識過程的完成(即通過檢驗達到真理,實現(xiàn)認識的目的)這個意義上說,第二階段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舉個例說,一塊天然大理石,經過雕刻藝術家的加工,變成了一具絕妙的雕像。這是一個實踐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認識過程。當然,沒有大理石這個物質條件的存在,根本談不上有什么雕像。但是僅僅有一塊大理石,一個沒有雕刻技藝的人能把它雕刻成一件藝術作品嗎?當然藝術家的技藝、創(chuàng)作經驗、藝術構思(這都屬于意識范疇)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他經過多年觀察、實踐從客觀外界取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在自己頭腦中不斷加工、積累才產生的思想上的飛躍。但是畢竟對大理石雕像的產生來說,直接決定的因素并不是那個客觀外界而是藝術家所特有的創(chuàng)作經驗和藝術構思。正是這種意識的指導,對藝術家雕刻實踐的成功,也就是說對這個特殊的認識過程的完成,起了決定的作用。其他事物的認識過程也都是如此。當然,意識的指導有正確和錯誤,實踐有成功和失敗,造成的結果也不一樣。這是物質和意識在認識過程中所起作用的實際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