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公元前403-前225年),姬姓,其轄地包括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中南部,陜西、河北部分。戰(zhàn)國初年,魏國任用李悝進行變法,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是*早任用布衣卿相的諸侯國。平民中賢能之士的大量選拔任用,成就了戰(zhàn)國初年魏國的霸業(yè)。魏國是法家文化的發(fā)祥地,李悝所制定的《法經》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后世封建王朝法典的藍本,對我國后代法典的形成有重要意義。河南汲縣發(fā)現(xiàn)的魏襄王墓中出土了大批竹書,即《汲冢周書》,是研究古史的珍貴史料。魏文化是先秦時期*重要的、*發(fā)達進步的諸侯國文化之一,魏國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中原諸侯國史研究叢書:魏國史》通過對魏國歷史和文化的研究,展現(xiàn)了中原諸侯國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吨性T侯國史研究叢書:魏國史》適合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者、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對中國古代史研究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先秦時期,中原地區(qū)分布著一些重要的、文化非常進步的諸侯國,如焦國、陳國、杞國、宋國、東周王室等。這些諸侯國(包括東周王室),分別是堯、舜、夏、商、周直系后裔的封國和王朝,保留著堯舜與三代時期的傳統(tǒng)和習俗。春秋時期,鄭國產生了我國**部成文法、**位“律師”,是我國歷史上一個與商人簽訂盟約的諸侯國,還出現(xiàn)了當時*發(fā)達的音樂;戰(zhàn)國初年,魏國獨霸中原,是法家文化的發(fā)祥地。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韓非子出生在韓國,商鞅、吳起皆是從中原走出的政治家……
“中原諸侯國史研究叢書”以狹義上的中原地區(qū)的諸侯國歷史、文化研究為主,兼及廣義的諸侯國。叢書展現(xiàn)了中原諸侯國所創(chuàng)造的輝煌燦爛的文化,及其對黃河文明乃至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所起到的重要的奠基作用。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中夏、華夏等。“中原”在狹義上指今河南省,即洛陽至開封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廣義的“中原”包括今河南、山西、陜西、河北、山東、安徽北部、江蘇北部等區(qū)域。自遠古時期,中原就活躍著許多大大小小的部落,之后又形成一個個的方國。夏、商、周三代皆建都在中原。西周王朝在中原地區(qū)分封了許多諸侯國,如宋國、衛(wèi)國、陳國、蔡國、晉國、齊國、鄭國等,以及戰(zhàn)國時期的魏國、韓國、趙國、秦國、齊國、楚國等。中原諸侯國是創(chuàng)造中華古代文明的實體。中國古代最早的文字、銅器、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最早的成文法、中國古代最值得驕傲的先秦諸子思想的各流派及其鼻祖,皆產生在中原諸侯國。雖然中國古代文明是滿天星斗式的出現(xiàn),而中原當是最燦爛、最輝煌的地區(qū)之一!爸性T侯國史研究叢書”以狹義中原地區(qū)的諸侯國文化研究為主,兼及廣義的諸侯國文化的研究。我們編纂“中原諸侯國史研究叢書”的目的在于研究中原諸侯國的歷史、文化、特點、興衰原因等,以及其在中華文明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奠基作用,從而弘揚中原地區(qū)的古代文化。
一、“中原”概念產生與中原文明的形成
“中原”一詞,其原意是“原野之中”,最早見于西周宣王時期的《詩經·小雅·吉日》。詩云: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
天子。
既張我弓,既挾我矢。發(fā)彼小犯,殪此大兕,以御賓客,且以
酌醴。
。h)毛亨傳云:
祁,大也。趨則儦儦,行則俟俟。獸三日群,二日友,悉率左
右,以燕天子。驅禽之左右,以安待天子。
這段詩歌的意思是,看那中原多么遼闊廣平,一些野獸三三兩兩,或跑或行,張弓射箭,驅趕射獵,并以酒宴饗天子;而一些小的野獸可用來宴饗賓客。
這段詩歌描述了周人在廣大平坦的原野之中打獵的情況。由于這是周人的詩歌,所以“中原”當是指黃河中游一帶的原野。
西周幽王時期的《詩經·小雅·小宛》云:“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保h)毛亨傳云:“中原,原中也!边@里的“中原”與《小雅·吉日》中所指的一樣,也是指黃河中游一帶廣平的原野。
黃河中游地區(qū)四季分明,土地肥沃,原野廣大而平,無論是在古代還是近代,都是庶民的宜居之地,許多的族群活動在這廣袤的原野之上。隨著人類的體質、智力和生產力的發(fā)展,社會財富迅速地增加,爭奪財富和權力的斗爭日益激烈。部族之間爆發(fā)了頻繁的戰(zhàn)爭和沖突,勝利者取得了領袖的地位。黃帝在對炎帝、蚩尤的戰(zhàn)爭中均取得勝利,從而成為華夏民族的正統(tǒng)帝王。勝利的部族把失敗的部族趕到邊地和山區(qū),而自己占據最好的、最宜居的中原地區(qū)。于是,中原逐漸成為政治、軍事、經濟的文明中心。
中原是我國遠古文明形成最早、最集中的地區(qū)。學術界所認可的文明要素——城堡、文字和金屬,最早皆是在中原地區(qū)出現(xiàn)和形成。中原在仰韶文化晚期已出現(xiàn)古城堡。鄭州西山古城址是仰韶文化的遺存,距今約4800~5300年。中原地區(qū)已發(fā)現(xiàn)龍山文化時期的古城堡數百座,如河南淮陽平糧臺、登封王城崗、郾城郝家臺、安陽后崗、淅川下王崗等古城址普遍出現(xiàn)。
查看全部↓
李玉潔,1948年出生,女,河南省開封市人。河南大學中國古代史、考古學博士生牽頭導師,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專職教授,河南大學特聘教授,河南省優(yōu)秀專家,日本皇學館大學的客座研究員。1996-1999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古代王權與專制主義研究”,2004-2009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黃河文明的歷史變遷”,2013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大遺址與河洛三代都城文明研究”等。在國內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18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0余部。
目錄
叢書序
緒論001
一、戰(zhàn)國初年魏國獨霸中原的原因探析001
二、對賢能之士的排斥和迫害是魏國極盛而衰的原因003
三、魏國興亡與大梁地理位置毫無關系005
四、魏文化在我國歷史上的深遠影響007
第一章 魏氏在晉國的發(fā)展010
第一節(jié)畢萬在晉國受封為魏氏010
一、畢萬仕晉011
二、晉國“滅公族”“尚軍功”的國策是畢萬家族發(fā)展的土壤012
三、畢萬受封于魏015
四、“魏”地溯源016
五、魏氏城的考古學發(fā)現(xiàn)019
第二節(jié)魏武子襲封021
一、魏武子追隨重耳逃亡021
二、魏武子受次賞襲封在魏022
三、魏悼子徙治在霍023
第三節(jié)魏顆在晉國的功勛024
一、魏顆立功輔氏之役024
二、老人結草報恩,魏顆勛銘景鐘026
第四節(jié)魏氏家族地位的騰升與魏絳“和戎”027
一、魏頡成為晉國的卿028
二、魏絳執(zhí)法不阿029
三、魏絳的“和戎”政策030
四、魏絳“和戎”的意義033
第五節(jié)魏氏得國034
一、魏獻子為政035
二、晉六卿火并036
三、韓、魏、趙三家破智氏038
四、韓、魏、趙三家分晉039
五、分晉之初魏國的轄地與關隘040
第二章 戰(zhàn)國初年魏獨霸中原044
第一節(jié)魏文侯建立魏國044
一、魏斯稱侯與得國044
二、三家分晉前后與周邊國家的斗爭046
三、三晉領袖魏文侯048
第二節(jié)魏國都城安邑050
一、魏國的早期國都——安邑050
二、安邑的考古學發(fā)現(xiàn)052
第三節(jié)“象魏”一詞源于魏國都城安邑“門闕”055
一、“象魏”的出現(xiàn)當與魏都安邑的建筑有關055
二、“闕”建筑形式最早出現(xiàn)在西周時期的周王室與魯國056
三、“象魏”釋義及“闕”稱為“象魏”的原因058
第四節(jié)魏文侯首開戰(zhàn)國布衣卿相之風060
一、魏文侯任賢使能060
二、魏文侯虛心納諫063
三、魏文侯首開任用布衣卿相之風066
四、魏文侯“好樂”068
第五節(jié)李悝變法改革070
一、廢除世卿世祿制度071
二、李悝作《法經》072
三、李悝大力推行耕戰(zhàn)之策074
第六節(jié)吳起在魏國的改革075
一、關于吳起“貪”與“殺妻求將”質疑076
二、吳起在魏國推行武卒制078
三、吳起的政治思想080
四、吳起的戰(zhàn)功082
第七節(jié)樂羊滅中山083
一、春秋時期晉與鮮虞的斗爭084
二、魏及諸侯各國求發(fā)展、滅戎狄的活動085
三、中山國的建立086
四、樂羊攻滅中山088
第三章 魏武侯時期的魏國090
第一節(jié)魏武侯時期的國策090
一、魏武侯即位前后的文治武功091
二、魏武侯的治國之策093
第二節(jié)吳起奔楚094
一、公叔“尚公主”為魏相,以害吳起095
二、吳起在楚變法097
第三節(jié)魏武侯時期三晉合作關系的破裂099
一、魏趙剛平之戰(zhàn)099
二、韓趙關系與魏韓之間的戰(zhàn)爭100
第四節(jié)中山國的沉浮與復國102
一、中山國的沉浮103
二、中山國的復國104
第五節(jié)戰(zhàn)國初年魏國的疆域105
一、魏國與秦對河西的爭奪106
二、西門豹在魏國北部的防守109
三、魏國的疆域111
第四章 魏國的鼎盛之都——大梁城115
第一節(jié)子罃即位魏國115
一、子罃與公中緩的爭立115
二、魏與韓、趙的戰(zhàn)爭117
三、魏惠王與齊、秦的戰(zhàn)爭120
第二節(jié)魏惠王遷都大梁121
一、魏惠王遷都大梁時間的幾種說法121
二、魏惠王遷都大梁的時間考略123
第三節(jié)大梁城之沿革125
一、夏王朝最早建立國都的老丘125
二、從衛(wèi)國的儀邑到鄭國的啟封城127
三、魏國遷都大梁城128
第四節(jié)魏國都城大梁130
一、魏都大梁城建的天子規(guī)制130
二、大梁的宮苑樓臺133
三、魏惠王召集逢池之會、驅十二諸侯朝孟津135
四、大梁的戰(zhàn)略地位137
第五章 魏國由盛轉衰140
第一節(jié)魏國人才的流失140
一、商鞅離魏西入秦140
二、孫臏在魏國被陷害后偷渡齊國142
第二節(jié)齊國變法與發(fā)展144
一、齊國變法144
二、桂陵之戰(zhàn)145
三、馬陵之戰(zhàn)147
第三節(jié)商鞅變法與秦國的崛起148
一、商鞅變法148
二、衛(wèi)鞅詐虜魏公子卬,魏喪河西地七百余里150
三、魏國是秦攻伐的首要目標151
四、秦國攻占安邑、遷都咸陽152
五、商鞅之死153
第四節(jié)魏國衰落原因試析154
一、人才的流失154
二、四面敵國157
三、梁惠王的狂妄與張揚158
第五節(jié)梁惠王“折節(jié)下士”159
一、孟子與梁惠王160
二、梁惠王欲禪讓國于惠施161
第六節(jié)魏齊“徐州相王”164
一、諸侯國稱王的背景164
二、魏、齊“徐州相王”166
三、“徐州相王”者與魏惠王改元168
四、各國相繼稱王171
第六章 魏國專制王權的形成與職官制度174
第一節(jié)魏國的專制王權與官制174
一、魏國專制王權的形成175
二、魏國太子的地位176
三、魏國的相178
四、魏國的官制183
五、印璽制度185
六、上計制度187
第二節(jié)魏國的軍制188
一、魏國的軍制188
二、魏國武卒的服飾與器械裝備189
三、魏國立將與軍法192
第三節(jié)魏國的封君193
一、魏國的封君194
二、魏王對封君的控制197
第四節(jié)魏國的郡縣制199
一、春秋時期舊晉的郡縣制度199
二、魏國的郡及其機構形式200
第五節(jié)魏國的長城202
一、魏國的西長城203
二、魏國西長城的重鎮(zhèn)205
三、魏國的南長城208
四、魏國的北長城211
第七章 戰(zhàn)國時期的合縱連橫214
第一節(jié)合縱連橫的形勢214
一、秦魏雕陰之戰(zhàn)215
二、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216
第二節(jié)諸侯各國的時縱時橫217
一、魏稱東藩218
二、五國合縱攻秦219
三、齊、楚與秦、魏、韓兩大政治集團的形成221
四、張儀詐楚,散六國之縱222
第三節(jié)齊在戰(zhàn)國時期的鼎盛與衰敗224
一、齊國破燕224
二、齊、魏、韓與楚國的沘水之戰(zhàn)225
三、第二次合縱伐秦,攻入函谷關,秦國求和227
四、逼秦去帝號228
五、宋國的滅亡231
六、諸侯國合縱伐齊233
第四節(jié)秦國伐楚235
一、秦得巴蜀235
二、楚國的疆場之敗236
三、白起拔郢237
第八章 秦統(tǒng)一中國240
第一節(jié)秦國對三晉的攻伐240
一、秦國的遠交近攻之策241
二、使魏、韓喪失元氣的伊闕之戰(zhàn)242
三、秦昭王時期對韓、魏的攻城略地243
四、長平之戰(zhàn),趙國慘敗246
第二節(jié)魏國信陵君竊符救趙248
一、秦國兵圍邯鄲、白起賜死248
二、信陵君救趙249
三、信陵君第四次合縱伐秦252
第三節(jié)秦國越戰(zhàn)越強253
一、秦國在兼并戰(zhàn)爭中越戰(zhàn)越強254
二、第五次合縱伐秦的失敗255
第四節(jié)秦王政平息內部的斗爭256
一、秦王政與呂不韋256
二、秦國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258
第五節(jié)秦國的統(tǒng)一259
一、關東六國的傾軋與斗爭259
二、秦橫掃六國如卷席261
第九章 魏國經濟的發(fā)展264
第一節(jié)魏國的冶銅業(yè)與青銅工藝水平264
一、中條山豐富的銅礦264
二、中條山的古冶煉遺址266
三、魏的青銅藝術水平267
第二節(jié)魏國的冶鐵業(yè)271
一、魏國在古共城的鑄鐵遺址271
二、魏國境內出現(xiàn)的鐵器274
第三節(jié)李悝對魏國農業(yè)的改革變法276
一、廢井田、開阡陌,始自李悝變法277
二、李悝“盡地力之教”,獎勵耕戰(zhàn)279
三、李悝作平糴法垂范后世280
第四節(jié)魏國的農業(yè)282
一、魏國的田制282
二、魏國的救荒措施284
第五節(jié)魏國的水利286
一、西門豹廢除“河伯娶婦”的惡俗286
二、西門豹開鑿漳河十二渠、以富魏之河內288
三、魏國的水利及對黃河的治理289
四、魏國的水資源環(huán)境與鴻溝的開鑿291
第六節(jié)魏國的古鹽文化293
一、魏國境內的鹽池溯源293
二、河東鹽池的價值及曬鹽工藝296
第七節(jié)魏國的商業(yè)297
一、魏國市場的繁榮與發(fā)展298
二、魏國的大商人299
三、魏國是最早使用圜錢的諸侯國301
四、魏國傭工的出現(xiàn)305
五、白圭仕魏及其經濟思想與貢獻306
第十章 魏國的思想文化與科技309
第一節(jié)魏國汲冢出土古書的價值309
一、汲冢周書的出土310
二、《逸周書》的史料價值311
三、《竹書紀年》相對傳世文獻的史料價值313
四、《穆天子傳》的史料價值315
第二節(jié)魏國墓葬反映的思想與文化318
一、魏國墓葬形制的特色和等級研究318
二、魏國墓葬隨葬禮器的禮制研究324
三、魏國墓葬隨葬玉器的禮制研究328
第三節(jié)魏相惠施的哲學思想332
一、惠施的哲學思想332
二、惠施的明辨邏輯思想335
第四節(jié)魏國的軍事思想337
一、吳起的軍事思想337
二、尉繚子的軍事思想340
第五節(jié)魏國天文學家石申及其貢獻344
一、古代天文學的發(fā)展與魏國天文學家石申344
二、石申天文學對農事天候的貢獻346
三、石申對星辰方位與運行規(guī)律的識別348
魏國史大事年表351
主要參考資料356
后記359
《中原諸侯國史研究叢書:魏國史》:
吳起離開魏國之后,楚悼王很早就聽說了吳起賢能,就派人請來吳起,任命他為楚相!俺客跛芈勂鹳t,至則相楚”,舉國以聽之。
戰(zhàn)國初期,楚國民不聊生,餓殍遍野,楚聲王竟至為“盜”所殺。而北方三晉,特別是魏國正在興起,對楚步步進逼,楚國處于一種十分困窘的境地。
在楚國內憂外困之時,吳起從魏國來到楚國。楚悼王任用吳起,實行變法。吳起變法,從打擊大貴族人手。變法的內容散見于典籍中,歸納如下。
。1)均爵平祿。楚國爵祿是世襲的,如果其父兄有功受爵祿,后代亦可承襲享有爵祿,這樣就極大地傷害了將士作戰(zhàn)的積極性。吳起乃“均楚國之爵,而平其祿,損其有余,而繼其不足,厲甲兵以時爭于天下”。另外,“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絕滅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
。2)“吳起為楚悼王立法,卑減大臣之威重,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一楚國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戰(zhàn)之士。”吳起廢除無用的官職,剝奪王室貴族的威權,“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yǎng)戰(zhàn)斗之士”;削減無用的開支,以獎勵真正為國出力的戰(zhàn)斗之士。
(3)戰(zhàn)國時期,楚國是疆域最大的諸侯國,占領整個中國南部,如四川、云南、貴州等地.這些地方當時開發(fā)很少。吳起責令楚國一些與王室關系疏遠的貴族前去開發(fā)。吳起對楚悼王說:“荊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以所不足,益所有余。臣不得而為也。于是令貴人往實廣虛之地,皆甚苦之!边@是一種新的拓土殖民形式。
從以上吳起在楚國變法的條文來看,很多是李悝變法的內容,如“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的條文與李悝變法中“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的條文完全一致。
楚悼王付吳起以國政,言聽計從!皡瞧鹗碌客,使私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茍合,行不取茍容,行義不固毀譽,必有伯主強國,不辭禍兇!眳瞧鹂伤闶且粋無畏的改革家。
吳起變法,旨在富國強兵。變法的內容是消滅世卿世祿制,任用賢能,因此這又是一次打擊世襲貴族政治經濟特權的運動。吳起變法損害了楚國大貴族既得的政治經濟利益,遭到大貴族的激烈反對。楚之貴族皆欲害吳起。楚國官員皆楚王室宗支,決不許異姓插足。吳起作為一個外諸侯國的異姓人,躋身于楚上層貴族之間,依靠楚悼王的信任,打擊大貴族特權和勢力,所遇到的阻力之大、反對之烈,是可以想見的。
新法行之期年,楚悼王死去。《呂氏春秋·貴卒》云:“荊王死,貴人皆來,尸在堂上,貴人相與射吳起。吳起號呼日: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而走,伏尸插矢而疾言日:群臣亂王,吳起死矣。且荊國之法,麗兵于王尸者,盡加重罪,逮三族。吳起之智可謂捷矣!痹诔客醯撵`堂上,楚國貴戚大臣作亂而共攻吳起。吳起跑到楚悼王的尸體下躲藏,貴族射殺了吳起,也射中了王尸。楚國之法:“麗兵于王尸者,盡加重罪,逮三族。”群臣射王尸者,盡當其罪,因而被夷宗者70余家。變法也因楚悼王和吳起的死而受到挫折。
吳起的變法使楚國國力強盛,曾與魏國“戰(zhàn)于州西,西出梁門,軍舍林中,馬飲于大河”。楚自莊王以后,又一次打到黃河岸邊,使中原國家刮目相看。吳起又以戰(zhàn)略家的眼光,向南擴展疆域,“吳起相悼王,南并蠻越,遂有洞庭、蒼梧”,江南歸人楚國勢力范圍。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云:吳起變法“要在強兵,破馳說之言縱橫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