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是我國現(xiàn)代漫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曾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美協(xié)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xié)會副會長等職;被贊為“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20世紀的陶淵明”。他一生追求充滿童真、閑趣的生活,為世人留下了無數(shù)精神財富,至今仍有多篇作品被選入九年義務教育教材。豐子愷淳樸善良的性格造就了他獨特的經歷與思想,生活是思想的根源,藝術是生活的表達,他的生活與藝術是無法分割的。本書通過敘述他的藝術人生,來透視人生與處世的哲學,為讀者展示一個全方位、立體的豐子愷。
陳墨,編輯,專欄撰稿人,文風簡雅清新,洋溢著對生命和生活的思考與感悟。洞察人心但不苛責,穿越苦難而不聲張。在他筆下,世事如米而此心如茶,淡到極處,卻正是人生的真味。
NO.1 赤子之心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豐子愷談情味人生
豐子愷的散文語言樸素、風格獨特;他的漫畫信筆所至,妙趣橫生。他厭惡成人世界的虛偽自私,贊美兒童的純真可愛,善于將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加以巧妙的點染,來闡述人生的理想。他的作品充滿濃厚的人情味,深為廣大讀者所喜愛。
赤子之心,有情世界
1975年的秋天,豐子愷在上海與世長辭,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他是一個身兼畫家、作家、翻譯家等多個頭銜,并且難以被“歸類”的人。不過,豐子愷先生身上這些“家”的頭銜,不過是外人加上去的光環(huán)。最難能可貴的,則是他那顆在世事變遷中恒久不變的赤子之心。斯人已逝,但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仍值得深思。
沒有虛偽與丑陋的童真世界
在豐子愷的散文、漫畫作品中,有許多涉及兒童生活及兒童心理的描繪,他自稱“兒童崇拜者”,用兒童般率真自然、淡然質樸的筆觸勾勒著一個與成人社會全然對立的兒童世界。
大人們的一切事業(yè)與活動,大都是讓人琢磨不透的;能庶幾仿佛于兒童這珍貴的“赤子之心”的,只有宗教與藝術。故用宗教與藝術來保護,培養(yǎng)他們這赤子之心,當然最為適宜。從小被教以宗教的信仰,出世的思想,勿使其全心固著于地面,而眼光高遠,志氣博大,即為“大人”。否則,至少從小教以藝術的趣味。音樂、繪畫、詩歌,能洗刷心的塵翳,使顯出片刻的明凈。即藝術能提人之神于太虛,使人得看清楚世界的真相,人生的正路,而不致沉淪,摸索于下面的暗中了。
作為藝術心、宗教心和“赤子之心”三位一體的童心,正是豐子愷畢生追尋的審美理想和人生態(tài)度。他厭惡成人世界的虛偽與丑陋,傾慕與熱愛孩童世界中的率真童心。豐子愷曾這樣說:“我向來憧憬兒童生活,尤其是那時,我初嘗世味,看見了當時社會里的虛偽驕矜之狀,覺得成人都已經失去本性,只有兒童天真浪漫,人格完整,才是真正的‘人’。于是變成了兒童崇拜者,在隨筆中、漫畫中處處贊揚兒童,F(xiàn)在回憶當時的意識,這是從反面詛咒成人世界的惡劣!痹u論家林非曾對這段話這樣分析:“他歌頌兒童的起因、動機和效果,在這里說的再明白不過了。的確,他往往用兒童生活的健全來反襯成人社會的病態(tài),反省自己內心的異化,企圖以此來喚醒童心,矯正世風,促使社會兒童化!
豐子愷一生中經歷過兩次大的劫難,一次是抗日戰(zhàn)爭,一次是文化大革命。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劫難,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劫難,即使每日耳聞目睹的都是慘狀,每天經歷的都是痛苦,他依然初心不改,描繪著美好的童真世界。
可見可嘆的赤子之心
即使在那個提倡西化的時代,豐子愷依然是偏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他欣賞陶淵明的詩文,更欣賞陶淵明的為人。
陶淵明和豐子愷都喜歡讀書、飲酒、音樂,都欣賞田園式的生活方式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tài),都向往《桃花源記》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理想社會。豐子愷于1947年創(chuàng)作的《赤心國》,就完全展現(xiàn)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
《赤心國》的故事背景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完全是《桃花源記》的現(xiàn)代版。正如《桃花源記》中的主人公“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冻嘈膰返闹魅斯败姽佟蓖瑯咏^處逢生。他穿過漆黑漫長的山洞,忽然看見很細的一線光明從遠處射進來,到了洞口,他向外一望,只見一片平原,平原外面還有汪洋大海。豐子愷在文中還特意指明“這里很像桃源洞”。在這個世外桃源中生活著大約500人,每個人胸前都有赤心,不過大小不太相同。王的赤心最大,其次是6個官,其余的都是民眾,赤心越大就越敏感,500人中有一人沒有衣服冷了,沒有飯吃餓了,遇到危險了……王最先有同感,然后是6個官,最后是人民。能相互感知彼此需求的赤心國的國民們,一人冷而國民全部都冷,一人餓而國民全部饑餓,一人有危險而國民全部感到恐慌……因此大家會齊心協(xié)力,在第一時間幫助自己的同胞脫離困境,赤心國的人民也因此過著和平幸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