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中醫(yī)醫(yī)師基本功學習手冊》主要內(nèi)容包括:補陰藥、收澀藥、固表止汗藥、斂肺澀腸藥、固精縮尿止帶藥、涌吐藥、攻毒殺蟲止癢藥、拔毒化腐生肌藥、臨床常見百種病證用藥等。
第一部分 經(jīng)典條文
第一章 內(nèi)經(jīng)
第二章 傷寒論
一、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二、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三、辨少陽病脈證并治
四、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五、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六、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七、辨霍亂病脈證并治
八、辨陰陽易差后勞復病脈證并治
第三章 金匱要略
一、臟腑經(jīng)絡先后病脈證治第一
二、痙濕喝病脈證治第二
三、百合狐蜮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四、瘧病脈證并治第四
五、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第五
六、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七、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八、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九、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十、腹?jié)M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十一、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十二、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十三、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十四、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十五、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十六、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十七、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第十八
十八、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
十九、婦人產(chǎn)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二十、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第四章 溫病學
一、葉天士《溫熱論》
二、薛生白《濕熱病篇》
三、吳鞠通《溫病條辨》
第二部分 中醫(yī)臨床常用中藥
第五章 解表藥
一、發(fā)散風寒藥
二、發(fā)散風熱藥
第六章 清熱藥
一、清熱瀉火藥
二、清熱燥濕藥
三、清熱解毒藥
四、清熱涼血藥
五、清虛熱藥
第七章 瀉下藥
一、攻下藥
二、潤下藥
三、峻下逐水藥
第八章 祛風濕藥
一、祛風寒濕藥
二、祛風濕熱藥
三、祛風濕強筋骨藥
第九章 化濕藥
第十章 利水滲濕藥
一、利水消腫藥
二、利尿通淋藥
三、利濕退黃藥
第十一章 溫里藥
第十二章 理氣藥
第十三章 消食藥
第十四章 驅(qū)蟲藥
第十五章 止血藥
一、涼血止血藥
二、化瘀止血藥
三、收斂止血藥
四、溫經(jīng)止血藥
第十六章 活血化瘀藥
一、活血止痛藥
二、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三、活血療傷藥
四、破血消瘕藥
第十七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一、溫化寒痰藥
二、清化熱痰藥
三、止咳平喘藥
第十八章 安神藥
一、重鎮(zhèn)安神藥
二、養(yǎng)心安神藥
第十九章 平肝息風藥
一、平抑肝陽藥
二、息風止痙藥
第二十章 開竅藥
第二十一章 補虛藥
一、補氣藥
二、補陽藥
三、補血藥
四、補陰藥
第二十二章 收澀藥
一、固表止汗藥
二、斂肺澀腸藥
三、固精縮尿止帶藥
第二十三章 涌吐藥
第二十四章 攻毒殺蟲止癢藥
第二十五章 拔毒化腐生肌藥
第二十六章 臨床常見百種病證用藥
第三部分 常用方劑歌訣
第二十七章 解表劑
辛溫解表
辛涼解表
扶正解表
第二十八章 瀉下劑
寒下
潤下
攻補兼施
逐水
第二十九章 和解劑
和解少陽
調(diào)和肝脾
調(diào)和寒熱
表里雙解
第三十章 清熱劑
清氣分熱
清營涼血
清熱解毒
清臟腑熱
清熱祛暑
清虛熱
第三十一章 溫里劑
溫中散熱
回陽救逆
溫經(jīng)散寒
第三十二章 補益劑
補氣
補血
氣血雙補
補陰
補陽
陰陽雙補
第三十三章 固澀劑
固表止汗
澀腸固脫
澀精止遺
固崩止帶
第三十四章 安神劑
重鎮(zhèn)安神
補養(yǎng)安神
第三十五章 開竅劑
涼開
溫開
第三十六章 理氣劑
行氣
降氣
第三十七章 理血劑
活血化瘀
止血劑
第三十八章 治風劑
疏散外風
平息內(nèi)風
第三十九章 治燥劑
清宣外燥
滋陰潤燥
第四十章 祛濕劑
化濕和胃
清熱祛濕
利水滲濕
溫化水濕
祛濕化濁
第四十一章 祛痰劑
燥濕化痰
清熱化痰
潤燥化痰
溫化寒痰
化痰息風
第四十二章 消食劑
消食化積
健脾消食
第四十三章 祛蟲劑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