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代投資心理派大師的經(jīng)驗之談,其中包括了證券市場發(fā)展過程中的種種奇聞異事?扑雇欣嵩跁袥]有講述從股市/投資中獲利的具體的方法,而是把更多的關注放在了關于投資者心理的層面,作為德國投資/投機大師,他認為,投資者的心理對于投資者的行為乃至整個市場都可能帶來不小的影響,而要想在這個市場中獲利,研究并掌握投資者的心理是有必要的。
我讀過的科斯托拉尼發(fā)表的第一篇專欄文章是在1965年,標題是“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他在一本書中寫道:“我成不了財政部部長,也不愿當銀行家,我就是投機者和操盤手!
從20世紀70年代起,科斯托拉尼就棲身于市場行情變幻莫測的股票交易所里,那是一個能夠展現(xiàn)經(jīng)濟實況的地方,其中也夾雜著虛構的故事和不實的謠言。在那里,貪婪和恐懼往往會引發(fā)股市非理性的漲跌波動。
對科斯托拉尼來說,股票交易不僅是工作,(直到今天)它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科斯托拉尼從故鄉(xiāng)布達佩斯移居巴黎,開始投身于這項終生事業(yè)。對于科斯托拉尼而言,這不僅是一個職業(yè),更是他的生活?扑雇欣嵴f:“股市就像一片熱帶叢林。”他在那里獲得了收益,盡管所交的學費足以讀好幾個哈佛學位了,但畢竟收獲更大。
和其他股市經(jīng)紀人的發(fā)展路徑(先學理論,再通過幫別人做投資來積累經(jīng)驗)相反,科斯托拉尼是從實踐到理論,先用自己的錢操盤,從中歸納出股市規(guī)律。從最初操作股票的經(jīng)歷中,他就已經(jīng)明白:在股市里,沒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科斯托拉尼認為光是獲得所有股票信息是不夠的,想象力才是市場投機的原動力,也是成功的先決條件。因此,科斯托拉尼非常鄙視完全不具想象力的投機操盤系統(tǒng)和股市分析軟件。股市經(jīng)常是波動起伏的,同時也具有人性化的特點,有時甚至太過人性化了,而這正是本書要討論的主題。
科斯托拉尼認為德國人不擅長謀劃金錢方面的事情。作為浪漫主義者、哲學家或是音樂家的德國人,在處理金錢問題時反而表現(xiàn)得并不浪漫,也沒有發(fā)揮出想象力。這可能是真的。當我1969年在慕尼黑第一次遇見他時,我們交流過這個問題。他說德國人至少需要積累30年的投資經(jīng)驗,否則無法脫穎而出。我問他,是否想過公開他的操盤經(jīng)驗,幫助德國人減少在股市中的損失。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我們開始了幾次“合作”,包括財務咨詢及股市研討會。
股市研討會的反響超出我們的預期,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報名參加。所講的內容就包含在1986年出版的《科斯托拉尼的投資者和投機者股市研討會》一書中。這本書成了當時的暢銷書。很多人讀過該書,按照書中的建議選擇股票,因而避免了損失。
該書是成功的股市操盤手及股票投資者必備的參考書,不但揭示了股市秘密,還培養(yǎng)讀者提高獨立思考和操作股票的能力。該書不像課堂上用的教科書,反而更像一本出自科斯托拉尼之手的小說,科斯托拉尼自己也說:“我不是在授課,我只是在對學生講故事!
由于具有職業(yè)、物質和精神上的獨立性,科斯托拉尼堅持自己的原則,他在書中寫道:作為一個反對墨守成規(guī)的人,我認為,勇敢、義無反顧地,甚至狂熱地為純粹的資本主義而奮斗,為此而不擇手段,反而會得到更糟糕的結果。他沒有去銀行工作,是的,這讓他感到更開心,因為他即便有失誤的時候,也不會招致客戶的批評。
我希望讀到這本書的人能夠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財富上的成功,祝福本書的作者、我的忘年交和合作伙伴科斯托拉尼先生,能夠繼續(xù)保持魅力和樂觀精神,在傳道授業(yè)中享受快樂生活,在證券投資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
戈特弗雷德·海勒(GottfriedHeller)
譯者序科斯托拉尼被譽為“歐洲股神”,但他并非科班出身的經(jīng)濟學家,這并不奇怪。就像學習語言學的學生不一定能夠成為作家一樣,經(jīng)濟學家中真正的股市投資高手,據(jù)我所知也只有凱恩斯一人。其實在證券交易場上,應用最多的不是經(jīng)濟學理論,而是融合了心理學和金融學的相關知識,現(xiàn)在這個領域發(fā)展成了一個專門學科,就是行為金融學。但在科斯托拉尼生活的那個年代,還沒有這樣的認知水平和理論,這正是這本書的超前之處。
聽一位股市資深投資家講他對投資者心理的認識,顯然要比聽傳統(tǒng)的心理學課程有趣和接地氣得多。科斯托拉尼認為90%的市場行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這個說法我基本同意?赡艽蠹覍τ谶@個比例還有爭議,但已經(jīng)沒人否認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主導著市場行情。
從跨學科應用來講,證券交易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領域。既需要理論指導,又不能完全由理論來解釋。其中既有學理的東西,又有實踐的藝術成分。至于有多少屬于科學,有多少屬于藝術,即便科斯托拉尼這樣的市場交易大師也難以說清楚。這是現(xiàn)今行為金融學尚未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一個例證,也是多年來研究證券市場行為金融的我,對此書感興趣的一個原因。我希望能借助實踐層面的讀物(比如這本書)加深對理論探討方向的認識。
行為金融學對于證券市場給出有關市場動態(tài)結構的模型,這不僅應該是一個分期模型,而且應該考慮到不同的時間結果。實際上,在不同的時間結構上,市場的形態(tài)都是重復發(fā)生的,這是一個嵌套結構,用數(shù)學術語說,就是分形。我們必須分析到最基本的證券市場分形結構,才有可能通過大規(guī)模的運算,模擬出整體市場運動軌跡,并獲得證券市場價格運動的更接近真理的認識。這就是我所理解的證券市場投資的“科學”部分。至于證券交易的藝術,其實我理解那是一種“人類行為藝術”,并非受理論支配或能夠被現(xiàn)有的理論精確解釋,而是更多地來自個體特征(比如投資者的個性、認知水平、情緒和思維特征等)。對于這種藝術的研究,如果從歸納和統(tǒng)計的角度,可能現(xiàn)實意義會更大一些,也更為可行。當然,也許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在神經(jīng)和大腦科學以及心理學方面研究的飛躍發(fā)展,有能力從科學測量層面搞清楚其中的復雜機制吧。
如果證券交易的結果確如科斯托拉尼所說,其中90%來自心理因素,那么我只能贊同一個觀點,即證券交易的“藝術”成分要遠高于“科學”成分。作為行為金融研究者,我更關注如何揭示和解釋后者,而作為一名專業(yè)投資人士,其實我很享受在交易中體會人性并由此在人生修為方面獲得的收益。股市如人生,既是交易,也是修煉過程。
最后我想談談價值投資。有人將科斯托拉尼看作“歐洲的巴菲特”,我覺得這個稱號不夠貼切。其實他本質上是一位投機家,非常了解投資和投資者的本性,盡管他關注證券的基本面,但操作時不拘泥于此。因此我認為科斯托拉尼的“基本面”概念,與大多數(shù)價值投資者的基本面不是一回事。
絕大多數(shù)價值投資者都想搞清楚所投資公司的價值到底有多大,為此他們使用了各種方法,比如類比法、現(xiàn)金流貼現(xiàn)法等,其實這些方式本身就是徒勞的,和緣木求魚、刻舟求劍沒有多大區(qū)別。這是因為企業(yè)內在價值不是靜態(tài)的,也不是絕對的,從實踐角度上講,甚至可以貼上一個“不可準確測度”的標簽。以我二十多年與商業(yè)企業(yè)打交道的經(jīng)驗看,一家企業(yè)的CFO或CEO大多數(shù)沒有及時掌握企業(yè)經(jīng)營現(xiàn)狀的能力,遑論做出中長期經(jīng)營預測,基于這種情況而用各種數(shù)學模型計算出的所謂“企業(yè)內在價值”,其實整個過程就是“垃圾進,垃圾出”,沒有太大的現(xiàn)實意義。這就是杰克·施瓦茨批評的那種因為貪圖方便和懶惰而采用數(shù)學模型來衡量經(jīng)濟事務的一種慣常做法,也是證券交易市場上的“傳統(tǒng)智慧”。
以我個人拙見,何謂“企業(yè)內在價值”?以目前人類的技術和認知水平來說,是沒有確切答案的。理論上講,其實就是絕大多數(shù)市場參與者認同的“企業(yè)價值”,這個量值應該是一個不太準確,而且會隨時間變化的數(shù)值區(qū)間。投資者與其徒勞地“計算”企業(yè)內在價值,不如搞清楚絕大多數(shù)市場參與者心中認可的那個“企業(yè)價值”在什么范圍,是一致認同的每股收益、一致認同的市盈率還是一致預測的股價,這些往往與股票的市場價格貼得更近一些。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唯心主義”觀點。如果這個“心”指的是抽象概念,那我不打算陷入“唯物”和“唯心”的論戰(zhàn)。這個“心”字,我認為指的是“心理”的“心”,“心情”的“心”。與其說證券市場價格體現(xiàn)了證券的“內在價值”(這實在是一個空泛縹緲不易琢磨的概念),不如說它主要體現(xiàn)了“人心”向背。當然,這個“人心”并非是指某個人的心理或心情(情緒),而是市場參與者的大眾之“心”,而這本書說的正是市場群體的“心理”導致的證券市場動態(tài)運動機制。
略有遺憾的是,這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代投資心理派大師的經(jīng)驗之談,其中包括了證券市場發(fā)展過程中的種種奇聞逸事。在今天,特別是研究行為金融和投資者心理的學者看來,這些觀念并無新奇之處,但
目 錄
譯者序
前 言
開篇 遇到“新的自己”…1
第1章 90%的行情來自心理因素…5
我絕對沒有高估心理學在股票交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股市的短期漲跌中有90%是受心理因素的影響。股市心理學是一門極具敏銳觸覺的學問,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種藝術了。
第2章 金錢的誘惑…13
人為了擁有獨立和自由,會需要錢;為了享受舒適生活,也需要錢。我的老朋友厄恩斯特·門澤爾,雖然腦子已不太清楚,但他說了句很有道理的話:“錢對一個年輕人重不重要?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上了年紀之后,錢可以帶來滿足感和安全感。”
第3章 群眾是無知的…43
投資人決定投資策略時所依據(jù)的利好的基本面情況,有可能與技術面相互抵消,這就是投資人無法理解的有時候明明是利多格局,而股市行情卻沒有做出積極反應的原因。
第4章 大崩潰—群體心理學案例…65
股票市場行情跌得越深,就有越多的指數(shù)期貨合同被賣掉。另外,此時的利率上調更是把指數(shù)期貨市場打入谷底。引起這場市場災難的罪魁禍首便是芝加哥指數(shù)期貨市場中反常的交易條件,上千名無辜散戶的指數(shù)期貨投資也連帶被止損平倉,讓投資大眾完全陷入了恐慌之中。
第5章 先知、教授和各路“股市大師”…87
我并不是說教授都是一無是處的,我感謝他們教給我字母表和外語,但是在經(jīng)濟預測或者股市方面,他們就像占卜者或占星師,對我沒有太大幫助。
第6章 股市和世界的其他部分…105
事實上,政治人物應當比投資人更早采取行動,起碼講話要謹慎。在所有股市及市場上,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當投資人對一種貨品、貨幣或是有價證券行情持有或高或低的預期時,或是被大眾媒體說服后,投資人會大量買進或賣出,直到行情達到期待的價格。在這個瘋狂的行動中,沒有人會多加思考,因為沒有人能從大眾心理中解脫出來。
第7章 德國人的心理…119
我認為德國的浪漫天賦不適合用在政治上。但在經(jīng)濟上,我就比較喜歡浪漫的“接觸”。然而我在德國人身上至今仍未發(fā)現(xiàn)金錢方面的浪漫,在這方面,德國人一直很正直,也不懂得樂趣。
第8章 我的交易生涯…129
投機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從事的職業(yè),應該說這是一個具有使命感的職位,投機者有其經(jīng)濟上的職權,而且是處于自由資金系統(tǒng)之中,即使他并沒有對GDP做出貢獻。他無論在何處都介于投資者和交易所玩家之間,而且似乎是兩者的混合體;投機者是必要的、機動的貨幣推手,總是在周期性的股價或行情波動時做出適宜的投資。
第9章 我接觸過的形形色色的人…141
如同其他居住在美國而且有閑錢的人一樣,我也一直持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股票,不過經(jīng)過這次事件后我便不再持有了。因為對一家我竟然能夠嚇唬的企業(yè),我寧可做它的顧客而不是合伙人。
第10章 股市心理學:迷信、拜物教和癮癖…161
當一個人依賴迷信來進行財務投資時,他便成為一個玩家,就好比我年輕時的經(jīng)歷:我知道游戲的規(guī)則,而且是在痛苦中學習的。隨著年齡和經(jīng)驗的增長,現(xiàn)在的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固執(zhí)的人,我認為讓自己有一些無害的迷信和拜物心理,那是可以的。
第11章 傻瓜的價值…177
投機者從別人的愚蠢中所獲得的利益往往比靠自己的智慧得來的多,人們可以從別人的愚蠢中學習,尤其是學習如何不重蹈覆轍。
第12章 日不落帝國:股市…193
全世界的股市都連在一起,成為一個系統(tǒng),且彼此依賴,如同愷撒大帝的帝國—一個太陽永遠不西沉的帝國。
后記 我的三段職業(yè)生涯…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