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yōu)雅解讀
定 價:99 元
- 作者:[美] 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
- 出版時間:2016/12/8
- ISBN:9787111551034
- 出 版 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P18
- 頁碼:439
- 紙張:純質紙
- 版次:1
- 開本:16K
馬文·明斯基認為,無論是人類的思維還是人工智能的思維,都是由原本簡單的元素相連而組成,當這些元素組成一個整體時,就成為無限復雜的、我們稱為思想和感情的東西。這些思想和感情可以轉化為人類的體驗。本書章節(jié)、段落之間的結構和明斯基的理論相呼應,翻過這一篇篇書頁,關于思維的統(tǒng)一理論漸漸成型。本書妙趣橫生,是想象空間里的一場歷險。
“沒有心智社會就沒有智能。智慧從愚笨中來!
人工智能之父、圖靈獎得主馬文·明斯基,對科學和人性的浪漫主義解讀。
一本引領時代的著作,影響了凱文·凱利,艾薩克·阿西莫夫,侯世達和雷·庫茲韋爾。
豆瓣評分8.9分的大師經典
馬文·明斯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成員,美國人工智能學會的前任主席。馬文·明斯基在人工智能、認知心理學、數(shù)學、計算語言學、機器人和光學等諸多領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人工智能之父
●榮獲圖靈獎的人工智能學者
●虛擬現(xiàn)實(VR)*早的倡導者
●開發(fā)了世界上第*個機器人
●創(chuàng)立世界上第*個人工智能實驗室
●業(yè)界巨*的導師,學生包括《奇點臨近》的作者雷·庫茲韋爾
●影響了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大定律”
●凱文·凱利是他的忠實讀者
目錄
贊 譽
第1章 引言 / 1
1.1 思維智能體 / 2
1.2 思維與腦 / 4
1.3 心智社會 / 5
1.4 積木的世界 / 7
1.5 常識 / 8
1.6 智能體和智能組 / 9
第2章 整體和部分 / 12
2.1 組件和聯(lián)結 / 13
2.2 創(chuàng)新者與簡化者 / 14
2.3 部分與整體 / 15
2.4 整體論與部分 / 16
2.5 容易和困難的事 / 18
2.6 人類是機器嗎 / 19
第3章 沖突與妥協(xié) / 21
3.1 沖突 / 22
3.2 無法妥協(xié) / 23
3.3 等級 / 24
3.4 異層級結構 / 26
3.5 破壞 / 27
3.6 疼痛和愉悅帶來的簡化 / 28
第4章 自我 / 30
4.1 自我 / 31
4.2 一個自我還是很多個自我? / 32
4.3 靈魂 / 33
4.4 保守的自我 / 34
4.5 利用 / 35
4.6 自我控制 / 36
4.7 長期計劃 / 38
4.8 理想 / 39
第5章 個體性 / 41
5.1 循環(huán)因果 / 42
5.2 無法回答的問題 / 43
5.3 自我遙控 / 44
5.4 個人身份 / 46
5.5 潮流與風格 / 47
5.6 性格特征 / 48
5.7 永久身份 / 50
第6章 洞察與內省 / 52
6.1 意識 / 53
6.2 信號與跡象 / 54
6.3 思維實驗 / 55
6.4 B-腦 / 56
6.5 被凍結的反思 / 58
6.6 短暫的思維時間 / 59
6.7 隨意的現(xiàn)在 / 61
6.8 不用想的思考 / 62
6.9 云霧中的頭腦 / 63
6.10 沒有思維的世界 / 64
6.11 洞察 / 66
6.12 內部溝通 / 67
6.13 自我知識很危險 / 68
6.14 困惑 / 69
第7章 問題與目標 / 71
7.1 智能 / 72
7.2 不平常的知識 / 73
7.3 猜謎原則 / 74
7.4 問題解決 / 75
7.5 學習與記憶 / 77
7.6 強化與獎勵 / 78
7.7 本地責任 / 80
7.8 差異發(fā)動機 / 81
7.9 意圖 / 83
7.10 天才 / 84
第8章 記憶理論 / 86
8.1 K線:一種記憶理論 / 87
8.2 記住 / 88
8.3 思維狀態(tài)與傾向 / 89
8.4 局部思維狀態(tài) / 91
8.5 水平帶 / 92
8.6 水平 / 94
8.7 邊緣 / 95
8.8 記憶社會 / 97
8.9 知識樹 / 98
8.10 水平與分類 / 99
8.11 社會的層次 / 101
第9章 總結 / 103
9.1 想要和喜歡 / 104
9.2 重新劃分選區(qū) / 105
9.3 從失敗中學習 / 106
9.4 享受不舒服 / 108
第10章 派珀特原則 / 110
10.1 皮亞杰的實驗 / 111
10.2 關于數(shù)量的推理 / 112
10.3 優(yōu)先選擇 / 113
10.4 派珀特原則 / 115
10.5 更社會 / 116
10.6 關于皮亞杰的實驗 / 117
10.7 概念的概念 / 119
10.8 教育和發(fā)展 / 120
10.9 學習一種等級制度 / 121
第11章 空間的形狀 / 123
11.1 看見紅色 / 124
11.2 空間的形狀 / 125
11.3 鄰近 / 126
11.4 天生的地形 / 127
11.5 感知相似性 / 129
11.6 居中的自我 / 130
11.7 注定的學習 / 131
11.8 半腦 / 132
11.9 啞鈴理論 / 134
第12章 學習意義 / 136
12.1 一個積木拱門場景 / 137
12.2 學習意義 / 138
12.3 統(tǒng)一框架 / 139
12.4 結構與功能 / 141
12.5 結構的功能 / 142
12.6 積累 / 143
12.7 積累策略 / 145
12.8 不統(tǒng)一的問題 / 146
12.9 例外原則 / 147
12.10 塔的工作原理 / 149
12.11 原因如何起作用 / 150
12.12 意義與定義 / 152
12.13 橋梁定義 / 153
第13章 看見與相信 / 155
13.1 重新構想 / 156
13.2 邊界 / 157
13.3 看見與相信 / 158
13.4 兒童的繪畫框架 / 159
13.5 學習腳本 / 161
13.6 邊界效應 / 162
13.7 副本 / 163
第14章 重新構想 / 165
14.1 運用重新構想 / 166
14.2 主體-支撐概念 / 167
14.3 方法和目的 / 168
14.4 看見正方形 / 170
14.5 頭腦風暴 / 171
14.6 投資原則 / 172
14.7 組件與整體論 / 173
14.8 消極思維的力量 / 175
14.9 相互作用-正方形 / 176
第15章 意識與記憶 / 178
15.1 記憶思維狀態(tài) / 179
15.2 自我檢查 / 180
15.3 記憶 / 181
15.4 關于記憶的記憶 / 182
15.5 固有幻覺 / 184
15.6 多種記憶 / 185
15.7 記憶重新排列 / 187
15.8 記憶的解剖結構 / 188
15.9 干擾與恢復 / 189
15.10 失去條理 / 190
15.11 遞歸原則 / 192
第16章 情感 / 194
16.1 情感 / 195
16.2 思維發(fā)展 / 196
16.3 思維原型專家 / 197
16.4 交互排斥 / 199
16.5 雪崩效應 / 200
16.6 動機 / 201
16.7 利用 / 202
16.8 刺激與朿激 / 204
16.9 嬰兒情感 / 205
16.10 成人情感 / 207
第17章 發(fā)展 / 209
17.1 自我教育的順序 / 210
17.2 依戀學習 / 211
17.3 依戀簡化 / 212
17.4 功能性自治 / 214
17.5 發(fā)展階段 / 215
17.6 發(fā)展的先決條件 / 216
17.7 遺傳時間表 / 218
17.8 依戀影像 / 219
17.9 不同的記憶跨度 / 220
17.10 智能創(chuàng)傷 / 222
17.11 智能理想 / 223
第18章 推理 / 226
18.1 機器一定要有邏輯嗎 / 227
18.2 推理的鏈條 / 228
18.3 鏈接 / 229
18.4 邏輯鏈條 / 230
18.5 強有力的論證 / 232
18.6 從多少到大小 / 233
18.7 數(shù)字是什么 / 234
18.8 數(shù)學變得更難了 / 236
18.9 強韌與恢復 / 237
第19章 詞匯和理念 / 239
19.1 意圖的根源 / 240
19.2 語言智能組 / 241
19.3 詞匯與理念 / 242
19.4 客體與屬性 / 244
19.5 多憶體 / 245
19.6 識別器 / 247
19.7 權衡證據(jù) / 248
19.8 泛化 / 249
19.9 識別思維 / 250
19.10 封閉圓環(huán) / 252
第20章 背景與意義不明確 / 254
20.1 意義模糊 / 255
20.2 處理意義模糊 / 256
20.3 視覺上的意義模糊 / 257
20.4 鎖定與清除 / 258
20.5 微憶體 / 259
20.6 憶體的螺旋 / 261
20.7 聯(lián)結 / 262
20.8 聯(lián)結線 / 263
20.9 分布式記憶 / 265
第21章 Trans-框架 / 267
21.1 思維的代詞 / 268
21.2 代原體 / 269
21.3 Trans-框架 / 270
21.4 智能體之間的溝通 / 272
21.5 自動性 / 273
21.6 Trans-框架代原體 / 275
21.7 用代原體泛化 / 276
21.8 注意力 / 277
第22章 表達 / 279
22.1 代原體和多憶體 / 280
22.2 獨原體 / 281
22.3 去專門化 / 282
22.4 學習與教學 / 283
22.5 推理 / 284
22.6 表達 / 286
22.7 原因與從句 / 287
22.8 干擾 / 289
22.9 代詞和指代 / 291
22.10 語言表達 / 292
22.11 創(chuàng)造性表達 / 294
第23章 對比 / 296
23.1 差異的世界 / 297
23.2 差異與副本 / 298
23.3 時間閃爍 / 299
23.4 “更”的意義 / 301
23.5 外國口音 / 302
第24章 框架 / 304
24.1 思維的速度 / 305
24.2 思維框架 / 306
24.3 Trans-框架的工作原理 / 307
24.4 默認假設 / 309
24.5 非言語推理 / 310
24.6 方向憶體 / 311
24.7 圖片-框架 / 313
24.8 圖片-框架的工作原理 / 314
24.9 識別與記憶 / 315
第25章 框架編隊 / 317
25.1 一次一個框架? / 318
25.2 框架編隊 / 319
25.3 靜止的世界 / 320
25.4 連續(xù)感 / 322
25.5 預期 / 323
25.6 框架理念 / 325
第26章 語言框架 / 327
26.1 理解語言 / 328
26.2 理解故事 / 329
26.3 句子-框架 / 330
26.4 聚會-框架 / 332
26.5 故事-框架 / 333
26.6 真正的句子與胡話 / 334
26.7 名詞的框架 / 336
26.8 動詞的框架 / 338
26.9 語言與視覺 / 339
26.10 學習語言 / 340
26.11 語法 / 342
26.12 出言有序 / 343
第27章 審查員和玩笑 / 345
27.1 惡魔 / 346
27.2 抑制器 / 347
27.3 審查員 / 349
27.4 邏輯中的例外 / 350
27.5 笑話 / 352
27.6 幽默和審查制度 / 353
27.7 笑 / 355
27.8 好心情 / 357
第28章 思維和世界 / 359
28.1 心理能量的謬誤 / 360
28.2 量與市場 / 361
28.3 數(shù)量和屬性 / 363
28.4 精神高于物質 / 364
28.5 思維和世界 / 365
28.6 思維和機器 / 367
28.7 個體身份 / 368
28.8 重疊的思維 / 370
第29章 思維的領域 / 372
29.1 思維的領域 / 373
29.2 同時運行的多重思維 / 374
29.3 并行代原體 / 375
29.4 跨領域通信 / 377
29.5 統(tǒng)一的弊端 / 378
29.6 孤獨癥兒童 / 380
29.7 相似和類比 / 381
29.8 比喻 / 382
第30章 思維模式 / 385
30.1 知道 / 386
30.2 知道和相信 / 387
30.3 心理模型 / 388
30.4 世界模型 / 390
30.5 認識自我 / 391
30.6 意志的自由 / 392
30.7 第三選項的謬誤 / 393
30.8 智能與智謀 / 395
附錄 / 397
A.?遺傳與環(huán)境 / 397
B.?思維領域的起源 / 399
C.?姿勢與軌跡 / 402
D.?腦的聯(lián)結 / 404
E.?生存本能 / 409
F.?進化與目的 / 410
G.?隔離與相互作用 / 412
H.?人類思維的發(fā)展 / 414
后記與致謝 / 417
詞匯與參考書目 /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