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于語用學和語篇分析界面, 將語用學理論研究和語篇分析結合起來, 探討語言交際中語篇語用意義的產生、傳遞、理解和接受的過程、機制、方式及效果。本書內容主要包括: 語言意義探索的歷史淵源與歷程; 語篇連貫的基礎、多層面性及其言語行為模式; 語篇信息產生與理解的不同角度和方式; 對國內醫(yī)患會話和庭審會話語篇的實證研究; 語篇修辭在文學作品解讀和翻譯中的重要作用。
陳海慶,1957年生于山東省濰坊市。1979年考入曲阜師范大學外文系英語本科專業(yè),1983年獲學士學位;1992年考入湖南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1995年獲碩士學位;2002年考入東北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2005年獲博士學位。現任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外國語言文學一級碩士點負責人,理論與功能語言學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語用學、語篇分析、翻譯、文體學和外語教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在澳大利亞西澳州大學、美國加州富勒頓大學進行過研修。先后在國內外語類核心期刊以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發(fā)表學術論文近50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翻譯英語文學名著5部,主編外語教學書籍多部。
第一章 語言形式與言語意義
1.1 語言與言語
1.2 語言工具及其交際的合作性
1.3 語言形式與功能
1.4 語篇研究的言語行為視角
第二章 語篇的概念與特征
2.1 語篇概念
2.2 語篇功能
2.3 語篇特征
2.4 語境概念
第三章 語用學與語言“意義”研究
3.1 語用學溯源
3.2 語用學定義
3.3“語用學轉向”及其“意義”探索之歷程
3.4“語言游戲”說與“用法即意義”觀
第一章 語言形式與言語意義
1.1 語言與言語
1.2 語言工具及其交際的合作性
1.3 語言形式與功能
1.4 語篇研究的言語行為視角
第二章 語篇的概念與特征
2.1 語篇概念
2.2 語篇功能
2.3 語篇特征
2.4 語境概念
第三章 語用學與語言“意義”研究
3.1 語用學溯源
3.2 語用學定義
3.3“語用學轉向”及其“意義”探索之歷程
3.4“語言游戲”說與“用法即意義”觀
3.5 小結
第四章 語篇連貫的語用學闡釋
4.1 前言
4.2 語篇連貫的認知基礎
4.3 語篇連貫的推導及其認知語境
4.4 語篇連貫的言語行為模式
4.5 語篇連貫的連續(xù)性、動態(tài)性與多維性
4.6 小結
第五章 語篇信息的傳遞與理解
5.1 語篇信息的特征與形式
5.2 語義信息的組織、傳遞與接受
5.3 語用信息的推導與理解
5.4 聯(lián)想附加信息
5.5 小結
第六章 語篇視角與語調信息功能
6.1 視角及其信息傳遞特征
6.2 英語語調的信息功能
6.3 韻律結構與語調的語用功能
6.4 庭審會話語篇語調特征與信息輸出
6.5 小結
第七章 語篇互動與理解的言語行為闡釋
7.1 言語行為的交際互動觀
7.2 會話語篇的互動機制與取效行為
7.3 文學語篇的互動性與取效行為
7.4 小結
第八章 醫(yī)患會話互動模式的實證研究
8.1 國外與國內研究狀況
8.2 醫(yī)患診斷會話序列特征
8.3 醫(yī)患權勢不對稱性與會話模式類型
8.4 醫(yī)患會話分析的言語行為觀
8.5 小結
第九章 文學語篇修辭及語用效果
9.1 修辭、修辭學與修辭觀
9.2 文學語篇中的修辭手法及其取效效果
9.3 中英詩歌“自然”意象及其表現手法比較
9.4 文學語篇翻譯中的話語分析
9.5 小結
附 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