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秀教授是臺灣地區(qū)知名學者,本書在臺灣地區(qū)已發(fā)行7版。臺灣地區(qū)“行政訴訟法”經過1998年全面修改,從各個面向觀之,宏觀的整體結構從原來的34個條文擴容到308個條文,中觀的章節(jié)編列,乃至微觀細部條文的結構均有大幅度變化。本書針對新“行政訴訟法”擴大了行政訴訟裁判權的范圍,增加了行政訴訟的訴訟類型及訴訟審級,增設了公益訴訟與團體訴訟,增訂了和解程序、簡易訴訟程序、保全程序、強制執(zhí)行程序等問題。始終秉持“行政訴訟法”保障民眾權利,確保行政權正當行使的理念。以該現行“行政訴訟法”為藍本,參酌德國、日本及中國臺灣地區(qū)晚近學說見解,并以各級行政法院的司法判決作為研討對象,力圖將學說與判例緊密結合,通過學說因應司法實務的需求,通過司法實務的回應來完善現有學說見解。
序
應松年教授序
喜悉東吳大學陳清秀教授大作《行政訴訟法》即將在大陸出版,難抑欣喜之情。竊以為這部極有分量之作以簡體字付梓,登陸上市,將在大陸行政法教學和研究園地增添一個可貴的碩果,并將為兩岸行政法學的研究、交流,營造新氛圍和契機。我樂于見證這一學術盛事,謹為之序。
陳清秀教授的名字,對大陸學者來說并不陌生。在臺灣地區(qū)公法學大家翁岳生先生主編并已在大陸出版的《行政法》一書中,陳清秀教授就擔綱寫作了其中重要的兩章,即“行政法的法源”以及“依法行政與法律的適用”。翁岳生先生主編的《行政法》可謂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大著,匯集了一批臺灣地區(qū)最優(yōu)秀的行政法學者參與編撰,為我們眺望臺灣地區(qū)行政法學理論和制度發(fā)展打開了一扇重要窗口。
陳清秀教授這部《行政訴訟法》,1999年在臺灣地區(qū)出版第1版,至2015年已修訂至第7版,是一部深受學界好評和市場認可的優(yōu)秀教材。就初學者而言,第一次接觸行政訴訟這一重要制度,往往是通過學者編寫的教材來實現。一本好的教材,如同一把鑰匙,能夠通過條分縷析的講述,帶領學生迅速入門、一窺堂奧。在本書中,陳清秀教授不僅詳細講解了“行政訴訟的基本概念”、“行政訴訟的類型”、“行政訴訟程序”和“行政法院”等關鍵問題,對行政訴訟制度的內涵與制度特點作了全面、精到的闡述,而且將臺灣地區(qū)“行政訴訟法”的修改近況納入其中,輔之精彩的典型案例以及翔實的注釋,引發(fā)讀者進一步研究、思考。本書篇幅多達900余頁,其翔實程度可見一斑,洋洋80余萬字,足見作者之勤奮耕耘與博學廣識。
教材涉及更廣泛的受眾,為廣大讀者提供知識、理念、學術信息,影響所及常是一代群體。我國臺灣地區(qū)知名學者對自己撰寫的教材,其重視程度絕不亞于學術論文,總是反復斟酌、多年打磨,常成為整個學術生涯中拳拳不輟、不懈鍛鑄的精品。這部《行政訴訟法》也正是反復磨煉的不凡之作。
陳清秀教授在東吳大學任教多年,作為法學博士,他具有深厚的學術修養(yǎng)和知識積累,還多年從事實務工作,豐富的閱歷和行政實踐賦予他更廣闊視野,具備理論結合實際的立場和思維,因而其著作更蘊含實踐關懷,深受兩岸學生喜愛。長期以來,他還在稅法、行政罰法等諸多技術性較強、兼具理論難點的公法領域深入研究,成果卓著。陳清秀教授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臺灣地區(qū)公法學界人才輩出的時代,他恰恰把握時代機遇,脫穎而出。
自1997年首屆海峽兩岸行政法學研討會舉行以來,每年一會,輪流舉辦,兩岸行政法學界始終保持著難得的對話和交流,影響和凝聚了一大批有志于完善行政法學研究和法治建設的優(yōu)秀學者,促成了兩岸在行政法教學、研究中,交往頻繁、聯系緊密、碩果不斷、屢有建樹。而今兩岸行政法學交流已走過20個春秋,我堅信,雙方將繼續(xù)發(fā)揚傳統,增強對話交流,增進友誼,砥礪思想,共同推進行政法學和行政法治新發(fā)展。本書在大陸的出版即是兆證,因此樂為之鼓與呼!
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2016年盛夏于北京世紀城
陳清秀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專任教授。臺灣大學法學學士(1981)、臺灣大學法學碩士(1984)、臺灣大學法學博士(1991)、美國喬治城大學訪問研究學者(1995~1996)。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jié)行政訴訟之沿革與基本理念
一、沿革
二、基本理念與社會正義
三、訴訟經濟原則
四、法安定性原則
五、訴訟權之限制及其他訴訟法理
第二節(jié)公法上爭議
一、前言
二、公法上爭議的判斷
三、具體情形
四、公法上爭議之先決問題
第二章行政訴訟之前置程序
第一節(jié)概說
一、前言
二、行政訴訟之先行程序及其必要性
三、行政訴訟之先行程序與行政訴訟之關系
第二節(jié)訴愿行政救濟
一、“訴愿法”沿革
二、訴愿程序之法律性質
三、訴愿當事人
四、訴愿參加人
五、訴愿種類
六、訴愿的提起
七、訴愿程序中訴愿人之參與權利
八、調查審理原則
九、訴愿程序之停止及承受制度
十、訴愿決定
十一、訴愿決定之效力
十二、訴愿決定確定后之救濟
第三節(jié)特別法律關系(特別權力關系)的行政
救濟
一、概說
二、可否提起行政救濟之判斷基準
三、具體類型
第三章行政訴訟之類型
第一節(jié)概說
一、意義及其機能
二、行政訴訟之類型的指導原則
三、行政訴訟類型之特殊性
四、行政訴訟類型的規(guī)范模式
五、行政訴訟之類型
第二節(jié)撤銷訴訟
一、概說
二、實體判決要件
三、實體上有理由之要件
第三節(jié)課予義務之訴
一、前言
二、課予義務之訴的種類
三、課予義務之訴的性質
四、課予義務之訴與其他訴訟種類之關系
五、課予義務之訴的聲明范例
六、特別的實體判決要件
七、課予義務之訴之判決
第四節(jié)公法上給付訴訟
一、前言
二、公法上給付訴訟之適用范圍
三、給付訴訟與其他種類訴訟之關系
四、公法上給付訴訟之類型
五、公法上給付訴訟之提起
六、給付訴訟之判決
第五節(jié)公法上確認訴訟
一、前言
二、確認之訴的種類
三、確認訴訟與其他訴訟之關系
四、確認訴訟之提起
五、確認訴訟之判決
第四章訴之利益
第一節(jié)意義
第二節(jié)當事人適格(訴訟實施權)
一、正當的當事人—— 一般情形
二、正當的當事人—— 訴訟信托
三、被告當事人適格
四、訴訟實施權的審查
第三節(jié)訴訟權能
一、概說
二、“訴訟權能之學說”
三、權利侵害
四、訴訟權能的類型
五、具體情形
第四節(jié)權利保護必要
一、概說
二、權利保護必要之判斷
三、欠缺一般權利保護必要(利益)之類型
四、訴之利益嗣后消滅
第五章行政法院
第一節(jié)行政法院之組織
一、概說
二、高等行政法院
三、“最高行政法院”
四、法官自治與司法行政之監(jiān)督
五、裁判質量之提升與法官待遇
六、法庭秩序指揮權
第二節(jié)審判權與管轄權
一、概說
二、審判權之劃分
三、管轄權之種類
四、指定管轄
五、管轄之競合
六、管轄權之認定與錯誤
第三節(jié)智慧財產法院
一、管轄行政訴訟案件類型
二、審理程序
三、不服智慧財產行政訴訟事件裁判之救濟
第六章行政訴訟程序
第一節(jié)行政訴訟之當事人
一、當事人的意義
二、當事人能力
三、訴訟能力
四、訴訟代理人與輔佐人制度
五、選定當事人
六、公益社團法人等之團體訴訟
七、共同訴訟(主觀的訴之合并)
第二節(jié)行政訴訟上之訴訟參加
一、訴訟參加之意義及機能
二、必要共同訴訟之獨立參加(必要參加)
三、利害關系人之獨立參加(普通參加)
四、單純輔助參加
五、訴訟參加之程序
第三節(jié)起訴
第一目行政訴訟之提起
一、訴之提起方式及內容
二、訴訟標的之表明
三、起訴期間
四、起訴效力
第二目訴訟費用與訴訟救助
一、訴訟費用
二、訴訟救助
第三目送達
一、意義
二、送達機關
三、應受送達人
四、應送達文書
五、送達場所
六、送達方法
七、實施送達之日時
八、送達之瑕疵
第四目期日及期間
一、期日
二、期間
第四節(jié)行政訴訟之程序標的
一、程序標的之概念
二、程序標的與訴訟標的等概念之區(qū)別
三、原行政處分與異議(復查)決定
四、原行政處分與訴愿決定
五、原處分與變更處分
第五節(jié)行政處分之可分性及部分爭訟
一、問題之提出
二、行政處分之可分性
三、行政處分可分性之判斷標準
四、行政處分之部分訴訟可能性
第六節(jié)行政訴訟之訴訟標的
一、概說
二、撤銷訴訟之訴訟標的
三、給付訴訟之訴訟標的
四、確認之訴的訴訟標的
第七節(jié)行政訴訟上之審理原則
一、概說
二、處分權主義與職權進行主義
三、職權探知主義
四、言詞辯論之審理原則
五、“適時提出主義”
六、“集中審理主義”與“計劃審理主義”
七、真實義務原則
八、自由心證主義(證據自由評價原則)
九、法律上聽審請求權
第八節(jié)事實及證據之調查
一、調查原則
二、證據調查方式及結果
三、證據方法
四、保全證據
第九節(jié)行政訴訟上之舉證責任
一、概說
二、舉證責任之概念與舉證責任規(guī)范之法律性質
三、主觀的舉證責任
四、客觀的舉證責任
五、證明程度
六、推定
七、嚴格的證明與自由的證明
八、情況證明與表見證明
九、直接證明與間接證明
十、證據契約
第十節(jié)行政爭訟上處分理由之追補
一、問題之提出
二、處分理由替換之合法性
第十一節(jié)訴之變更、追加、合并、撤回及反訴
一、訴之變更、追加
二、客觀的訴之合并
三、訴之撤回
四、反訴
第十二節(jié)行政訴訟上之和解
一、問題之提出
二、行政訴訟上和解之容許性
三、行政訴訟上和解要件
四、訴訟上和解之例
五、和解效力
第十三節(jié)行政訴訟上之舍棄、認諾
一、概說
二、舍棄、認諾之概念
三、行政訴訟上舍棄、認諾之可否
四、舍棄、認諾之要件
五、舍棄、認諾判決
第十四節(jié)訴訟程序之停止
一、意義
二、訴訟程序停止之種類
三、訴訟程序停止之效力
第十五節(jié)簡易訴訟程序
一、適用對象
二、起訴
三、審理程序
四、判決及上訴
第十六節(jié)交通裁決事件訴訟程序
一、概說
二、交通裁決事件之范圍及合并提起非交通裁決事件之處置
三、管轄法院: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
四、訴訟程序
第十七節(jié)收容聲請事件過程
一、制度目的
二、收容聲請事件
三、收容處分之異議
四、收容異議之審理程序
五、聲請停止收容及其審理
六、收容異議之裁定
七、收容異議裁定之抗告與再審
第七章裁判
第一節(jié)實體判決要件
一、概說
二、實體判決要件
三、實體判決要件之審查
第二節(jié)判決之種類
一、概說
二、判決之種類
三、判決程序
第三節(jié)裁定
一、概說
二、裁定之種類
三、裁定之理由記載
四、裁定之宣示或公告
五、裁定之效力
六、對于裁定之救濟
第四節(jié)事實及法律狀態(tài)之裁判基準時
一、問題之提出
二、依實體法觀點,判斷事實及法律狀態(tài)之裁判基
準時
三、訴訟法觀點之裁判基準時
四、結語
第五節(jié)行政訴訟判決之效力
一、判決效力概說
二、既判力之概念及本質
三、既判力之作用
四、具有既判力之裁判
五、既判力之客觀的范圍
六、既判力之主觀范圍
七、既判力之基準時與遮斷效
八、事實及法律狀態(tài)之變更
九、發(fā)現新事實或新證據,行政機關可否更正原處分
第六節(jié)無效裁判
一、概說
二、無效裁判與非裁判之區(qū)別
三、行政訴訟上之無效裁判
四、裁判嗣后失其效力
第八章法律救濟方法
第一節(jié)上訴程序
一、概說
二、上訴之提起
三、上訴審之性質——法律審
四、上訴之審理
五、判決
第二節(jié)抗告程序
一、概說
二、抗告之合法要件
三、抗告之程序
四、抗告之裁判
五、抗告之效力
第三節(jié)再審程序
一、概說
二、再審要件
三、再審程序及裁判
四、確定裁定之再審
第四節(jié)重新審理
一、概說
二、重新審理的要件
三、程序及裁判
四、重新審理的效力
第九章行政訴訟上之暫時權利保護
第一節(jié)前言
第二節(jié)行政處分之停止執(zhí)行
一、概說
二、與“訴愿法”停止執(zhí)行之關系
三、行政處分之停止執(zhí)行
第三節(jié)公法上假處分
一、假處分之種類
二、假處分之適用范圍
三、聲請假處分之容許要件
四、聲請假處分之容許理由
五、假處分之審理程序
六、假處分之限制
七、權利救濟
八、假處分裁定之執(zhí)行
九、損害賠償
第四節(jié)公法上假扣押
一、假扣押之要件
二、假扣押之審理
三、撤銷假扣押之原因
四、假扣押裁定撤銷之效力
第十章強制執(zhí)行
第一節(jié)概說
第二節(jié)執(zhí)行名義
一、確定判決
二、裁定
三、訴訟上和解
四、可立即執(zhí)行之公法上契約
第三節(jié)執(zhí)行機關
第四節(jié)執(zhí)行程序
第五節(jié)救濟
一、債務人聲明異議
二、抗告
三、債務人異議之訴
四、其余有關強制執(zhí)行之訴訟,由普通法院受理
參考文獻
附錄一“訴愿法”及“行政訴訟法”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題
范例
附錄二“訴愿法”及“行政訴訟法”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題
范例
附錄三“訴愿法”及“行政訴訟法”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題
范例
附錄四“訴愿法”及“行政訴訟法”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題
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