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成書于20世紀(jì)30年代,按時代發(fā)展的順序,從先秦古歌謠談起,止于清代民歌,依次對中國歷代的歌謠、民歌、歌賦、變文、雜劇詞、鼓子詞、諸宮調(diào)、散曲、寶卷、彈詞等,做了系統(tǒng)、全面的梳理與論述。作者所論內(nèi)容大多囊括在曲藝文學(xué)中,通過多年的累積、爬梳,廓清了每種曲藝形式的嬗變歷程,引證史料翔實,立論明確。
鄭振鐸先生的這部著作,上起先秦歌謠,下迄清代的東西調(diào),所包甚廣,為俗文學(xué)史一本劃時代的名著。雖然它不能說是完美的著作,但無論如何是扎實、有價值的一本中國俗文學(xué)史,而且長期沒有一本同類著作可以替代它。
鄭振鐸(1898—1958),字西諦,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又是著名作家、詩人、學(xué)者,著有或編有《文學(xué)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等。
第一章何謂“俗文學(xué)”
一
何謂“俗文學(xué)”?“俗文學(xué)”就是通俗的文學(xué),就是民間的文學(xué)。也就是大眾的文學(xué)。換一句話,所謂俗文學(xué)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為學(xué)士大夫所重視,而流行于民間,成為大眾所嗜好,所喜悅的東西。
中國的“俗文學(xué)”,包括的范圍很廣。因為正統(tǒng)的文學(xué)的范圍太狹小了,于是“俗文學(xué)”的地盤便愈顯其大。差不多除詩與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體,像小說、戲曲、變文、彈詞之類,都要?dú)w到“俗文學(xué)”的范圍里去。
凡不登大雅之堂,凡為學(xué)士大夫所鄙夷,所不屑注意的文體都是“俗文學(xué)”。
“俗文學(xué)”不僅成了中國文學(xué)史的主要成分,且也成了中國文學(xué)史的中心。
這話怎樣講呢?
第一,因為正統(tǒng)的文學(xué)的范圍很狹小,——只限于詩和散文!灾袊膶W(xué)史的主要的篇頁。便不能不為被目為“俗文學(xué)”,被目為“小道”的“俗文學(xué)”所占領(lǐng)。哪一國的文學(xué)史不是以小說、戲曲和詩歌為中心的呢?而過去的中國文學(xué)史的講述卻大部分為散文作家們的生平和其作品所占據(jù),F(xiàn)在對于文學(xué)的觀念變更了,對于不登大雅之堂的戲曲、小第二,因為正統(tǒng)文學(xué)的發(fā)展和“俗文學(xué)”的發(fā)展是息息相關(guān)的。許多的正統(tǒng)文學(xué)的文體原都是由“俗文學(xué)”升格而來的。像《詩經(jīng)》,其中的大部分原來就是民歌。像五言詩原來就是從民間發(fā)生的。像漢代的樂府,六朝的新樂府,唐五代的詞,元、明的曲,宋、金的諸宮調(diào)。哪一個新文體不是從民間發(fā)生出來的。
當(dāng)民間的歌聲漸漸的消歇了時候。而這種民間的歌曲卻成了文人學(xué)士們之所有了。
二
俗文學(xué)”有好幾個特質(zhì),但到了成為正統(tǒng)文學(xué)的一支的時候。那些特質(zhì)便都漸漸的消滅了;原是活潑潑的東西,但終于衰老了,僵硬了,而成為軀殼徒存的活尸。
俗文學(xué)”的第一個特質(zhì)是大眾的。她是出生于民間,為民眾所寫作,且為民眾而生存的。她是民眾所嗜好,所喜悅的;她是投合了最大多數(shù)的民眾之口味的。故亦謂之平民文學(xué)。其內(nèi)容,不歌頌皇室,不抒寫文人學(xué)士們的談窮訴苦的心緒,不講論國制朝章,她所講的是民間的英雄,是民間少男少女的戀情,是民眾所喜聽的故事,是民間的大多數(shù)人的心情所寄托的。
她的第三個特質(zhì)是口傳的。她從這個人的口里,傳到那個人的口里,她不曾被寫了下來。所以,她是流動性的;隨時可以被修正,被改樣。到了她被寫下來的時候,她便成為有定形的了,便可成為被擬仿的東西了。像《三國志平話》,原是流傳了許久,到了元代方才有了定形;到了羅貫中,方才被修改為現(xiàn)在的式樣。像許多彈詞,其寫定下來的時候,離開她開始彈唱的時候都是很久的。所謂某某秘傳,某某秘本,都是這一類性質(zhì)的東西。
她的第五個特質(zhì)是其想像力往往是很奔放的,非一般正統(tǒng)文學(xué)所能夢見,其作者的氣魄往往是很偉大的,也非一般正統(tǒng)文學(xué)的作者所能比肩。
她的第六個特質(zhì)是勇于引進(jìn)新的東西。凡一切外來的歌調(diào),外來的事物,外來的文體,文人學(xué)士們不敢正眼兒窺視之的,民間的作者們卻往往是最早的便采用了,便容納了它來。像戲曲的一個體裁,像變文的一種新的組織,像詞曲的引用外來的歌曲,都是由民間的作家們先行采納了來的。甚至。許多新的名辭,民間也最早的知道應(yīng)用。
我們知道,“俗文學(xué)”有她的許多好處,也有許多缺點(diǎn),更不是像一班人所想像的,“俗文學(xué)”是至高無上的東西,無一而非杰作,也不是像另一班人所想像的,“俗文學(xué)”是要不得的東西,是一無可取的。
中國俗文學(xué)的內(nèi)容,既包羅極廣,其分類是頗為重要的。就文體上分別之,約有下列的五大類:
第二類,小說。所謂“俗文學(xué)”里的小說,是專指“話本”,即以白話寫成的小說而言的;所有的談?wù)f因果的《幽冥錄》,記載瑣事的《因話錄》等等,所謂“傳奇”,所謂“筆記小說”等等,均不包括在內(nèi)。小說可分為三類:
二是長篇的,即宋代所謂“講史”,其講述的時間很長,決非三五日是有意的,是章仿句學(xué)的。
以上的幾個特質(zhì),我們在下文便可以更詳盡的明白的知道,這里可以不必多引例證。
三
第一類,詩歌。這一類包括民歌、民謠、初期的詞曲等等。從《詩經(jīng)》中的一部分民歌直到清代的《粵風(fēng)》《粵謳》《白雪遺音》等等,都可以算是這一類里的東西。其中,包括了許多的民間的規(guī)模頗不少的敘事歌曲,像《孔雀東南飛》以至《季布歌》《母女斗口》等等。
一是短篇的,即宋代所謂“小說”,一次或在一日之間可以講說完畢者,《清平山堂話本》《京本通俗小說》《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至《拍案驚名奇》《今古奇觀》之類均屬之。
的地方戲幾乎每省均有之。為了交通的不便和各地方言的隔閡,所以地方戲最容易發(fā)展。廣東戲是很有名的,紹興戲和四明文戲也盛行于浙省。皮黃戲原來也是由地方戲演變而成的。有所謂徽調(diào)、漢調(diào)、秦腔等等,都是代表的地方戲。先于皮黃而出現(xiàn)。而為其祖禰的。
這種講唱文學(xué)的組織是以說白(散文)來講述故事,而同時又以唱詞(韻文)來歌唱之的;講與唱互相間雜。使聽眾于享受著音樂和歌唱之外,又格外的能夠明了其故事的經(jīng)過。這種體裁,原來是從印度輸入的。最初流行于廟宇里,為僧侶們說法、傳道的工具。后來乃漸漸的出了廟宇而入于“瓦子”(游藝場)里。
他們也不是敘事詩或史詩;雖然帶著極濃厚的敘事詩的性質(zhì),但其以散文講述的部分也占著很重要的地位,決不能成為純粹的敘事詩。(后來的短篇的唱詞,名為“子弟書”的,竟把說白的部分完全的除去了,更近于敘事詩的體裁了。
他們的門類極為復(fù)雜,雖然其性質(zhì)大抵相同。大別之,可分為:
史上的故事和傳說中的人物來講唱了;像《伍子胥變文》《王昭君變文》《舜子至孝變文》等等;甚至有采用“時事”來講唱的,像《西征記變文》。
三、“寶卷”;寶卷是“變文”的嫡系子孫,其歌唱方法和體裁,幾和“變文”無甚區(qū)別;不過在其間,也加入了些當(dāng)代流行的曲調(diào)。其講唱的故事,也以宗教性質(zhì)的東西為主體,像《香山寶卷》《魚籃觀音寶卷》《劉香女寶卷》等等。到了后來,也有講唱非宗教的故事的,像《梁山伯寶卷》《孟姜女寶卷》等等。
五、“鼓詞”;這是今日在北方諸省最占勢力的講唱文學(xué)。其篇幅,大部分都極為浩瀚,往往在一百冊以上;像《大明興隆傳》《亂柴溝》《水滸傳》等等都是。其中,也有小型的,但大都以講唱戀愛的故事為主體的,像《蝴蝶杯》等。在清代,有所謂“子弟書”的,乃是小型的鼓詞,卻除去道白,專用唱詞,且以唱詠?zhàn)罹实墓适轮械囊欢螢橹。子弟書有東調(diào)、西調(diào)之分。東調(diào)唱慷慨激昂的故事;西調(diào)則為靡靡之音。第五類,游戲文章。這是“俗文學(xué)”的附庸。原來不是很重要的東西,且其性質(zhì)也甚為復(fù)雜。大體是以散文寫作的,但也有作“賦”體的。在民間,也占有相當(dāng)?shù)膭萘Α臐h代的王褒《僮約》到繆蓮仙的《文章游戲》,幾乎無代無此種文章。像《燕子賦茶酒論》等是流行于唐代的。像《破棕帽歌》等,則流行于明代。他們卻都是以韻文組成的;可歸屬在民歌的一類里面。
以上五類的俗文學(xué),其消長或演變的情勢,也有可得而言的。
秦、漢以來,《詩經(jīng)》的四言體不復(fù)流行于世,而楚歌大行于世。劉邦為不甚讀書,從草莽出身的人物。故一般的初期的貴族們只會唱楚歌、作楚歌,而不會寫什么古典的東西。不久,在民間,漸漸的有另一種的新詩體在抬頭了;那便是五言詩。其初,只表現(xiàn)她自己于民歌民謠里。但后來,學(xué)士大夫們也漸漸的采用到她了;班固的《詠史》便是很早的可靠的五言的詩篇。建安以后,五言詩始大行于世,成為六朝以來的重要詩體之一。當(dāng)漢武帝的時候,曾采趙代之謳入樂。在漢樂府里,也有很多的民歌存在著。
辭(這是北方的歌曲),像《企喻歌》《嚨頭流水歌》等。
在這時,講唱文學(xué)的“變文”被介紹到廟宇里了;成為當(dāng)時最重要的俗文學(xué)。且其勢力立刻便很大。
““在宋代,“變文”的名稱消滅了;但其勢力卻益發(fā)的大增了;差不多沒有一種新文體不是從“變文”受到若干的影響的。瓦子里講唱的東西,幾乎多多少少都和“變文”有關(guān)系。以“講”為主體而以“唱”為輔的,則有“小說”,有“講史”;講唱并重(或更注重在唱的)則有“諸宮調(diào)”。
印度的戲曲,在這時也被民間所吸引進(jìn)來了。最初流行于浙江的永嘉,故亦謂之“永嘉雜劇”或戲文。
南北曲也被文人們所采用。
明代是小說戲曲最發(fā)達(dá)的時候。民間的歌曲也更多地被引進(jìn)到《散曲》里來。鼓詞第一次在明代出現(xiàn)。寶卷的寫作,盛行一時,被視作宣傳宗教的一種最有效力的工具。
清代是一個反動的時代。古典文學(xué)大為發(fā)達(dá)。俗文學(xué)被重重地壓迫著,幾乎不能抬起頭來。但究竟是不能被壓得倒的。小說戲曲還不斷的有人在寫作。而民歌也有好些人在搜輯,在擬作。寶卷、彈詞、鼓詞都大量地不斷地產(chǎn)生出來。俗文學(xué)在暗地里仍是大為活躍。她是永遠(yuǎn)地健生著,永遠(yuǎn)地不會被壓倒的。
五四”運(yùn)動以來,搜輯各地民歌及其他俗文學(xué)之風(fēng)大盛。他們不再被歧視了。我們得到了無數(shù)的新的研究的材料,而研究的工作也正在進(jìn)行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