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未完成的“名著”。述至隋代,作者就去世了,所以再版只得將“中國歷史”更名為“中國古代史”。全書以章節(jié)體(或紀事本末體)寫成,在材料的取裁上,以廿四史為底本,然后篡輯其他古籍。凡采用參考書,一律注明出處,便于尋找;為使敘述清晰簡潔,還特別重視圖畫和表格的作用。
夏曾佑(1863—1924)字遂卿,作穗卿,號別士、碎佛,筆名別士。杭縣(浙江杭州)人。他對今文經學、佛學有精深的研究,在乾嘉考據學和詩文方面有相當的素養(yǎng)。
敘
第一篇 凡例
第二篇 凡例
第一篇 上古史
第一章 傳疑時代(太古三代)
第一節(jié) 世界之初
第二節(jié) 地之各洲人之各種
第三節(jié) 中國種族之原
第四節(jié) 古今世變之大概
第五節(jié) 歷史之益
第六節(jié) 上古神話
第七節(jié) 包犧氏
第八節(jié) 女媧氏
第九節(jié) 神農氏
第十節(jié) 神話之原因
第十一節(jié) 炎黃之際中國形勢
第十二節(jié) 黃帝與炎帝之戰(zhàn)
第十三節(jié) 黃帝與蚩尤之戰(zhàn)
第十四節(jié) 黃帝之政教
第十五節(jié) 少昊氏顓頊氏
第十六節(jié) 帝嚳氏
第十七節(jié) 堯舜
第十八節(jié) 堯舜之政教
第十九節(jié) 夏禹
第二十節(jié) 禹之政教
第二十一節(jié) 夏之列王
第二十二節(jié) 夏傳疑之事
第二十三節(jié) 商之自出
第二十四節(jié) 商之列王
第二十五節(jié) 桀紂之惡
第二十六節(jié) 周之關系
第二十七節(jié) 周之自出
第二十八節(jié) 周之列王
第二十九節(jié) 周之政教
第二章 化成時代(春秋戰(zhàn)國)
第一節(jié) 東周之列王
第二節(jié) 諸侯之大概
第三節(jié) 孔子以前之宗教上
第四節(jié) 孔子以前之宗教下
第五節(jié) 新說之漸
第六節(jié) 老子之道
第七節(jié) 孔子世系及形貌
第八節(jié) 孔子之事跡
第九節(jié) 孔子之異聞
第十節(jié) 孔子之六經
第十一節(jié) 墨子之道
第十二節(jié) 三家總論
第十三節(jié) 晚周之列王
第十四節(jié) 韓魏趙
第十五節(jié) 田齊
第十六節(jié) 七國并立
第十七節(jié) 秦之自出
第十八節(jié) 秦之列王(上)
第十九節(jié) 秦之列王(下)
第二十節(jié) 六國對秦之政策
第二十一節(jié) 戎狄滅亡
第二十二節(jié) 周秦之際之學派
第二十三節(jié) 春秋制度之大概
第二十四節(jié) 戰(zhàn)國之變古
第二十五節(jié) 自上古至秦中國幅員之大略
第二篇 中古史
第一章 極盛時代(秦漢)
第一節(jié) 讀本期歷史之要旨
第二節(jié) 秦始皇帝(上)
第三節(jié) 秦始皇帝(下)
第四節(jié) 秦二世皇帝
第五節(jié) 秦于中國之關系(上)
第六節(jié) 秦于中國之關系(下)
第七節(jié) 受命之新局
第八節(jié) 天下叛秦上
第九節(jié) 天下叛秦下
第十節(jié) 秦亡之后諸侯自相攻伐(上)
第十一節(jié) 秦亡之后諸侯自相攻伐(下)
第十二節(jié) 楚漢相爭(上)
第十三節(jié) 楚漢相爭(下)
第十四節(jié) 高祖之政(上)
第十五節(jié) 高祖之政(下)
第十六節(jié) 漢之諸帝
第十七節(jié) 文帝黃老之治
第十八節(jié) 景帝名法之治
第十九節(jié) 武帝儒術之治
第二十節(jié) 漢外戚之禍一
第二十一節(jié) 漢外戚之禍二
第二十二節(jié) 漢外戚之禍三
第二十三節(jié) 漢外戚之禍四
第二十四節(jié) 漢外戚之禍五
第二十五節(jié) 漢外戚之禍六
第二十六節(jié) 光武中興一
第二十七節(jié) 光武中興二
第二十八節(jié) 光武中興三
第二十九節(jié) 后漢之諸帝
第三十節(jié) 宦官外戚之沖突一
第三十一節(jié) 宦官外戚之沖突二
第三十二節(jié) 宦官外戚之沖突三
第三十三節(jié) 宦官外戚之沖突四
第三十四節(jié) 宦官外戚之沖突五
第三十五節(jié) 宦官外戚之沖突六
第三十六節(jié) 匈奴之政治(上)
第三十七節(jié) 匈奴之政治(下)
第三十八節(jié) 匈奴之世系(上)
第三十九節(jié) 匈奴之世系(下)
第四十節(jié) 南匈奴之世系
第四十一節(jié) 北匈奴之世系
第四十二節(jié) 西域之大略
第四十三節(jié) 南道諸國
第四十四節(jié) 北道諸國
第四十五節(jié) 蔥嶺外諸國
第四十六節(jié) 漢第一次通西域
第四十七節(jié) 漢第二次通西域
第四十八節(jié) 漢第三次通西域
第四十九節(jié) 漢第四次通西域
第五十節(jié) 西羌之概略
第五十一節(jié) 前漢之西羌
第五十二節(jié) 后漢之西羌(上)
第五十三節(jié) 后漢之西羌(中)
第五十四節(jié) 后漢之西羌(下)
第五十五節(jié) 西南夷
第五十六節(jié) 南粵
第五十七節(jié) 閩粵
第五十八節(jié) 朝鮮
第五十九節(jié) 日本
第六十節(jié) 儒家與方士之糅合
第六十一節(jié) 黃老之疑義
第六十二節(jié) 儒家與方士分離即道教之原始
第六十三節(jié) 佛之事略
第六十四節(jié) 佛以前印度之宗數
第六十五節(jié) 文學源流
第六十六節(jié) 兩漢官制
第六十七節(jié) 漢地理
第六十八節(jié) 涼州諸將之亂
第六十九節(jié) 曹操滅群雄
第七十節(jié) 劉備孫權拒曹操
第七十一節(jié) 司馬懿盜魏政
第七十二節(jié) 吳蜀建國始末
第七十三節(jié) 三國末社會之變遷上
第七十四節(jié) 三國末社會之變遷下
第七十五節(jié) 三國疆域
第二章 中衰時代(魏晉南北朝)
第一節(jié) 讀本期歷史之要旨
第二節(jié) 魏晉之際上
第三節(jié) 魏晉之際下
第四節(jié) 晉諸帝之世系
第五節(jié) 晉大事之綱領
第六節(jié) 賈后之亂
第七節(jié) 八王之亂
第八節(jié) 五胡之亂之緣起
第九節(jié) 五胡之統(tǒng)系
第十節(jié) 前趙后趙之始末匈奴、羯
第十一節(jié) 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亦有西燕不在十六國之列之始末鮮卑
第十二節(jié) 前秦后秦西秦夏之始末氐、羌、鮮卑、匈奴
第十三節(jié) 前涼后涼南涼北涼西涼之始末
第十四節(jié) 蜀之始末
第十五節(jié) 元帝王敦之亂
第十六節(jié) 成帝蘇峻之亂
第十七節(jié) 晉末桓氏之亂
第十八節(jié) 宋武帝之概略
第十九節(jié) 宋諸帝之世系
第二十節(jié) 宋少帝之亂
第二十一節(jié) 宋文帝被弒之亂
第二十二節(jié) 宋前廢帝之亂
第二十三節(jié) 宋后廢帝之亂
第二十四節(jié) 宋諸王之亂
第二十五節(jié) 齊諸帝之世系
第二十六節(jié) 齊郁林王之亂
第二十七節(jié) 齊末東昏侯之亂
第二十八節(jié) 梁諸帝之世系
第二十九節(jié) 北魏拓跋氏之世系
第三十節(jié) 拓跋氏之衰亂
第三十一節(jié) 北齊神武帝之概略
第三十二節(jié) 梁末侯景之亂
第三十三節(jié) 陳諸帝之世系
第三十四節(jié) 北齊高氏之世系
第三十五節(jié) 北周宇文氏之世系
第三十六節(jié) 隋諸帝之世系
第三十七節(jié) 晉南北朝隋之行政機關
第三十八節(jié) 晉南北朝隋之風俗
第三十九節(jié) 兩晉疆域沿革
第四十節(jié) 南北朝疆域沿革
第四十一節(jié) 隋疆域沿革
人類之生,決不能謂其無所始。然言其所始,說各不同,大約分為兩派。古言人類之始者,為宗教家;今言人類之始者,為生物學家。宗教家者,隨其教而異,各以其本群最古之書為憑。世界各古國,如埃及(Egypt)、巴比倫(Babylon)、印度(India)、希伯來(Hebrew)等,各自有書,詳天地剖判之形,元祖降生之事,其說尚在,為當世學者所知。而我神洲,亦其一也。顧各國所說,無一同者。昔之學人,篤于宗教,每多入主出奴之意,今幸稍衰,但用以考古而已。至于生物學家者,創(chuàng)于此百年以內,最著者英人達爾文(Darwin)之種源論(Origin of Species)。其說本于考察當世之生物,與地層之化石,條分縷析,觀其會通,而得物與物相嬗之故。由古之說,則人之生為神造;由今之說,則人之生為天演,其學如水火之不相容。此二說者,若欲窮其指歸,則自有專門之學在,非本篇所暇及。本篇所以首及此者,因討論歷史,幾無事不與宗教相涉,古史尤甚,故先舉此以告學者,庶幾有所別擇焉。大地之陸,分為五洲。吾人所居,曰亞細亞洲(Asia);其西曰歐羅巴洲(Europe);其西南曰亞非利加洲(Africa);再西曰南北亞美利加洲(South and North America);亞洲之東南曰澳大利亞洲(Australia)。是為五大洲,其名皆歐羅巴人所命也。其居此五洲之種族,居亞洲者,曰蒙古利亞種(Mongolians);居亞洲之南及各島中者,曰馬來種(Malays);居歐羅巴洲者,曰高加索種(Caucasians);居非洲者,曰內革羅種(Negroes);居美洲者,曰印第安種(Indians)。是謂五種,其名亦皆歐羅巴人所命也。因與此五洲、五種相交涉,而有信史可傳者,始于歐羅巴人,故泰東之言洲名與種名者,不得不用其所立之名也。此族之史,為吾人本國之史,本書所講演者此也。
種必有名,而吾族之名,則至難定,今人相率稱曰支那。案支那之稱,出于印度,其義猶邊地也,此與歐人之以蒙古概吾種無異,均不得為定名。至稱曰漢族,則以始通匈奴得名;稱曰唐族,則以始通海道得名,其實皆朝名,非國名也。諸夏之稱,差為近古,然亦朝名,非國名也。惟《左傳》襄公十四年,引戎子支駒之言曰:“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華非朝名,或者吾族之真名歟!至吾族之所從來,尤無定論。近人言吾族從巴比倫遷來,據下文最近西歷一千八百七十余年后,法、德、美各國人,數次在巴比倫故墟掘地所發(fā)見之證據觀之,則古巴比倫人與歐洲之文化相去近,而與吾族之文化相去遠,恐非同種也。其古事,附錄于后。
紀其國之古事,第一部云,無始之時,光明與黑暗相戰(zhàn),于是有大神出其間,名彌羅岱(Merodach)。當此之時,又有一龍底麥得(Tiamat),與神為敵,神以大力磔龍而分之,其首為天,尾為地。第十一部言二大神,一名吉而葛莫斯(Gilgames),一名衣本尼(Ea-bani)。上帝造衣神,本令其殺吉神,不料二神結為死黨。二神協力殺一惡神,名克母伯(Khumbaba),此惡神本住一奇怪杉樹之下。又殺一神牛,因殺神牛,遂有洪水之禍。后衣神忽死,而吉神又患重病,此病惟一神能醫(yī)之,神住死水之外,名西蘇詩羅斯(Xisuthros)。吉神往就醫(yī),從阿剌伯經過一日落之山,此山上本歸一種怪人名蝎人者保護。海邊有樹,以寶石為果。又行四十五日而至死水,死水之中有群島,有一島名福島,于此島望見西神,西神始告以造洪水之故,又以生命樹一枝授之。吉神即攜樹歸巴比倫,于路偶渴,就泉而飲,泉中有一蛇出,竊其生命樹,吉神大哭而無如何也。又大神彌羅岱,以土造人。第一人曰愛特巴(Adapa),偶因釣魚,誤折南風之翼。南風訴之于天,天神愛牛(Anu)召愛特巴而問之。有神名醫(yī)(Ea),謂愛特巴曰:“愛牛神處之物,不可飲食!睈厶匕退觳桓绎嬍,于是其子孫無不死者矣。蓋愛牛之飲食,皆能使人不死者也。又有神納格爾(Nergal),欲謀殺一女神名愛來得(Allat)。女神乃與之商,以地球上之權悉讓之,遂得不死,而女神為陰司之神。又有神名衣登腦(Etanna),與鷹相商,欲至天至高之處,已過愛牛之室,又至一斯他(Istar)之室,鷹力已竭,遂棄于地上。有神司風潮,名蘇(Zu),竊彌羅岱定數之簿,而彌羅岱之權遂失,久之始得奪回。巴比倫女子可受父母之遺產。在公庭,父子平權。奴隸亦有財產與訟獄之權。無用刑訊之事,又以誑言為重罪。商法甚詳。教育普及。女子亦講學問。郵信極多。已知日月食。創(chuàng)十二宮。休息之日,以度歲為至要,倍爾神升座行福故也。人皆平等自由。供神之物,分為二種,有血者肉類,無血者香酒等類。稅取十分之一以與廟。商亦最重,帝王亦經商。貸資有至二十分者,后減至十三分半。以金、銀、銅三種條為幣,一金門尼為六十悉克爾。
中國之史,可分為三大期。自草昧以至周末,為上古之世;自秦至唐,為中古之世;自宋至今,為近古之世。若再區(qū)分之,求與世運密合,則上古之世,可分為二期。由開辟至周初,為傳疑之期,因此期之事,并無信史,均從群經與諸子中見之,經、史、子之如何分別,后詳之第五節(jié) 歷史之益
至完密之政治,如《周禮》然。燦然大備,較之埃及、迦勒底、印度、希臘,無有愧色。讀中古之史,則見國力盛強,逐漸用兵,合閩、粵、滇、黔、越南諸地為一國,北絕大漠,西至帕米爾高原,裒然為亞洲之主腦,羅馬、匈奴之盛,殆可庶幾,此思之令人色喜自壯者也。洎乎讀近今之史,則五代之間,我之傭販、皂隸,與沙陀、契丹,狂噬交捽,衣冠涂炭,文物掃地,種之不滅者幾希。趙宋建國,稍稍稱治,然元氣摧傷,不可猝起,而醫(yī)國者又非其人。自此以還,對外則主優(yōu)柔,對內則主壓制,士不讀書,兵不用命,名實相反,主客易位,天下愁嘆,而不知所自始,其將蹈埃及、印度之覆轍乎!此又令人悵然自失者矣。雖然,及觀清代二百余年間,道光以前,政治、風俗雖仍宋明之舊,而學問則已離去宋明,而與漢唐相合;道光以后,與天下相見,數十年來,乃骎骎有戰(zhàn)國之勢。于是識者知其運之將轉矣,又未始無無窮之望也。夫讀史之人,必悉其史中所陳,引歸身受,而后讀史乃有益,其大概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