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維爾是西方*偉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對研究民主革命時代的法國和美國社會有著巨大價值。1831年,托克維爾親歷美國做了一次考察,依據(jù)此番見聞,他撰成了《啟真·思想家 托克維爾傳: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這部政治思想史上的杰作。托克維爾對美國特征和美國政治社會的論述至今讀來仍令人耳目一新。他的另一部名著《舊制度與大革命》,則開啟了學者研究法國大革命的先河。
休·布羅根(Hugh Brogan,1936— ),英國著名歷史學者和傳記作家,曾就讀于劍橋大學,后在埃塞克斯大學歷史系任教。他是研究托克維爾的專家,也是多部傳記的作者,其寫作的《托克維爾傳》(Alexis de Tocqueville: a biography)深受學術(shù)界好評,其他代表作品有:《朗文美國史》(Longman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肯尼迪》(Kennedy)等。
第一卷:青年托克維爾
第一章 貴族階級(1773—1794)........... 3
第二章 ;庶h人(1794—1814)........... 18
第三章 情感教育(1814—1829)........... 34
第四章 初露崢嶸(1824—1827)........... 56
第五章 見習法官(1827—1830)........... 67
第六章 七月王朝(1829—1830)........... 88
第七章 風云驟變(1830—1831)........... 109
第八章 海外之旅(1831)........... 125
第九章 共和研究(1831—1832)........... 150
第十章 書寫監(jiān)獄(1832)........... 179
第十一章 兩書之間(1833)........... 196
第十二章 書寫美國(1833—1834)........... 210
第十三章 聲名鵲起(1835—1836)........... 234
第十四章 步入政壇(1835—1839)........... 258
第十五章 書寫民主(1839—1840)........... 281
第二卷:托克維爾先生
第十六章 代表(1839—1847)........... 309
第十七章 二月(1848)........... 335
第十八章 六月(1848)........... 353
第十九章 回顧(1848—1851)........... 380
第二十章 十二月(1851—1852)........... 409
第二十一章 書寫歷史(1852—1855)........... 427
第二十二章 書寫大革命(1855—1856)........... 452
第二十三章 撤退(1856—1858)........... 476
第二十四章 戛納(1858—1859)........... 504
尾聲........... 521
注釋........... 525
參考文獻........... 575
致謝........... 583
索引........... 587
《啟真·思想家 托克維爾傳: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
第四章 初露崢嶸(1824—1827)
愛德華正在抄錄自己的《瑞士游記》(Travels in Switzerland)。該工作將在兩周內(nèi)完成。家里有一個作家難道不是很光榮嗎?勒敘厄爾神父致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1823年1月1日1824年夏的某一天,托克維爾給凱爾戈萊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關(guān)于一個偉大的新計劃:他們兩個應(yīng)該一起到英國短暫旅行,然后回來。
我們將沿泰晤士河而上,航行在河兩側(cè)的船只之間,閱盡英國的繁華富庶。我們將在倫敦住兩天。威廉姆斯(Williams)向我保證說,按照他給我們的詳細指點,這兩天足夠我們飽覽倫敦;到第三天我們就回到法國。這是個美妙的方案,但遺憾的是它很難兌現(xiàn)。
身處21世紀,想要理解兩個年輕人短期英國之旅的想法有何不可行是有點困難的。古斯塔夫·德·博蒙評論道:“這個計劃有一大堆困難,包括:(1)他們不知道如何取得護照。(2)他們沒有錢。(3)他們沒有想到該如何取得父母的同意,或者在不同意的情況下怎么做。或許旅行的花費是最關(guān)鍵的問題:父母不反對在法國境內(nèi)的旅行,事實上凱爾戈萊夫人積極地支持。但是托克維爾在考慮如何在他父親眼皮底下糊弄過去,以及如何取得護照的問題上,樂觀得有些天真。凱爾戈萊是否有一本護照?托克維爾能否以凱爾戈萊仆人的身份通過?或者他是否應(yīng)該借用威廉姆斯的(“威廉姆斯跟我一樣高,模樣也一樣”)?一旦我們到了英國,就不再需要護照了;困難在于出入法國。我們有可能被捕……不過人總要冒點險。坦白地說,沒有什么比跟你一起旅行、看看那些地地道道的英國人——人們總是跟我們說他們很強壯很富足——更讓我滿意的了。
他們將會看到大海,“在我童年所見過的景象中,那是最令人印象深刻和興奮的……我很好奇它對于今日之我又是如何。”他做了最節(jié)省的預(yù)算(“在前往梅斯的那次小旅行中,我知道要喂養(yǎng)一匹馬,每天至少要30蘇”),結(jié)論是英國之旅將花費298法郎(即,12基尼)。
在一封丟失的信中,凱爾戈萊提出了一些疑慮。
回信中,托克維爾承認它們有道理(“你說,我會發(fā)覺一個英國人要過關(guān)很難,你是完全正確的;我會發(fā)覺一個仆人要過關(guān)也不容易”)。他在想如何從父親那里得到幫助“對他,你不得不隱瞞一切,或者誠實坦白地交代一切。這是他的性格。如果我不這么做,他會立刻知道我在干什么,并因為不坦白而[批評?]我!彼卮賱P爾戈萊在巴黎買一份最新的倫敦指南:“只要你確信是好的,就算是英語的也買一份;我會盡力去著手翻譯。”(這是說明托克維爾正在學英語的第一個明確標志)。而且他再次訴說了喜歡在泰晤士河上坐蒸汽船旅行:“這段路程長于[去多佛(Dover)],那將會有更多冒險的機會……陸地整個兒地在視線中消失會是多么令人激動!”托克維爾這個旅行者——大膽、精力充沛、充滿熱情,焦慮于因無知和準備不足而浪費時間——開始登上舞臺;甚至可以看到博蒙后來對他的評價,“當他想要做某事時,你無法想象他會如何不遺余力地向他人巧妙證明,并說服自己這是世界上最合理的想法。但在這件事上并非如此;該計劃不得不放棄。他轉(zhuǎn)而去了梅斯。
接下來的兩年(即,直到1826年)他在巴黎學習法律,跟他母親一起住在圣多米尼克街77號,位于“貴族區(qū)”圣日耳曼區(qū)(Saint-Germain)的西面。他把時間分為學習和同羅莎莉之事兩部分,盡管他的學業(yè)也引導他參加了一個學生辯論社團,在那里討論時政和時事。這是這座城市歷史上一段驚心動魄的時期:路易十八死去,一場反教權(quán)(或者更準確地說,一場反耶穌會)的騷動爆發(fā),而且浪漫派和古典派之間的戰(zhàn)爭也爆發(fā)了。但是法律課程相當無聊,托克維爾轉(zhuǎn)向自己舊時在梅斯的修辭學老師穆然(Mougin),尋求思想啟發(fā)方面的建議。穆然非常贊同托克維爾投身于法律;它不是一門愜意的學問,但“在干旱的、可能滿布荊棘的土地上耕種,會殊途同歸;而征服一項困難,亦有其樂趣”。話雖如此,但穆然深知托克維爾的問題,而且贊同他對英語詩歌的一些說法。穆然繼續(xù)道:語言的精神與其思考的方式和諧相融,如同民族的性格乃是其道德和政治習慣的產(chǎn)物。長期以來,英國人性格的塑造,基于其政府的形式,多元的追求,甚至其地理位置和法律,這些把外國人驅(qū)走,為這些海洋之王塑造了一個同質(zhì)且本土的民族。在我看來,沒有一個人能……寫出或說出跟英國人一樣的語言。
這些話,雖然明顯地帶有浪漫主義的色彩,但若非它們首次表明托克維爾遇到了自己最終會從事的研究,也就沒什么關(guān)注價值。隨后,穆然給了他另一個幫助,即推薦他開始參加各種各樣的公開講座,主要關(guān)于文學與歷史——“在你所有的學習中,歷史是最為必要也是最為艱難的。忙于應(yīng)付法律學習的托克維爾,現(xiàn)在不知是否有時間來采納這個建議。他于1826年8月29日畢業(yè),成功地答辯了兩篇論文,一篇用拉丁語,一篇用法語。在復辟王朝日益反動的統(tǒng)治之下,沒有人期望他展示出哪怕最微小的創(chuàng)造力,他也沒有這么做:我不能評判拉丁語寫的論文,但是法語寫的那篇簡直是極端枯燥,是他寫過的僅有的糟糕東西;但至少它證明他學習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