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新史學》系列出版物第17輯,本輯的主題是“文化史與史學史”,共分四個專欄,即“專題研究”“史學史與史學理論”“評論”“光啟講壇”,刊發(fā)文章18篇,集中論述了當今世界史學前沿的熱點研究問題,尤其對文化史、史學史集中論述,反映了當前世界史學界最新研究成果,對國內史學界有一定的幫助。
《新史學》被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正式列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集刊”(CSSCI),與美國多家史學雜志合作,注重國外史學理論的發(fā)展,加強國內與國家間的交流。
王劉純,編審,碩士研究生導師, 新聞編輯出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任中國編輯學會理事,全國大學出版社協(xié)會常務理事等職。從事中國古典文學、出版學、中國書法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先后在河南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書法通用教程》、《出版學思錄》等書法、古典文學、出版專業(yè)的學術專著,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
陳恒,1968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上海師范大學歷史系主任。1993年進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孫道天先生門下學習希臘史,從此與希臘化研究結下了緣分。
1996年畢業(yè)后到上海師范大學歷史系工作,講課之余情系希臘化研究。把碩士論文的一部分《關于希臘化時代的若干問題》投到《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發(fā)表。是為其一篇學術論文,而且得到了認可,《新華文摘》(1997年第7期)、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1997年第6期)等報刊做了全文轉載,這更加激勵其繼續(xù)研究這一課題。
1998年又到復旦大學歷史系隨張廣智教授攻讀博士學位,并得到了導師的諸多鼓勵與悉心指導。取得博士學位,不久又出版之,即《希臘化研究》(商務印書館2006年)。
曾任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現(xiàn)任上海師范大學社科處處長。
專題研究
文化史相關問題
“看”的歷史理解:羅斯金與“批評”的文化史
從觀念到概念再到隱喻:德國的思想史傳統(tǒng)與復雜的語言構造
“不凋謝的聲名”——論印歐語系早期詩歌語言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古典時代希臘士兵的日常生活研究
《排華法》與美國華人文化認同的遷轉復歸
Robot計劃——20世紀50年代初丘吉爾政府挑戰(zhàn)固定匯率的嘗試
俄國革命的精神解讀
史學史與史學理論
亞述史學史
克羅齊歷史學論析
全球化與觀念史
1868—1968年現(xiàn)代史領域的若干學術趨勢
評論
《自然史》與絲綢之路
埃爾斯沃思·亨廷頓研究綜述
國內學界關于英屬北美殖民地史研究述評
歷史應該如何書寫——讀《致命的海灘》
光啟講壇
冷戰(zhàn)在這里轉向——中蘇同盟興衰的原因、過程及影響
“看”的歷史理解:羅斯金與“批評”的文化史
摘要:羅斯金從風景畫的“看”進入史學思想關于人性和歷史的討論,以及相關的對歷史表現(xiàn)的新關注。羅斯金這種藝術批評式的歷史理解,繼承的是文藝復興以來“批評”的文化史傳統(tǒng),然而羅斯金有著自己更集中的關注,即對“看”以及由“看”而來的歷史性的考察,認為“看”的歷史理解在人類智性溝通中有著重要性。與當今我們對“想象性”的歷史寫作的再思考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從羅斯金“看”的歷史理解中得到啟示,或者印證繪畫性的“看”,及其在人類理解系統(tǒng)中和書寫(文本)、聲音的聯(lián)系及比較,將促進我們在相應的歷史表現(xiàn)方面的深入探索。
關鍵詞:“看”;羅斯金;歷史理解;批評的文化史
一、羅斯金關于“看”的歷史理解
羅斯金對風景畫的歷史及其時代特征和民族性所做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關于19世紀史學思想的一種批評的進路。與此相關,其研究對我們今天關于史學理論的反思來說也許更重要的一點是,羅斯金在其歷史敘述中生發(fā)的作為其論述核心的觀點:對“看”的歷史理解及其在人類智性溝通中的重要性。在他這里,對“看”的歷史理解主要歸于一種“美學的關注”,它代表著對人類生活方式,當下和過去的歷史意識。以下我們將從羅斯金所提供給我們的人類理解系統(tǒng)展開對該重要性的理解。
在《威尼斯的石頭》第一卷附錄中,出于對當時建筑史家弗格森(James Fergusson)的“人性分類”中“心靈”缺失和“智性”消解的不滿,羅斯金提出了自己的人類理解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基于科學和藝術之間的合理聯(lián)系。在羅斯金看來,藝術和科學“都是人性科學和其成就之崇高的統(tǒng)一的必要成分”,其中就每一門科學或藝術來說,其在人性科學中的優(yōu)先與否主要依據(jù)的是“它們所要求的力量的崇高,或者它們所沉思主題的偉大”,然而最主要的根據(jù)是前者,即所要求的人性力量的崇高性。羅斯金進一步分析認為,等關系對于藝術來說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藝術自身是否出于創(chuàng)作者的用心投入,它是否獲得了相應的必要尊重。在他看來,不可能離開實踐藝術的人而把藝術本身進行分類,于是,他由“藝術的分類”進入“人性的分工(divisions of humanity)”。在此,他提出了自己的人類理解和認知系統(tǒng),即“完整的人由身體、心靈和智性組成……而每部分都分別有其消極的和能動的力量”。
羅斯金補充說,在這個理解體系中,“記憶是理解的一部分……而美的感覺是身體的感覺和心靈的感覺的一種混合”。 感覺、情感、理解、想象和決心在“一種健康的狀態(tài)下” 是相互促進的,其互動聯(lián)系激發(fā)和增強各自的力量。羅斯金進而分析,存在兩種等級的藝術,第一等級的藝術如詩、建筑和繪畫,在這些藝術中“智性的想象部分和心靈的感覺部分結合”;第二等級的藝術如戰(zhàn)爭和醫(yī)療,則“結合了智性的理解部分和心靈的決心部分”,這兩類藝術在人類體系中形
成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