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空間數據中變化快、數量多的居民地要素為例,對多尺度空間數據增量級聯(lián)更新的基本理論、方法、流程和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內容包括:多尺度居民地要素增量級聯(lián)更新模式,變化對象分類及形式化表達方法,同尺度居民地匹配和變化信息提取等,實現了多尺度居民地要素增量級聯(lián)更新主要功能并進行了驗證,涉及了居民地增量級聯(lián)更新的主要關鍵技術,基本涵蓋了其全過程。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空間數據更新的基本問題 1
1.1.1 空間數據更新的研究背景與意義 1
1.1.2 空間數據更新的主要模式 3
1.2 空間數據更新技術與方法研究進展 5
1.2.1 國內外相關技術方法研究進展 5
1.2.2 居民地增量級聯(lián)更新面臨的問題 10
1.3 居民地增量級聯(lián)更新的模式及特點 11
1.3.1 增量更新的概念及特點 11
1.3.2 級聯(lián)更新的優(yōu)勢與增量信息在尺度間傳遞的過程 15
1.3.3 居民地增量級聯(lián)更新基本模式 18
1.3.4 顧及語義信息的復雜對象更新流程 19
1.3.5 增量級聯(lián)更新的關鍵技術及其依賴關系 20
1.3.6 居民地增量級聯(lián)更新的總體實現思路 21
第2章 居民地變化信息分類及形式化表達 24
2.1 空間變化類型的確定與判斷 24
2.1.1 空間變化分類 24
2.1.2 空間變化類型的判斷 30
2.2 居民地圖形數據差及其分類判斷 32
2.2.1 時空變化和圖形數據差 32
2.2.2 圖形數據差的分類 34
2.2.3 圖形數據差類型的判斷 36
2.2.4 圖形數據差的形式化表達 39
2.3 空間變化、動態(tài)更新操作和圖形數據差之間的映射關系 40
2.3.1 空間變化與圖形數據差的對應關系 40
2.3.2 空間變化與動態(tài)更新操作的對應關系 43
2.3.3 圖形數據差與動態(tài)更新操作的對應關系 43
2.3.4 三者映射關系的建立 44
2.4 變化信息表達模型及其分類判斷 45
2.4.1 變化信息表達模型的建立 45
2.4.2 變化信息分類判斷 45
2.5 變化信息的分類表達 46
2.5.1 變化信息類型判斷規(guī)則 46
2.5.2 變化信息類型的形式化表達 47
第3章 同尺度居民地匹配和變化信息提取 49
3.1 居民地匹配的空間認知特點 49
3.1.1 居民地匹配問題分析 49
3.1.2 居民地匹配的空間認知過程 51
3.1.3 居民地相似性及其認知 52
3.1.4 認知實驗及認知特點分析 53
3.2 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居民地匹配算法 56
3.2.1 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居民地匹配模型 56
3.2.2 人機結合的神經網絡訓練策略 58
3.2.3 居民地匹配實驗及變化信息提取 59
3.3 空間關系相似性約束的居民地匹配算法 63
3.3.1 空間關系相似性及其計算 63
3.3.2 空間關系相似性約束的居民地匹配流程 65
3.3.3 鄰近對象空間關系相似性校驗的匹配質量檢核 66
3.3.4 居民地匹配及變化信息提取 67
3.4 基于圖形數據差的居民地變化信息提取與表達示例 71
3.4.1 居民地要素變化信息提取 71
3.4.2 居民地要素變化信息的分類表達 75
第4章 居民地要素的形態(tài)演化和相鄰尺度居民地匹配 79
4.1 相鄰比例尺居民地匹配的特點 79
4.1.1 相鄰尺度同名對象對應關系的類型 79
4.1.2 居民地在生命周期內的表現形式和對應關系 80
4.1.3 相鄰尺度居民地匹配問題分析 81
4.2 相鄰比例尺居民地匹配中多對多關系的發(fā)現和確認 82
4.2.1 匹配中多對多關系產生的原因 82
4.2.2 匹配中多對多關系的發(fā)現方法 83
4.2.3 多對多對應關系的確認 85
4.3 基于多層次相似性辨識的相鄰尺度居民地匹配算法 86
4.3.1 鏈角結合的局部配準方法 86
4.3.2 基于空間關系相似性約束的匹配對象粗選和位置糾正 88
4.3.3 基于多層次相似性辨識的精匹配 91
4.3.4 相鄰尺度居民地匹配示例 93
第5章 多尺度居民地數據關聯(lián)關系的構建 96
5.1 系列比例尺關聯(lián)關系模型的建立 96
5.1.1 樹型關聯(lián)關系模型的建立 96
5.1.2 索引結構的設計 97
5.2 基于自然格網的居民地制圖綜合索引 98
5.2.1 制圖綜合索引的構建方法及問題分析 98
5.2.2 面向更新的制圖綜合索引的構建要點 100
5.2.3 制圖綜合索引的構建策略 100
5.2.4 基于自然格網的制圖綜合索引構建方法 105
5.2.5 構建過程及分析 107
5.3 多尺度居民地關聯(lián)索引結構 111
5.3.1 多尺度制圖綜合索引的一致性約束 111
5.3.2 多尺度居民地關聯(lián)索引結構的構建 112
5.4 相鄰尺度同名對象關聯(lián)關系建立 114
第6章 居民地變化信息的尺度變換 115
6.1 增量更新環(huán)境下居民地的尺度變換方法 115
6.1.1 居民地要素尺度變換方法分析 115
6.1.2 增量更新環(huán)境下尺度變換的特點及要求 118
6.1.3 尺度變換方法和流程的改進途徑 119
6.2 尺度變換算子的動態(tài)自適應選擇 120
6.2.1 尺度變換算子動態(tài)自適應選擇的概念架構 120
6.2.2 尺度變換算子選擇支撐庫的構建 120
6.2.3 基于智能增強策略的自適應尺度變換算子選擇方法 125
6.3 影響域漸進擴展的居民地增量綜合方法 126
6.3.1 增量綜合概念的提出及研究重點 126
6.3.2 影響域漸進擴展的居民地增量綜合 127
第7章 居民地增量信息的拓撲沖突檢測與處理 132
7.1 增量更新空間沖突的特點和檢測模型 132
7.1.1 增量更新中空間沖突的成因分析 132
7.1.2 增量更新中空間沖突的特點與檢測模型 134
7.2 拓撲沖突規(guī)則的定義與形式化表達 135
7.2.1 拓撲約束的來源 135
7.2.2 拓撲關系表達模型的建立 136
7.2.3 拓撲沖突規(guī)則的形式化表達 138
7.2.4 與居民地相關的拓撲沖突約束規(guī)則 138
7.3 基于格網的增量更新拓撲沖突快速檢測方法 141
7.3.1 基本思想 141
7.3.2 格網索引建立與數據結構表達 142
7.3.3 格網大小的確定 143
7.3.4 沖突檢測過程 144
7.3.5 沖突檢測實驗 145
7.3.6 檢測效率實驗分析 151
7.4 更新居民地與其他空間目標間拓撲沖突的處理 153
7.4.1 沖突處理的基本方法 153
7.4.2 不同類型拓撲沖突的度量與處理 154
7.4.3 沖突處理步驟 158
7.4.4 相關實驗 159
第8章 居民地增量信息的方向沖突檢測與處理 163
8.1 空間數據庫中的方向沖突 163
8.1.1 方向關系 163
8.1.2 方向沖突 163
8.1.3 方向沖突檢測的難點 164
8.2 方向關系的表達模型 164
8.2.1 典型方向關系表達模型比較分析 165
8.2.2 方向關系矩陣模型及其擴展 165
8.3 改進的面狀目標間方向相似性計算模型 168
8.3.1 基本方向片概念間距離的改進 168
8.3.2 基于最小元素法求解的方向相似性計算方法 170
8.3.3 方向相似性認知實驗 172
8.4 居民地增量更新方向沖突檢測 174
8.4.1 基于方向相似性計算的方向沖突檢測模型 174
8.4.2 比較與分析 179
8.4.3 相關實驗 180
第9章 居民地增量更新中的幾何匹配質量檢核與評估 186
9.1 居民地幾何匹配質量評估策略 186
9.1.1 匹配質量元素及度量方法 186
9.1.2 質量評估策略 188
9.2 基于形狀相似性度量的匹配錯誤檢測方法 188
9.2.1 關鍵點內插形狀相似性度量的檢測方法 189
9.2.2 格網疊置分析形狀相似性度量的檢測方法 196
9.2.3 基于形狀相似性度量的匹配錯誤檢測 204
9.3 多指標灰色關聯(lián)自定權的匹配正確性判斷方法 206
9.3.1 灰色關聯(lián)分析的基本原理 206
9.3.2 幾何精度指標度量方法 207
9.3.3 綜合度量及匹配正確性判斷 210
9.4 基于鄰域相似性的增量更新質量評估 219
9.4.1 評估方法及過程 219
9.4.2 實驗與分析 222
第10章 居民地增量信息在尺度間的傳遞及級聯(lián)更新 225
10.1 增量信息對空間數據的級聯(lián)更新 225
10.1.1 關聯(lián)關系的建立 225
10.1.2 更新的傳遞流程 226
10.1.3 變化信息尺度變換及更新傳遞實驗 230
10.1.4 更新傳遞及級聯(lián)更新效率分析 232
10.2 居民地增量級聯(lián)更新過程示例 234
10.2.1 更新數據源預處理 234
10.2.2 相鄰尺度舊數據匹配和關聯(lián)關系建立 235
10.2.3 起始比例尺數據匹配和變化信息提取 236
10.2.4 起始比例尺數據更新和增量信息提取 238
10.2.5 變化信息尺度變換 241
10.2.6 增量信息質量評估和相鄰尺度數據更新 242
10.2.7 面向下一尺度更新的變化信息提取 244
10.2.8 運行實例分析 244
參考文獻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