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新柏拉圖主義學派代表人物斐洛的猶太歷史著作。斐洛以寓言的方式解讀猶太民族的形成及猶太教精神的發(fā)展,著重論述了對此有著奠基作用的三大歷史人物亞伯拉罕、約瑟和摩西的生平事跡及其在政治、法律和宗教上的貢獻。這些論述對了解猶太民族、猶太教及其這一時期的政治、法律、宗教、倫理對整個西方文明的影響都有重大參考價值,堪稱經(jīng)典之作。
2016 年再版序
我們對哲學的認識無論如何都與希臘存在著關(guān)聯(lián)。如果說人類的學問某種程度上都始于哲學的探討,那么也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希臘的學徒。這當然不是說希臘文明比其他文明更具優(yōu)越性和優(yōu)先性,而只是說人類長時間以來都得益于哲學這種運思方式和求知之道,希臘人則為基于純粹理性的求知方式奠定了基本典范,并且這種基于好奇的知識探索已經(jīng)成為不同時代人們的主要存在方式。
希臘哲學的光榮主要是與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聯(lián)系在一起。這套譯叢則試圖走得更遠,讓希臘哲學的光榮與更多的哲學家——伊壁鳩魯、西賽羅、塞涅卡、愛比克泰德、斐洛、尼撒的格列高利、普羅克洛、波愛修、奧古斯丁等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在編年史上,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jīng)是羅馬人,有些人在信仰上已經(jīng)是基督徒,但他們依然在某種程度上,或者說他們著作的主要部分仍然是在續(xù)寫希臘哲學的光榮。他們把思辨的艱深詮釋為生活的實踐,把思想的力量轉(zhuǎn)化為信仰的勇氣,把城邦理念演繹為世界公民。他們擴展了希臘思想的可能,詮釋著人類文明與希臘文明的關(guān)系。
這套叢書被冠以“兩希文明哲學經(jīng)典譯叢”之名,還旨在顯示希臘文明與希伯來文明的沖突相生。希臘化時期的希臘和羅馬時代的希臘已經(jīng)不再是城邦時代的希臘,文明的多元格局為哲學的運思和思想的道路提供了更廣闊的視域,希臘化羅馬時代的思想家致力于更具個體性、時間性、歷史性和實踐性的哲學探索,更傾心于在一個世俗的世界塑造一種盼望的降臨,在一個國家的時代奠基一種世界公民的身份。在這個時代并且在后續(xù)的世代,哲學不再只是一個民族的事業(yè),更是人類知識探索的始終志業(yè);哲學家們在為古代哲學安魂的時候開啟了現(xiàn)代世界的圖景,在歷史的延續(xù)中瞻望終末的來臨,在兩希文明的張力中看見人類更深更遠的未來。
十年之后修訂再版這套叢書,寄托更深!
是為序!
包利民 章雪富
。玻埃保 年5 月
中譯者導言
斐洛是希臘化時期猶太哲學的代表性人物。他從生活在散居地的猶太人的角度思考如何詮釋希伯來經(jīng)典才能夠得到當時地中海世界其他民族(希臘、羅馬、埃及、波斯)的認同,從而為猶太人生活在異鄉(xiāng)確立合法的思想空間。斐洛“談古” (摩西五經(jīng))以“論今”(公元1 世紀前后的地中海世界),從希伯來文化視野的角度論說融通希臘文化,成為后續(xù)西方思想家推進歐洲文明形成的標志性人物。
本書由斐洛的三篇作品構(gòu)成,即《論亞伯拉罕》《論約瑟》和《論摩西的生平》。前兩篇較短,是斐洛一個系列作品里面的兩篇,介于其間的另外兩篇即《論以撒》和《論雅各》,均已亡佚。按斐洛的解釋,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約瑟這四位猶太人的列祖分別代表四種不同的生平典范,亞伯拉罕代表通過教導成全美德的典范,以撒代表從本性靠自修成全美德的典范,雅各代表經(jīng)過踐行實現(xiàn)美德的典范,而約瑟代表政治家的完美形象。摩西則不是一種形象和典范,他是集四種完全的身份于一身的典范:他是偉大的王、立法者、大祭司和大先知。
一
《論亞伯拉罕》就按寓意解經(jīng)法從“第一人”以挪士說起,認為摩西之所以稱他為真正的人,是因為他信靠“盼望”,這是通向美德之路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悔改,體現(xiàn)在第二人以諾身上。悔改之后是完全人挪亞的“安寧”或“公正”。這是人走向完全美德的步驟,也是靈魂的不同樣式:盼望者是不完全的,他渴望美德,但還沒有獲得美德;悔改者從惡走向善,終于被神接走,轉(zhuǎn)入美德;完全人則從一開始就是完全的。然而這只是斐洛深入討論的引子。斐洛的主題是要談?wù)摗案鼈ゴ蟮娜私M”,與之相比, “前者如同孩子們的學習,后者則如同運動員的訓練,他們預(yù)備的是真正神圣的比賽”。這三人就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 “分別代表藉教導、本性和踐行獲得美德”。斐洛認為,摩西將這三人放在一起,名義上是講人,實質(zhì)上是講美德,故而他們有“美惠三神”之稱。
亞伯拉罕的一生就是追求最高最大的美德——敬虔——的一生。他對敬虔的追求首先體現(xiàn)在他對神的命令的絕對服從。神叫他離開本國、本民,他就毫不猶豫地立即出發(fā)。當然這是靈魂上的移居,是有寓意的,也就是“熱愛美德的靈魂”開始真正地追尋真神。因為迦勒底人熱衷于占星術(shù)、天文學,只能看到天象,看不到真神。若不離開此地,拋棄這個民族的學問,就不可能接近真神。于是他離開迦勒底,來到哈蘭,他的心靈第一次恢復了視力,具備了從哈蘭這個“洞孔”隱約看見神的能力,神就向他顯現(xiàn)。后得改名,從亞伯蘭改為亞伯拉罕,從占星學家變?yōu)樽非竺赖碌馁t人。神命令他進入曠野,因為尋求神的人必須離群索居,才能提升自己的理性,凝視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接下來斐洛解釋了亞伯拉罕帶妻子下埃及的遭遇,表明神對他們的眷顧,也從寓意上解釋為對美德的頌揚。接著斐洛對亞伯拉罕接待神的三位使者作了詳盡的寓意解釋,一方面突出亞伯拉罕因好客以及更大的美德敬虔而得著神的福祉,另一方面解釋了神的三一異象,中心那位是自有永有者,兩邊是他的兩種神能,即左邊的管理者和右邊的仁慈者,這三一真體以不同的方式向不同的人顯現(xiàn)。所以神以三位的形象向賢人顯現(xiàn),而在懲治所多瑪?shù)臅r候只顯現(xiàn)兩位,中心那位沒有出面。這兩位即兩神能,一個使人得益,一個叫人受罰,于是五座繁華的城邑四座被燒毀,一座留下。這五城對應(yīng)我們的五官,其中視覺器官眼睛是特別受惠的,其他四官都代表情欲,必須毀滅。亞伯拉罕之所以得著神的恩惠,是因為他的種種行為表現(xiàn)出敬虔的美德,最能體現(xiàn)這種美德的故事就是獻他的獨生子以撒。接下來斐洛又講了兩件事,以說明亞伯拉罕為人處世的美德,一件是處理與侄子之間的糾紛,這體現(xiàn)的是他的良善和明智;另一件是為救侄子與九王爭戰(zhàn),這體現(xiàn)了他的勇氣和智慧。當然從寓意上理解,這是理性得到美德的裝備,在神大能的幫助下,輕易勝過四種激情和五個感官,即一切可朽的事物。最后妻子死了,他信靠神,以理性戰(zhàn)勝了憂傷,表現(xiàn)出自制的美德。“信靠神是一種確定可靠的善!眮啿钡囊簧褪菆远ǖ匦趴可,得神教誨,成全美德,以至于斐洛說他本人就是一部不成文的律法。
二
《論約瑟》副標題是“一個政治家的一生”。約瑟成為政治家的第一個才能就是年輕時訓練而成的牧羊技能。約瑟作為雅各晚年所生的兒子,從小就有高貴的氣質(zhì),深得父親喜愛,卻遭哥哥們的嫉妒,被他們賣給商人,商人又把他帶到埃及賣給國王的一個內(nèi)臣。按斐洛的寓意解釋,約瑟的意思是“主的附加物”,即他作為一個政治家是在按自然本性生活的人的一種身份上的附加。他穿的彩衣也比喻政治生活的斑駁陸離,變化無常;他被賣,預(yù)示當他將來作為受歡迎的演說家登上講臺時,就如受束縛的奴仆,表面上百般尊榮,實際上成為一千個主人的俘虜;他成了野獸的腹中食,也就是說,虛榮潛伏在暗處,只要沉溺其中就被這頭野獸撕毀。他被轉(zhuǎn)賣,這是說政治家總是朝三暮四,變換主人。
約瑟在埃及主人家表現(xiàn)出家政上的管理才能,這是他作為政治家的第二個能力。接下來要表現(xiàn)的能力是他的自控能力,這充分體現(xiàn)在他對待女主人千方百計地誘惑他的態(tài)度上。他沒有接受引誘,受到誣告被下監(jiān)時也沒有力圖辯解。這個故事的寓意是,買了政治家的這個內(nèi)臣,即閹官,比喻盲目的大眾,閹人還娶妻,就是大眾追求欲望,就如男人追求女人;他還是大廚,就如一個民主體制里蜂擁在一起的人群;大眾的欲望就像淫蕩的女子,向政治家示愛,要求他拋棄與真理有關(guān)的一切,只服從她,取悅于她。因為約瑟是位真正的政治家,他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職責,知道如何才能維護人民的真正福利,所以他寧愿受磨難也毫不妥協(xié)。
約瑟在牢里以高貴品質(zhì)感染周圍的人,以智慧的話語教誨囚徒,成了實質(zhì)上的牢頭,使監(jiān)獄成了感化院,這也體現(xiàn)出他的政治能力。后來在為國王的兩位內(nèi)臣酒長和膳長解夢上表現(xiàn)出預(yù)言天賦,受召來到國王面前,為國王解夢,深得國王賞識,委以管理全埃及的重任。斐洛認為,政治家必是一個解夢者,不是一般的夢,而是人的生活,人的身體以及身體上的一切事物豈不就是充滿混亂、無序和不確定的夢嗎?睡著的是做夜夢,醒著的是做白日夢,政治家就來揭示夢的真相,指明善惡、好壞、美丑、有益無益,諸如此類。
約瑟成為管理全埃及的宰相之后,斐洛詳盡地議論了十兄弟糴糧的故事。由于饑荒遍地,約瑟的父親就派十個兒子下埃及糴糧,約瑟見了十個哥哥,他們害他幾乎喪命,卻沒有報復,但想要考驗他們是否有悔改之心(或者更準確一點說想要引導他們悔改),于是把他們當做奸細,從中挑了一個當人質(zhì),讓其余的回去帶最小的兄弟就是約瑟的胞弟來,同時吩咐人把糧食裝滿他們的器具,把銀子放在他們口袋里。十兄弟回家后把原委對父親說了,父親滿心悲傷地把小兒子交給他們帶去埃及。這次他們受到了宰相的熱情接待,得以與他同飲。但約瑟還沒有與他們相認,他想要考驗他們。送他們回去時,命人悄悄地把自己的銀杯放在他弟弟的米袋里。正當他們滿懷歡喜時,約瑟的家人追上他們,搜出銀杯,指控小童盜竊,判他為奴受罰。此時老四站出來為他辯解,并勇敢承擔責任,愿為小童代罰為奴。到此為止,約瑟相信他的種種試探、考察都有了最后結(jié)論,即他自己的經(jīng)歷,小時候的苦難很可能是出于神的安排,是神借他們之手這樣做的。于是他與兄弟們相見,盡訴親情。兄弟們大贊他的美德:寬宏大量、重視親情、審慎明智,不怨恨、不報復,沉默、自制,正直、高貴、善良。最后合頌他最高的美德即敬虔,把一生最高的功名歸于神。最后他父親死了,兄弟們怕他還心存芥蒂,就來到他面前請求寬恕,他說:“我是屬于神的,他把你們邪惡的計劃轉(zhuǎn)變?yōu)樨S富的祝福!彼盍艘话僖皇畾q,十七年在父親家,十三年受苦,八十年在全盛中治理國家。這是一個真正的政治家的一生。
三
《論摩西的生平》分為兩卷。第一卷描寫作為王的摩西。從他出生、被埃及公主收養(yǎng)、在王宮里受教育開始敘述,突出他未被表面的尊榮迷惑,熱心于自己同胞和祖先的修養(yǎng)和文化,以至于殺死了殘暴野蠻的工頭,退隱到阿拉伯半島,聽從自己靈魂的召喚,要為正義,為弱者爭戰(zhàn)。于是一看到有惡牧人欺負軟弱的女孩子,就挺身而出,不是用武力,而是用言語折服他們,使他們改邪歸正。摩西娶妻后,就接受看管羊群的擔子,這是作為管理人的王的第一課。他在管理羊群上表現(xiàn)出卓越的才能,從不推卸責任,在履行職責中保持純潔的心和無偽的真誠。然后,神給他顯示了異象:荊棘在火中燃燒,卻沒有燒毀;又用神諭敦促摩西要擔當起管理整個民族、領(lǐng)百姓得解放、出埃及回到另一個家的重任。摩西就回到埃及,召集以色列長老,告知神諭,商定向國王提出離開埃及到曠野去向他們的神獻祭的要求,但國王不認識這位神,斷然拒絕;摩西向他顯神跡奇能,也沒有改變他不敬的態(tài)度,于是神就借摩西和他兄長之手降下十災(zāi),最終以色列人得以離開埃及。摩西本著他的良善、高貴和博愛之心,被以色列人推舉為領(lǐng)袖,也得神賦予他王位,賜給他世界的各種自然物做他的助手。所以他一路上所行的神跡不足為奇,不論是云柱引路、過紅海、苦水變甜水、天降嗎哪、磐石出水,還是與敵人征戰(zhàn)得勝,都是神的應(yīng)許。在即將進入應(yīng)許之地前,摩西派探子去視察那地,然而在報告中又出現(xiàn)了對神大不敬的觀念,為此,這個民族又在曠野流浪了三十八年,到第四十年再次來到應(yīng)許之地的邊境,經(jīng)過諸多爭戰(zhàn),才做好了進入應(yīng)許之地的充分準備。
第二卷描述作為立法者、大祭司和先知的摩西。摩西作為立法者具備四大心靈條件:愛人類、愛公正、愛美德、恨邪惡。摩西是所有國家的立法者中最出色的,他所立的律法,不僅猶太人,其他民族,只要是重視美德的,都予以重視和榮耀,比如圣七日、齋戒日等,而且其圣潔無與倫比,以至于希臘人也立志將它翻譯為希臘語,這是對立法者的高度稱頌。而律法書本身的內(nèi)容更表明了這位立法者的偉大品質(zhì)。作為大祭司,他不僅具備最重要的品質(zhì),即敬虔,而且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得了潔凈,所以他在西奈山上得到神關(guān)于祭司職責之奧秘的指示,下山后以物質(zhì)形式仿造圣殿造出會幕,及會幕里的一切設(shè)施、器具。然后又精心設(shè)計了大祭司的衣袍和祭司的服飾,規(guī)定了祭獻的規(guī)程。最后要將人分別出來,利未人被揀選出來祝圣為祭司支派,并借神跡證明(大祭司亞倫的權(quán)杖上開花結(jié)果)這一支派是因美德而為神所喜悅的。最后摩西作為先知,或者與神問答,或者受神默示,得預(yù)見能力,對將來之事說預(yù)言。斐洛舉了一些典型的例子,比如對大不敬之人,對違背圣七日之人的懲罰方式,對孤女的繼承權(quán)問題的處理,過紅海時的預(yù)言,關(guān)于食物的預(yù)言,關(guān)于安息日的預(yù)言,以及當祭司受到不敬者攻擊時,他借圣靈所說的預(yù)言,話一說完就應(yīng)驗了。最后,他又預(yù)言了自己的死以及死后的埋葬和紀念等?傊,摩西的一生就是作為王、立法者、大祭司和先知的一生。
斐洛關(guān)于亞伯拉罕、約瑟和摩西的討論具有濃厚的處境性,三篇著作體現(xiàn)出1 世紀的猶太人再次如其列祖那樣在埃及生活并且出埃及的敘事形態(tài)。然而斐洛更新了這種敘事的話語內(nèi)涵,突出地從普世主義的角度詮釋摩西五經(jīng)本有的猶太民族身份與生存原則的關(guān)聯(lián),把猶太人的神表述為普世的神,再把猶太人置于優(yōu)先的地位,強調(diào)文化匯合時期猶太宗教、道德、生活習俗在萬世中的優(yōu)先價值。表面上這種文化的歸結(jié)被斐洛表述為政治哲學以及政治家的身份,實質(zhì)上卻是回應(yīng)猶太人如何以普世主義的態(tài)度在散居地堅守猶太人身份的話題。
本書依據(jù)Loeb 叢書斐洛著作集第六卷的希英對照本翻譯,得到溫思卡教授的指點以及筆者所在的工作單位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支持,特此致謝。斐洛的著述目錄本無細目,均由筆者加添,不當之處,懇請大家指正。
石敏敏
。玻埃埃 年9 月
斐洛(Philo,約公元前20年-約公元50年),古羅馬的猶太思想家。他通常被稱為亞歷山大里亞(Alexandria)的斐洛,著有《寓意解經(jīng)》《論沉思的生活》《論摩西的生平》和《論律法》,等等。斐洛生活在希臘文明和希伯來文明激烈交匯的時期,他為兩希文明的融合提供了典范性的詮釋方式。
目錄
2016 年再版序1
2004 年譯叢總序1
中譯本導言1
第一篇:論亞伯拉罕1
對以挪士、以諾、挪亞三名字的寓意解釋(1—9節(jié))3
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三名字的寓意解釋(10—12節(jié))11
對亞伯拉罕移居的寓意解釋(13—19節(jié))13
對亞伯拉罕帶妻子下埃及的寓意解釋(20—21節(jié))19
對接待神的三使者的寓意解釋(22—31節(jié))20
對獻獨子的寓意解釋(32—36節(jié))29
對處理與侄子糾紛的寓意解釋(37—38節(jié))35
對救侄子的寓意解釋(38—41節(jié))37
妻子撒拉的死(42—44節(jié))41
結(jié)語(45—46節(jié))44
第二篇:論約瑟47
對約瑟的夢、約瑟被害故事的寓意解釋(1—7節(jié))49
對約瑟在埃及遭女主人引誘、誣告之故事的寓意解釋(8—16節(jié))55
對約瑟解夢的寓意解釋(17—26節(jié))63
對約瑟接待糴糧的兄弟之故事的寓意解釋(27—43節(jié))72
結(jié)語(44節(jié))88
第三篇:論摩西的生平91
第一卷
摩西出生、被收養(yǎng)、受教育(1—6節(jié))93
摩西殺工頭、退隱半島(7—9節(jié))98
摩西幫助少女、娶妻、牧羊、見異象、得神諭
(10—15節(jié))102
埃及十災(zāi)(16—26節(jié))108
領(lǐng)以色列人出埃及(27—60節(jié))117
第二卷
作為王和立法者的摩西(1—12節(jié))149
作為大祭司的摩西(13—34節(jié))159
作為先知的摩西(35—51節(jié))178
譯名對照表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