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岳飛,茶學博士、教授、博導,浙江大學農(nóng)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一級評茶師,國家職業(yè)技能(評茶員/茶藝師)競賽裁判員、高級考評員,浙江圖書館文瀾講壇客座教授,武漢圖書館名家論壇教授。
周繼紅周繼紅,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博士生,師從王岳飛教授。在校期間曾榮獲浙江大學十佳大學生、美國百人會英才獎、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銀獎等榮譽稱號及獎項。
目錄
第一篇 綠茶之源茶路漫漫覓芳蹤
一、發(fā)乎神農(nóng):從生煮羹飲到原始綠茶 / 002
二、興于隋唐:從比屋之飲到禪茶一味 / 003
三、盛起宋元:從散茶方興到玩茶盛行 / 006
四、煥然明清:從炒青當?shù)赖角屣嬛L / 008
五、郁勃當代:從東方樹葉到世界翹楚 / 012
第二篇 綠茶之出青山隱隱育錦繡
一、綠茶適生環(huán)境 / 016
二、綠茶產(chǎn)地初探 / 017
(一)江南茶區(qū) / 018
(二)江北茶區(qū) / 026
(三)西南茶區(qū) / 030
(四)華南茶區(qū) / 034
二、名優(yōu)綠茶盤點 / 035
(一)江南茶區(qū)名優(yōu)綠茶 / 035
(二)江北茶區(qū)名優(yōu)綠茶 / 047
(三)西南茶區(qū)名優(yōu)綠茶 / 049
(四)華南茶區(qū)名優(yōu)綠茶 / 051
第三篇 綠茶之類暗香美韻競爭輝
一、綠茶基本分類方法 / 054
(一)蒸青綠茶 / 055
(二)炒青綠茶 / 055
(三)烘青綠茶 / 056
(四)曬青綠茶 / 056
二、適制綠茶茶樹品種 / 057
三、再加工類綠茶產(chǎn)品 / 063
(一)花茶 / 063
(二)緊壓綠茶 / 063
(三)萃取綠茶 / 064
(四)袋泡綠茶 / 064
(五)綠茶飲料 / 065
第四篇 綠茶之制巧匠精藝出佳茗
一、綠茶加工原理 / 068
(一)綠茶色澤的形成 / 068
(二)綠茶香氣的發(fā)展 / 068
(三)綠茶滋味的轉(zhuǎn)化 / 069
二、綠茶加工技術(shù) / 069
(一)鮮葉采摘 / 069
(二)殺青 / 070
(三)揉捻 / 072
(四)干燥 / 074
延伸閱讀:西湖龍井手工炒制技藝 / 076
三、日本蒸青綠茶(煎茶)加工 / 079
第五篇 綠茶之賞美水佳器展風姿
一、人之美人為茶之魂 / 082
(一)儀容儀表 / 082
(二)發(fā)型服飾 / 082
(三)形態(tài)舉止 / 082
(四)禮儀禮節(jié) / 083
(五)文藝修養(yǎng) / 084
二、水之美水為茶之母 / 084
(一)宜茶之水 / 085
(二)沖泡水溫 / 087
(三)茶水比例 / 087
三、器之美器為茶之父 / 087
(一)茶具選擇 / 088
(二)主泡器具 / 088
(三)輔助茶具 / 089
四、境之美境為茶之韻 / 091
(一)茶藝造境 / 091
(二)茶席設計 / 092
五、藝之美藝為茶之靈 / 096
(一)綠茶玻璃杯沖泡技法 / 097
(二)綠茶蓋碗沖泡技法
/ 100
(三)綠茶瓷壺沖泡技法 / 103
第六篇 綠茶之鑒慧眼識真辨茗茶
一、綠茶審評操作 / 110
(一)審評器具 / 110
(二)審評操作 / 112
(三)審評因子 / 114
(四)審評術(shù)語 / 115
二、綠茶品質(zhì)特征 / 119
三、綠茶選購技巧 / 121
(一)觀驗干茶 / 121
(二)品評茶湯 / 122
(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chǎn)品 / 124
四、綠茶保鮮貯存 / 126
(一)綠茶貯存五大忌 / 126
(二)綠茶貯存五方法 / 127
第七篇 綠茶之效萬病之藥增人壽
一、綠茶的功效成分 / 130
(一)茶多酚 / 130
(二)咖啡堿 / 131
(三)茶氨酸 / 132
(四)維生素 / 132
(五)礦物質(zhì) / 133
二、綠茶的保健功能 / 134
三、科學品飲綠茶 / 136
(一)科學飲茶因人而異 / 136
(二)科學飲茶因時而異 / 138
四、茶葉保健品現(xiàn)狀 / 138
五、綠茶的膳食利用 / 140
第八篇 綠茶之雅尋茶問道益文思
一、歷史典故 / 144
二、茶之詩詞 / 148
三、中國茶德 / 155
第九篇 綠茶之揚天下誰人不識茶
一、中國茶的世界路 / 158
延伸閱讀:無我茶會 / 167
二、世界茶的中國源 / 168
(一)日本 / 168
延伸閱讀:日本茶道 / 178
(二)韓國 / 184
延伸閱讀:韓國茶禮步驟 / 186
(三)越南 / 195
延伸閱讀:中國綠茶出口概述 / 195
編后語(一) / 197
編后語(二) / 199
參考文獻 /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