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在西方新公共管理運動和治理理論的推動和指引下,西方各國掀起了一股重新審視地方政府的運動,其核心內容是地方政府應該如何更加有效地提供地方公共服務。眾所周知,地方政府是世界各國政府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政府治理的好壞,直接關系著這個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政治穩(wěn)定以及民主制度的有效運行。在全球分權治理、參與合作治理、多元治理的治道變革背景下,不僅地方政府的作用日益凸顯,地方政府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對我國各級地方政府來說,適應行政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正視全球化對地方政府管理帶來的嚴峻挑戰(zhàn),認真剖析當前地方政府管理面臨的種種問題,積極推進地方政府管理的適應性創(chuàng)新,努力構建一個與國際接軌、又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需要的現(xiàn)代新型地方政府,實現(xiàn)對社會公共事務的合理、有效、規(guī)范管理,顯得極為重要。地方政府研究越來越多地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重視。
在現(xiàn)代社會中,行政管理學,或稱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既是一個新興的社會管理領域,也是一門發(fā)展速度非?斓膶W科。為什么?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xiàn)代人類社會需要民主、高效的行政管理。一般說來,人類社會可以分成私人與公共兩大領域。就公共領域而言,多元價值的集合使得其行’政管理行為更為復雜。行政管理學,或稱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正是探索這一領域客觀規(guī)律的實踐性學科。其目的就是保障社會公共領域的公平、秩序、效率和發(fā)展。不論是教師、學生或各級行政管理人員,在步入行政管理領域時首先應該明確地認識這一基本概念的含義。
從歷史發(fā)展來看,公共行政學的產(chǎn)生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期。1887年伍德羅·威爾遜發(fā)表《行政學研究》一文,由此揭開了西方國家行政管理研究的序幕。根據(jù)伍德羅·威爾遜觀點,在現(xiàn)代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政治的職能是如何保障在多元價值條件下公平地制定公共政策,而如何有效地執(zhí)行公共政策和保障政策目標的實現(xiàn)則是行政的職能。因此,政治學應該以公共政策為研究中心,分析各種法律、政令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變化。但是,社會政治關系包含著復雜的價值認識,無法進行科學性的研究,而作為研究政策執(zhí)行的公共行政學則可以不受價值判斷的影響,根據(jù)科學的方法客觀地決定如何高效率地執(zhí)行公共政策。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公共行政不斷地得到新學者們的釋義更新和補充,公共行政領域中所包含行政決策因素的這一特征越來越明顯,這也就使得伍德羅·威爾遜所闡釋的公共行政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斷產(chǎn)生一些變化。
從19世紀末至現(xiàn)在,行政管理學的發(fā)展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19世紀末至20世紀60年代是行政管理學發(fā)展的早期階段,即傳統(tǒng)的行政管理學。這個階段主要強調充分體現(xiàn)在自然科學中的理性和技術對于行政管理的作用。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是行政管理學的發(fā)展時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地方政府概述
一、國家、政府與社會
二、地方政府的內涵和特征
三、地方政府的類型
四、地方政府的價值
第二節(jié) 地方政府研究
一、西方地方政府研究
二、中國地方政府研究
第三節(jié) 當代中國地方政府研究的意義、對象與方法
一、當代中國地方政府研究的意義
二、當代中國地方政府研究的對象與內容
三、中國地方政府研究的方法 思考題
第二章 中國地方政府的演變
第一節(jié)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地方政府
一、夏商至戰(zhàn)國后期——諸侯國和采邑
二、秦漢時期的郡縣結構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州郡縣結構
第二節(jié) 隋唐五代宋遼金時期的地方政府
一、隋至唐初的州(郡)縣結構
二、唐后期及宋遼金的道(路)州縣結構
第三節(jié) 元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地方政府
一、元明清時期的地方政府變遷
二、民國時期的地方政府變遷
第四節(jié) 當代中國地方政府
一、國民經(jīng)濟恢復時期(1949年~1953年)
二、“一五”計劃和大躍進時期(1954年~1965年)
三、“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1977年)
四、改革開放以后(1978年~至今) 思考題
第三章 中國地方政府權力
第一節(jié) 中國地方政府權力概述
一、中國地方政府權力的內涵
二、中國地方政府權力的特征
第二節(jié) 中國地方政府權力運行機制
一、中國地方政府權力的獲得路徑
二、中國地方政府權力配置
三、中國地方政府權力的運作
四、中國地方政府權力的制約
第三節(jié) 中國地方政府權力的現(xiàn)代化
一、地方政府權力的理性化
二、地方政府權力的制度化
三、地方政府權力的民主化 思考題
第四章 中國地方政府結構
第一節(jié) 中國地方政府結構概述
一、什么是地方政府結構
二、地方政府結構的組合方式
三、地方政府結構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jié) 中國地方政府的基本結構
一、中國地方政府層級結構
二、中國地方政府類型結構
三、當前中國地方政府條塊結構
第三節(jié) 中國地方政府與其他政權機關的關系
一、地方政府與黨委
二、地方政府與人大
三、地方政府與司法機關
四、地方政府與政協(xié) 思考題
第五章 中國地方政府職能
第一節(jié) 地方政府職能概述
一、政府職能的內涵、特點及分類
二、地方政府職能的內涵及特點
三、地方政府職能的意義
第二節(jié) 中國各類地方政府職能
一、一般地方政府職能
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職能
三、特別行政區(qū)政府職能
第三節(jié) 當代中國地方政府職能轉變
一、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的原因
二、地方政府職能轉變中存在的問題
三、當代中國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的走向 思考題
第六章 中國地方政府關系
第一節(jié) 地方政府間關系概述
一、地方政府間關系的內涵
二、影響地方政府間關系的因素
第二節(jié) 中央與地方政府間關系
一、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基本形態(tài)及其理論
二、中央與地方政府間關系的變遷
三、當前中央與地方政府間關系的基本內容
四、中央與地方政府間關系的結構性調整
第三節(jié) 地方政府間關系
一、 地方政府間縱向關系
二、地方政府間橫向關系
第四節(jié) 地方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關系
一、非政府組織的概念和特征
二、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發(fā)展歷程
三、中國非政府組織的活動領域
四、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關系 思考題
第七章 中國地方公共財政
第一節(jié) 地方公共財政概述
一、地方公共財政的內涵
二、地方公共財政存在的理由:理論與實踐
三、地方公共財政的職能
四、中國地方公共財政體制的歷史變遷
第二節(jié) 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與支出分析
一、地方公共財政支出
二、地方公共財政收入
第三節(jié) 地方公共財政風險
一、地方公共財政風險的內涵
二、地方公共財政風險的表現(xiàn)形式
三、地方公共財政風險的成因
四、預防和化解地方公共財政風險的對策
第四節(jié) 當代中國地方公共財政體制改革
一、現(xiàn)行地方公共財政體制存在的問題
二、地方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三、地方公共財政體制改革走向 思考題
第八章 中國地方自治
第一節(jié) 地方自治概述
一、地方自治的概念
二、地方自治學說
三、中國地方自治的起源與嬗變 ……
第九章 中國地方政府管理
第十章 中國地方政府能力
第十一章 中國地方政府責任
第十二章 中國地方政府發(fā)展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二章 中國地方政府的演變 第一節(jié)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地方政府 一、夏商至戰(zhàn)國后期——諸侯國和采邑 大約公元前21世紀建立和鞏固起來的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初形成的國家,由此進行和確立了階級統(tǒng)治的開端。此后,歷經(jīng)商、西周,歷時一千三百多年,在中國歷史上稱為“三代”,是我國奴隸制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時期。在這一段時期,中央政府在各地實行分封制。史料記載,夏王朝成為當時各部落的盟主后,以“封諸侯、建藩衛(wèi)”進行統(tǒng)治。商朝繼承夏王朝的體制,西周發(fā)展為全面的層層分封。當時已出現(xiàn)中央與地方的統(tǒng)屬關系,有的都邑直屬中央政權,有的都邑則由諸侯國管轄,西周還有“六鄉(xiāng)六遂”制度。但這個時期的地方政治制度尚不成熟,史書所載也互有出入。 春秋初期,秦、晉、楚等大國為了加強邊防,把兼并來的小國設縣,不再作為卿、大夫的封邑,此后又逐漸在內地推行。春秋末期,晉國首先在邊地設郡,面積較縣大。戰(zhàn)國時又在郡下設縣,逐漸形成以郡統(tǒng)縣兩級制的地方行政機構。最初的郡縣互不統(tǒng)屬。后因經(jīng)濟開發(fā),人口增殖,中原各諸侯國北部邊境的郡開始分縣而治,中原腹地的縣逐漸劃小,數(shù)目增多,于是在縣上置郡,形成郡縣兩級政區(qū)。至戰(zhàn)國后期,各諸侯國除都城外已普遍置郡。 由此看來,當時的諸侯國和采邑(參見專欄2.1)并不是中央的地方政府,其政權體制類似于今天的聯(lián)邦制。盡管如此,這已是出現(xiàn)國家之后對政權組織結構的初步實踐,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fā)展、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以及央地關系影響下的地方政府設置都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