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伯格理牧師在中國云貴地區(qū)28年的傳教經(jīng)歷為主線,將一個生動形象、具有虔誠信仰和奉獻精神的伯格理,推到讀者面前。閱讀其生平事跡,讀者可以了解到伯格理為云貴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同胞做了一系列積極、有意義的工作,為西南地區(qū)的進步和開放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用生命愛中國——伯格理傳》講的是應該傳教士伯格理為中國苗寨所做的事情,為伯格理在中國28年激動澎湃、該人肺腑的事跡做了一個客觀、公正、翔實的記錄。關(guān)于伯格理的成就,文獻上記載著許多個第一:在中國首倡雙語教學,開中國近代男女同校先河;創(chuàng)制苗文,結(jié)束了苗族無母語文字的歷史;創(chuàng)建烏蒙山區(qū)第一所苗族小學,培養(yǎng)出苗族歷史上第一個博士;創(chuàng)建烏蒙山區(qū)的第一所西醫(yī)醫(yī)院,創(chuàng)辦中國最早的麻風病院……
生命史平等的,相互依存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應受到敬畏與尊重;那些為社會進步、為人類文明做出卓越貢獻的生命,更應受到敬畏和尊重。
奔行的生命
——感嘆于《用生命愛中國——伯格理傳》
從2006年平安夜阿信立下寫作《用生命愛中國——柏格理傳》(以下簡稱《用生命愛中國》)的宏愿,到2008年6月寫完第一稿,再到2009年在大象出版社出版,歷時兩年多時間,這于一個非專業(yè)寫作者,應該說是非常不容易的。
作為一個近乎專業(yè)的寫作者,我深知寫作之艱辛。從尋找、收集、閱讀、整理浩繁的資料、文獻,到深入實地采訪\考察,再進入寫作狀態(tài),以及一稿、二稿、三稿乃至四稿、五稿的校改、修訂,不知要在青燈黃卷中耗去多少時間、精力和心血。整個過程,雖蘊涵了目標追求的精神愉悅,但健康的透支也是與之同步的。因此,當我閱讀完阿信十幾萬字的書稿時,第一個反應就是感動,為他執(zhí)著的堅韌不拔的“事奉”精神感動;第二個反應則是感激,感激他為英國傳教士柏格理牧師在中國28年的經(jīng)歷做了一個客觀、公正的記述。柏格理近百年前在中國西南烏蒙山區(qū)傳教、辦教育的經(jīng)歷,實際上是一段傳播文化\文明的經(jīng)歷。這段于中國西南烏蒙山區(qū)具有重要啟蒙意義的歷史,是不能被淡化、被湮沒的。如是觀之,阿信做了一件十分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用生命愛中國》共有10個篇章,從柏格理1864年在英國出生,一直記述到1915年在中國貴州石門坎為救助中國學生逝世止,時間順序與主要經(jīng)歷十分清晰。阿信以真實\真誠、純粹又內(nèi)蘊感情的文字,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段值得回望、思考的歷史。
閱讀完《用生命愛中國》,一個生動\豐滿以及具有虔誠信仰和獻身精神的伯格理,便由遠而近,由平凡而深刻地赫然屹立在我心中。剎那間,我覺得阿信成功了,至少在相當程度上成功了。
作為閱讀者,我們需要的是傳記中的人物給我們的感覺,一種讓人感動并產(chǎn)生深遠記憶的感覺;而阿信給了我們這種感覺。相信所有的閱讀者都會產(chǎn)生同樣的感覺。
阿信是做教育文化傳播的,不是專業(yè)寫作者,文字過于直白、質(zhì)樸;但換個角度看,直白、質(zhì)樸也是一種風格,一種寫作樣式。嬌嬈與謙抑、華而不實與實而不華,讀者會更親近、更接受后者。著名女作家嚴歌苓說:“文字的最高境界,不是華美,而是誠實與準確。”阿信不認識嚴歌苓,但阿信~直秉承著這樣的理念寫作。
其實,《用生命愛中國》的主要價值,不在于它的文學性,而在于它的真實性、紀實性。從這個層面上說,阿信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他追求的目標。
寫作過程中,有一位朋友勸阿信:《在未知的中國》、《“窄門”前的石門坎》等書都以不同的體例記錄了這段歷史,你再寫,能超越它們嗎?
阿信說:“我想以更簡潔、更樸實的方式告訴人們這段歷史,讓這段令人感動、觸動人靈魂的歷史,長久、溫暖地存在于人們的記憶中。”
——阿信這一愿望是純真、誠實的。
一本書出來后,人們會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水準去審讀、評價它,但不管怎樣說,阿信在這樣一個追求功利、追求安逸、追求及時行樂的時尚社會中甘于寂寞、苦心孤詣,以自己的心力、精神和智慧去獨力完成這樣一部匯聚了大量史料的著作,是值得欽佩的。
北大著名教授錢理群2008年5月24日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說:“我們應該毫不含糊地將‘敬畏和尊重生命’作為一個基本的價值理念、一個普世性,的價值觀確立下來,并作為我們追求社會公正、平等的基本依據(jù)。”
生命是平等的,相互依存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應得到敬畏與尊重;那些為社會進步為人類文明做出卓越貢獻的生命,更應受到敬畏和尊重。
從這個意義上說,阿信的生命與柏格理的生命一樣,都是值得敬畏和尊重的。
阿信非“吃國家俸祿”者。為了生命的意義,阿信一直像個苦行者,孤獨、堅韌,歷盡顛仆地奔行在二者微妙互動之路上。所幸他的精神與風骨,依然軒昂。
王大衛(wèi)(王大衛(wèi),作家、學者,中央電視臺科教節(jié)目“在天那邊”策劃,著有《尋找那些靈魂》一書。)
2011年12月
收起全部↑
序:精神與意志的成果
第一章 人往低處走
牧師家的孩子
困在籠子里的獅子
中國,最迷人的地方
孔子的“勒馬懸崖”
同學同行,何其美好
長江三峽遇險
走上西南絲綢之路
第二章 圣徒是怎樣煉成的
先驅(qū)者的足跡
剛到昭通的日子
死神的名字
最后的圣餐
行走在昆明周圍
穿著美麗衣裳的惡魔
困難重重之秋
禍不單行
托馬斯·索恩殉道
堅忍不拔為善
唯有耶和華熬煉人心
第三章 我的良人,我的佳偶
一顆明亮的星星
播種愛心
真正的朋友
只有耕耘,沒有收獲
靠著住,不斷圣潔
十年辛苦的收獲
我能告訴你們的,就是要愛中國
開中國新式教育風氣之先
天足會與婦女解放
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
第四章 強渡金沙江
第五章 閃亮的一九○四
第六章 石門坎
第七章 中國最美麗的花朵
第八章 毒打
第九章 陽光純潔大地
第十章 去一個更美的家
后記:我為什么要寫作這本書
附錄1:長眠在烏蒙山區(qū)的部分外國傳教士簡歷
附錄2:石門坎教會苗族《溯源碑》碑文
附錄3:柏格理墓志銘
參考資料
牧師家的孩子
英國康沃爾郡①位于英國的西南部,20世紀30年代,小說《蝴蝶夢》②和同名電影的流行讓康沃爾成為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康沃爾有美麗的濱海莊園和世界上最大的溫室花園。康沃爾的居民大多是清教徒,不論你走到哪里,到處都看得到古樸、典雅的基督教小教堂。
卡米爾福特③是康沃爾的一個小鎮(zhèn)。古樸的基督教小教堂位于小鎮(zhèn)的邊上。教堂面積不大,有一個小型的畫廊,畫廊里面懸掛著幾十幅《圣經(jīng)》人物圖畫。教堂前面放置著一個牧師講道用的小講臺,面對著講臺,整齊擺放著安裝有檔門的靠背座位。每到禮拜天,小鎮(zhèn)里的居民都到這里來做禮拜。他們相互之間都很熟悉。在教堂供職的是一位年輕的牧師,供牧師住的宿舍就位于教堂的隔壁。
1 864年4月20日,柏格理就出生在這個小鎮(zhèn)上。柏格理的英文名字叫撒母耳?波拉德④。
波拉德家族在當?shù)赜兄眠h的歷史。公元前56年和前55年,愷撒兩次渡過英吉利海峽,島上居民布立吞人逃往康沃爾西部山區(qū),在這里建立了一個被稱為波拉德的部落。
柏格理的父親原本是一個制繩工人,母親身上有法國血統(tǒng)。柏格理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徒。父親信仰上帝之后成為一名巡回傳教士,柏格理的爺爺也是一位巡回傳教士。柏格理的爺爺還是衛(wèi)斯理公會的分會圣經(jīng)基督教教會的創(chuàng)始人。當年他和約翰?衛(wèi)斯理一起不分晝夜,騎馬穿過康沃爾的每一個漁村和礦區(qū)工棚,給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漁夫、礦工和農(nóng)民傳福音。
柏格理是家中的長子。他的媽媽從一懷上他就不斷地向上帝禱告, 希望這個孩子能夠成為上帝的仆人。他們給孩子取名撤母耳,意思是:這個孩子是從上帝那里求來的,我們也要把他終身獻給上帝⑤。
剛滿4歲,媽媽就拿教會的福音單作為課本教小柏格理讀書。小柏 格理很文靜,他最喜歡做的游戲是從樹上折幾根枝條,然后回到房間,一個人花上幾個小時把手邊的枝條擺成三角形、正方形等各種各樣的形狀。
柏格理9歲時,教會派他父親到康沃爾南部一個叫佩里恩的小鎮(zhèn)巡回布道,柏格理進入當?shù)氐捻f斯列小學讀書。小鎮(zhèn)位于大海邊上,浪花拍打著海岸,海岸上的燈塔和小海灣星羅棋布。天熱的時候,一放學,柏格理就和幾個同伴到大海里游泳。
13歲那一年,柏格理進入教會辦的希博爾公學。在學校里,他品學兼優(yōu),敏銳善辯,熱愛體育運動,尤其擅長板球、足球和游泳。
1 875年1月12日,柏格理受洗成為一個基督徒。家庭的熏陶讓小撒母耳成為一個熱心而虔誠的基督徒。他最大的理想就是長大以后能像自己的爸爸和爺爺一樣成為傳教士。他在后來的日記里寫道,他受洗的第二天,一整天都跪在好友奇帕斯蒂德的小屋里,向上帝祈禱,盼望自己能夠成為合神心意的人。
柏格理的父母有六個孩子,由于牧師的收入有限,因此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緊巴巴的。父親每天起早貪黑地外出傳教,回到家時已累得精疲力竭。而且經(jīng)常有人在深夜趕到教會尋求幫助,每當這時,他和妻子總是很和藹地招待來客。伯格理記得不知多少次,他從夢中醒來,看到父親急急忙忙地穿上衣服下床,親親他和弟弟妹妹們的額頭,就走出去。接著就是嗒、嗒、嗒,馬蹄聲越來越遠。
但就是這樣,他的父親還在傳教之余,利用很少的空閑時間編織漁夫和礦工需要的繩子,賺點外快來補貼家用。
隨著年齡的增長,柏格理看到父母這樣辛勞,全家卻過著貧寒的生活,他為主做事的信心動搖了。雖然他愛上帝,但還是決定不再選擇他們家?guī)状怂鶑氖碌哪翈熉殬I(yè)。他決心靠自己的努力讓父母和弟弟妹妹們過上富裕的生活01881年,柏格理參加英國公務員考試,名列全英國第三名。
這個年輕人躊躇滿志地離開家鄉(xiāng),來到英國首都倫敦。在英國郵政銀行做了一名職員,成天坐在高背椅上點鈔票。很快,柏格理就訂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他決心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使自己的年薪達到1000英鎊。
金錢、財富、體面的生活,凡是世人所看重的,似乎都要成為柏格理所追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