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的版本已經有很多,為什么還要再做一版?因為想為讀者提供一個較好的版本。相比較而言,《文白對照史記》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 精校原文
“謙德國學文庫”歷時兩年完成的這部《文白對照史記》,原文參考多種通行本《史記》,嚴格?,仔細標點斷句,力求原汁原味。
★ 精準譯文
“信、達、雅”是翻譯的標桿,譯文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需要盡可能完整地呈現(xiàn)原文的風采!妒酚洝分杏泻芏辔恼,在感情和氣勢方面都有深入的描寫,作者在刻畫人物形象、敘述故事情節(jié)、發(fā)表觀點議論道理的時候,行文流暢傳神而且極具口語化,本書譯文在最大程度上再現(xiàn)了原文的魅力,保證了行文流暢。同時,因文言文和白話文表達方式的不同,譯文特別注重減少語法錯誤,貼合現(xiàn)代人的閱讀習慣,力圖為傳世經典的流通保駕護航。
★ 裝幀典雅大方
《文白對照史記》在封面設計、裝幀上,采用簡潔、古典、大方的風格,賞心悅目。
★ 內文排版舒適便讀
讀《史記》原文,才更能體味出經典中的味道,譯文只是輔助。所以,在排版上,原文采用12號的大號字,比市面上一般的字號都要大些,閱讀起來更舒服。譯文則采用稍小號的楷體,凸顯原文原典,不會打斷原文閱讀的流暢性。
★ 方便攜帶
為了閱讀、攜帶方便,《文白對照史記》采用輕型紙印刷,讓厚重的經典變得“輕盈”一些,隨時隨地都方便拿起來讀一讀。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后世通稱為《史記》,是西漢時期太史令司馬遷編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史書。全書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字,包含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記載了上起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大約三千多年的歷史。它包羅萬象而又融會貫通,脈絡清晰,“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翔實地記錄了上古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fā)展狀況,同時記錄了各家對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立場和看法,故《史記》各篇中對同一事件記錄看法頗有矛盾之處,可謂“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
《史記》開創(chuàng)了我國的紀傳體史學,同時也開創(chuàng)了我國的傳記文學。書中所寫的一系列歷史人物,不僅表現(xiàn)了作者對歷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見識,而且通過那些人物的活動,生動地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表現(xiàn)了作者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批判精神。魯迅先生曾在《漢文學史綱要》一書中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因此,兩千多年來,《史記》不僅是歷史家學習的典范,而且也成為文學家學習的典范。
作為傳世經典,千百年來各家各派都對此有深入的闡釋,然而對于大眾來說,這類學術性研究的文章只能是遠觀而無法細讀。經典的流通、文化的傳播需要橋梁,才能夠使大眾近距離接觸經典、理解經典,同時也促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在此之前,關于《史記》的版本已有多種,只是多為繁體版或豎排版,受閱讀能力的限制,《史記》的傳播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因此,簡體字橫排版文白對照本《史記》不可或缺。歷來《史記》各個版本的原文中錯字、異體字都不少,給白話翻譯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闭邆儗ζ渲写嬉傻牟糠侄嗖捎米⑨尩男问礁戒浻诤。但底本又是翻譯的基礎,選擇的底本基本可以決定翻譯的風格。本書參考多種通行本《史記》,嚴格?痹,進行了細致的標點斷句,力圖呈現(xiàn)給大眾一個原汁原味的《史記》。
信、達、雅”是翻譯的標桿,譯文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需要盡可能完整地呈現(xiàn)原文的風采!妒酚洝分杏泻芏辔恼,在感情和氣勢方面都有深入的描寫,作者在刻畫人物形象、敘述故事情節(jié)、發(fā)表觀點議論道理的時候,行文流暢傳神而且極具口語化,本書譯文在最大程度上再現(xiàn)了原文的魅力,保證了行文流暢。同時,因文言文和白話文表達方式的不同,譯文特別注重減少語法錯誤,貼合現(xiàn)代人的閱讀習慣,力圖為傳世經典的流通保駕護航。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約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fā)奮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繼承父業(yè),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中國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第一冊
五帝本紀第一
夏本紀第二
殷本紀第三
周本紀第四
秦本紀第五
秦始皇本紀第六
項羽本紀第七
高祖本紀第八
呂太后本紀第九
孝文本紀第十
孝景本紀第十一
孝武本紀第十二
三代世表第一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六國年表第三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禮書第一
樂書第二
律書第三
歷書第四
天官書第五
封禪書第六
河渠書第七
平準書第八
第二冊
吳太伯世家第一
齊太公世家第二
魯周公世家第三
燕召公世家第四
管蔡世家第五
陳杞世家第六
衛(wèi)康叔世家第七
宋微子世家第八
晉世家第九
楚世家第十
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三王世家第三十
第三冊
伯夷列傳第一
管晏列傳第二
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伍子胥列傳第六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商君列傳第八
蘇秦列傳第九
張儀列傳第十
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第四冊
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
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漢)劉向
遷文直而事核。——(西晉)華嶠
漢朝人莫不能文,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楊雄之為好!ㄌ疲╉n愈
“史界太祖,端推司馬遷”,“太史公誠史界之造物主也”!簡⒊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
司馬遷這位史學大師實在值得我們夸耀,他的一部《史記》不啻是我們中國的一部古代的史詩,或者說它是一部歷史小說集也可以。——郭沫若
中國的歷史學之成為一種獨立的學問,是從西漢起,這種學問之開山祖師是大史學家司馬遷!妒酚洝肥侵袊鴼v史學出發(fā)點上一座不朽的紀念碑!宀
還有一點,為了閱讀、攜帶方便,《文白對照史記》采用輕型紙印刷,讓厚重的經典變得“輕盈”一些,隨時隨地都方便拿起來讀一讀。
好的版本,既要求在文字上下苦工,力求準確無誤。在設計排版上,也力求典雅、古樸、簡潔,力求閱讀流暢,更有味道。
首先,《文白對照史記》在封面設計、裝幀上,采用簡潔、古典、大方的風格,賞心悅目。
其次,在內文設計上,采用一面原文,一面譯文的排版方式,左右對照,非常方便。
再次,讀《史記》原文,才更能體味出經典中的味道,譯文只是輔助。所以,在排版上,原文采用12號的大號字,比市面上一般的字號都要大些,閱讀起來更舒服。譯文則采用稍小號的楷體,凸顯原文原典,不會打斷原文閱讀的流暢性。
還有一點,為了閱讀、攜帶方便,《文白對照史記》采用輕型紙印刷,讓厚重的經典變得“輕盈”一些,隨時隨地都方便拿起來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