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著大講堂》介紹:讀經(jīng)典,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需的,而且是永遠必需的。在瞬息萬變的數(shù)字時代,我們面對著繁重的工作和學習任務,無法做到對每一部經(jīng)典名著都細致閱讀,因此高效閱讀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領略中華經(jīng)典的神韻
泱泱大中華,悠悠五千年,誕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名著,從詩、詞、歌、賦,到戲曲、小說、散文、學術典籍,無不凝結了中華民族的睿智和哲思。經(jīng)典名著是文明的奠基,是創(chuàng)新的先導,是歷史的沉淀。讀經(jīng)典名著,能提升我們的文學修養(yǎng),增長我們的智慧,還能提高我們處理問題的能力。正如巴金先生所言:“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不僅如此,讀經(jīng)典名著還可以培養(yǎng)一個人的素養(yǎng),讓你心中有一種正確而優(yōu)雅的為人處世觀,使我們的精神世界得到升華。正所謂:“品讀名著似飲清露,鑒賞圣書如含甘飴。”讀經(jīng)典是一種高層次的審美享受。
讀經(jīng)典,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需的,而且是永遠必需的。有的古典名著里面包含了軍事的運用、成功的秘訣、社會的規(guī)律,這些在任何年代都適用;有的名著文采斐然,可以提高我們的文筆和閱讀水平;有些名著有勵志作用,看后使我們倍感振奮,有些名著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與文化的不朽之作。讀經(jīng)典名著還可以了解文學常識與各方面的知識,增長見識與眼光;任何對經(jīng)典的了解,都會讓我們的人文價值、人文精神不斷地升華。讀名著還可以使我們的人生少走許多彎路,不去步那失敗者的后塵。從小讀經(jīng)典名著,并加以思考,對孩童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益處?梢允顾麄兺ㄟ^這些不朽作品去認識、感悟世界,對真善美、假惡丑形成正確認識和理解,對人生哲理潛移默化地接受,比大人們的說教更有影響和教益。
在瞬息萬變的數(shù)字時代,我們面對著繁重的工作和學習任務,無法做到對每一部經(jīng)典名著都細致閱讀,因此高效閱讀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領略中華經(jīng)典的神韻,汲取經(jīng)典名著的豐厚精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讓讀者在最短時間內(nèi)獲取經(jīng)典名著最大限度的滋養(yǎng),我們精心打造了這本《中國名著大講堂》。
《中國名著大講堂》,一冊在手,中國名著全知道。本書內(nèi)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醫(yī)學、科技等方面,設置了“作者簡介”“背景介紹”“名著概要”“閱讀指導”“作品評價”“作品影響”“作品特色”“名家點評”等欄目。這些欄目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剖析作品,濃縮原著精華,提煉作品主旨,講述名著背后的故事,捕捉作品中的點睛之筆,給讀者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松的閱讀環(huán)境,讓讀者在較短時間內(nèi)跨越鴻篇巨制的障礙,領略名著的風采,同時也為讀者以后深入學習和研究這些經(jīng)典奠定了基礎。這些欄目介紹作家的生平經(jīng)歷、主要作品、文學成就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講述名著的寫作時代、社會背景或者著作中的逸事等;對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情節(jié)、人物等進行提綱挈領的勾畫;對名著提出指導性的閱讀建議;收集了著名文學評論家對名著的獨到見解,給讀者提供閱讀名著的不同視角;摘錄名著中歷經(jīng)時間考驗沉淀下來的不朽詞句,引起讀者心靈深處的共鳴;介紹與名著相關的內(nèi)容,當作引申閱讀。所有這些內(nèi)容,由點及面,或縱向深入,或橫向延伸,全方位闡釋名著的內(nèi)涵,讓讀者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博覽群書,領略中國名著的博大精深,并產(chǎn)生進一步研究的愿望和探求新知的濃烈興趣。
本書版式設計生動活潑,力圖為讀者打造輕松愉悅的閱讀空間,200余幅精美插圖,包括作者肖像、精版書影、文物照片、遺址風貌、傳世名畫等,全方位、立體地展現(xiàn)中國名著的內(nèi)涵,讓信息的傳遞更直觀、明了。符合現(xiàn)代人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趣味,使廣大讀者在汲取知識的同時擴大視野,感受中華經(jīng)典的豐厚神韻,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僑大講堂:中國名著大講堂》:
楚辭
作者簡介
《楚辭》是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的詩歌集,它編纂于西漢末年。編纂者是著名的文學家、目錄學家劉向。《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和宋玉。
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楚國丹陽(今湖北省秭歸縣東南)人,約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出身貴族,是楚武王后裔,曾任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主張聯(lián)齊抗秦,選用賢能,但受其他貴族排擠而不見用。遭靳尚與上官大夫等人毀謗,先被放逐到漢北,又被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汨羅江而死。傳說,屈原投汨羅江這天,正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村民得知他投江,趕緊劃著船,在江上打撈。但江水茫茫,已經(jīng)無法尋找了。村民們怕魚兒咬傷屈原的尸體,就用竹葉包了米飯,撒在江中喂魚,就算是對屈原的祭奠。從此以后,每年的這一天,人們?yōu)榱藨涯钋,都要劃龍舟、包粽子。這一習俗流傳下來,就成了我們現(xiàn)在的端午節(jié)。
宋玉的生平,古書中記載很少。傳說他是屈原的學生,更詳細的情況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無法知道了。
背景介紹
與黃河流域一樣,長江流域也孕育著古老的文化,楚文化就是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楚人很早就和中原的國家有聯(lián)系,同時,它也始終保持著自身強烈的特征,因而楚人長期被中原國家看作野蠻的異族。楚文化的興起比中原文化遲,原始宗教——巫教盛行可以說是楚文化落后的表現(xiàn)。但在其他方面,楚文化并未落后,甚至有許多地方遠遠超過中原文化。
南方的自然經(jīng)濟條件比北方優(yōu)越,在南方謀生比較容易,不需要結成強大的集體力量去克服自然、維護生存,所以楚國沒有形成像北方國家那樣嚴密的宗法政治制度。在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中,個人受集體的壓抑較少,個體意識相應就比較強烈,這就造成了楚國藝術的高度發(fā)展,這是楚文化明顯超過中原文化的一個方面。中原文化中,藝術包括音樂、舞蹈、歌曲,主要被理解為“禮”的組成部分。與此不同,在楚國,藝術無論是娛神的還是娛人的,都是在朝審美愉悅的方向上發(fā)展,展示的是人的活躍的情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楚地的歌謠演變成了楚辭。名著概要
《楚辭》一書中選編了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漁父》及宋玉的《九辯》《招魂》等名篇。
《離騷》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詩370余句,2400余字,是中國古代最宏偉的抒情詩。它的寫作年代,是在屈原被放逐之后。
《離騷》的題旨,司馬遷解釋為“離憂”,班固把“離騷”解釋為“遭憂作辭”,王逸則把“離騷”解釋為“離別的憂愁”。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傊,這是屈原在政治上受到嚴重挫折之后,面臨個人和國家的厄運,對于過去和未來的思考,是一個崇高而痛苦的靈魂的自傳。
《離騷》從第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開始,詩人用大量筆墨,從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敘述他是楚王的同姓,記敘自己降生在一個吉祥的時辰(寅年寅月寅日),被賜以美好的名字,又強調(diào)自己稟賦卓異不凡,并且敘述自己及時修身,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鍛煉出眾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獻身君國,令楚國振興。詩人自我的形象,代表著美好和正義!包h人”是同詩人敵對的,代表著邪惡。他們只顧茍且偷安,使楚國的前景變得危險而渺茫,還“內(nèi)恕己以量人,各興心而嫉妒”,“謂余以善淫”,誣蔑詩人是淫邪小人。詩人受到沉重的打擊,卻更激起了詩人的高傲和自信。他反復用各種象征手法表現(xiàn)自己高潔的品德。同時,再三堅定地表示:他決不放棄自己的理想而妥協(xié)從俗,寧死也不肯絲毫改變自己的人格。而后詩人在想象中驅(qū)使眾神,上下求索。他來到天界,然而帝閽一一天帝的守門人卻拒絕為他通報。他又降臨地上“求女”,但那些神話和歷史傳說中的美女,或“無禮”而“驕傲”,或無媒以相通。詩人轉而請巫者靈氛占卜、巫成降神,給予指點。靈氛認為楚國已毫無希望,勸他離國出走;巫成勸他留下,等待君臣遇合的機會。于是,詩人駕飛龍,乘瑤車,揚云霓,鳴玉鸞,自由翱翔在一片廣大而明麗的天空中。在幻想中,正當詩人“高馳邈邈”的時候,“忽臨睨夫舊鄉(xiāng)。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他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無法離開故土,既不能改變自己,又不能改變楚國,那么,除了以身殉自己的理想,以死完成自己的人格外,也就別無選擇!峨x騷》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輝異彩。詩人以熾烈的情感、堅定的意志,追求真理,追求完美的政治,追求崇高的人格,至死不渝,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